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卷壹、正信的佛教 -- 6.漫談忍辱道

[日期:2011-0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暢懷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漫談忍辱道

  《阿含經》說︰「若人有大力,能忍無力者,此乃為第一,於忍中最上。」

  道霈禪師說︰「退一步自然幽雅,讓三分何等清閒,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

  寒山問拾得說︰「人家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惡我、罵我、騙我時怎樣?」拾得回答說︰「祇可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等幾年看他怎樣!」

  佛言︰「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

  古德說︰「殺瞋則安穩,殺瞋則無憂,瞋為毒之根,瞋滅一切善。」

  《四十二章經》說︰「惡人害賢者,猶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颺塵,塵不至彼,還歸己身,賢者不可毀,禍必滅己。」

  《普門品》云︰「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有人罵佛,佛不理他,佛對弟子說︰「如人送禮給你,你如果不收,他怎樣處置?」弟子答︰「他仍要收回。」佛說︰「此人罵我,我不理他,他祇好收回。」

  古人說︰「世事每從讓處好,人倫常在忍中全。」如唐朝張公藝九代同堂,壽一百歲,書百忍字,以進高宗皇帝,故有「張公百忍」一句成語。

  老子說︰「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佛教以不辯為解脫。

  《佛遺教經》說︰「忍之一字,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梵網經》說︰「忍辱第一道,亦名摩訶衍。」

  佛家之忍,不像儒家說︰「忍耐恥辱,徐圖報復。」或「忍心害理,士可殺,不可辱。」又不像一般人,有所畏懼,敢怒不敢言之忍氣吞聲,久之憂鬱成病。

  永嘉大師說︰「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我善知識,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金剛經》說︰「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銷滅。」

  《華嚴經》說︰「面上無瞋供養具,口內無瞋吐妙香,心無瞋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

  古德說︰「善既從心生,惡豈離心有,善惡是外緣,於心實不有。」

  佛寺門聯說︰「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五代後梁朝布袋和尚說︰「我有一布袋,虛空無障礙,散開遍十方,收回觀 自在。」於梁貞元三年,端坐岳林寺磐石上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時人自不識。」遂入滅。他在書中有說︰「老僧穿衲襖,淡飯腹中 飽,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吐在面上,由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密,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 不了。」

  明末憨山大師說︰「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

  須知瞋恨對人害處甚大,據醫學界證明︰若人大怒五分鐘,身內毒素集聚起來,可以毒殺十二隻初生老鼠,惡念生起,全身神經排出毒質,對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

  佛教有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一、生忍。證我空理,有人讚和毀都可以忍。二、法忍。證法空理,對身之饑渴冷熱,心之憂悲苦惱都可以忍。三、無生法忍。證俱空理,不見三界生滅,自心空寂。

  一般人不能忍,故有苦惱,因為未明其理,若人能明白忍的道理,就會修忍辱道,其苦則能消除,其理有三:

  一、為可憐他無知要忍。假使我作錯了事,他人毀我罵我和批評我,我應當心甘情願的領受。如果我沒有作錯事,他人對我無理取鬧,我也應該可憐他無知。要知智者不和愚者爭,大事不如化小事,取鬧者乃我逆行菩薩,聰明人自應行忍辱道。

  二、為修福培德要忍。佛經中說︰「修福最大者,莫過修忍辱。」所謂修一 分忍,即有一分福,有一分福,即有一分相,修十分忍,就有十分福,有十分福,即有十分相,因為相從心生。佛經中說︰「今生相貌端正莊嚴,是前生修忍辱中 來。」其實有人毀我罵我,我並沒有吃虧,相反得到便宜。永嘉大師云︰「觀惡言,是功德。」如果這樣想,還有甚麼事不能忍受?

  三、為酬宿債要忍。今生他人毀我罵我和批評我,我可能前生毀過他、罵過 他和批評過他,現在是還債的時候,何必再和他爭論,如果我再罵他,怨仇何日了。再說,他為甚麼不罵別人,專來罵我,不是前生欠他債,必定是今生福德薄,藉 此機會應該多修福培德,如果我有了福德,他恭敬讚歎我尚且來不及,那敢毀謗我。若他來毀罵我,正是增我福德,何必惱恨他呢?

  若人明白以上三種原因,就能行忍辱道,苦惱就會減少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導言 第2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1.佛教是否迷信
第3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2.宗教徒有三分呆 第4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3.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第5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4.甚麼是四大皆空 第6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5.略解六根清淨
第7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6.漫談忍辱道 第8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7.拜佛的真義
第9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8.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第10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9.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第11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1.佛教的人生觀 第12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2.福慧與人生
第13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3.福慧與善惡 第14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4.煩惱與痛苦
第15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5.談苦與空 第16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6.人間之樂不宜求
第17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7.世出世間法 第18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8.宇宙萬有從何而來
第19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1.護生的真義 第20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2.戒殺與放生
第21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3.人為何要戒殺放生 第22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4.持齋與吃素有甚麼不同
第23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5.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第24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6.論短期出家所得的功德
第25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7.受菩薩戒之功德 第26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1.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第27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2.佛教何以式微 第28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3.以佛教儀式舉行婚禮的益害
第29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4.宗教對社會的貢獻 第30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5.對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第31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6.觀感四則 第32頁:卷伍、僧伽談 -- 1.僧伽趕經懺對佛教之影響
第33頁:卷伍、僧伽談 -- 2.對僧伽革新問題有感 第34頁:卷伍、僧伽談 -- 3.僧伽是否消極者
第35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1.釋迦牟尼佛與浴佛節 第36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2.觀世音菩薩成道
第37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3.藥師佛與眾生 第38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4.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第39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5.盂蘭盆節的由來 第40頁:卷柒、人物誌 -- 1.覺光會長德高望重
第41頁:卷柒、人物誌 -- 2.追悼倓虛長老 第42頁:卷柒、人物誌 -- 3.記道源長老蒞港弘法功勳
第43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1.八宗緣起 第44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2.天台宗大義
第45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3.華嚴宗大義 第46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4.禪宗大義
第47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5.淨土宗大義 第48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6.三論宗大義
第49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7.唯識宗大義 第50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8.密宗大義
第51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9.律宗大義 第52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法師歷年活動年表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呱呱 发表于 2014-3-23 21:02:29
請問我想要引用《學佛文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做學術研究,請問這本書的出版年跟出版社、出版的縣市是什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