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6.觀感四則

[日期:2011-0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暢懷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觀感四則

創辦學院.眾生受益

  香港佛教書院,乃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會長洗塵法師及同人等所創辦。鑒於此時 此地專上院校校舍之奇缺,洗塵法師集合志同道合的人士,秉承政府擴展文化教育之宗旨,不遺餘力地策劃籌辦此書院,俾升學者有深造機會,並以我佛慈悲,教導 莘莘學子,識邪正,別善惡,一旦畢業服務社會,不致隨波逐流,誤入歧途。諸公此舉,真令人極度敬佩,值得大書特書。

  該院教務長白志忠先生,本自出生儒家,博學廣聞,才德兼備,對於全校員生, 愛護備至,堪為洗公良輔。今現菩薩身,乘願再來,行菩薩道。倘各方有法師講經,或佛書結緣,莫不幫忙派送與宣傳,盡力而為,也使我佛教人士欽佩萬分。白君 慈悲之旨與佛教不謀而合,每入課室講書,多以仁義道德循循善誘,導諸生於正軌,使學生受益不淺。

至誠祈禱.一片熱腸

  某教授講荀子天論篇「日月蝕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後決大事,非以為得求 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凶。」關於「文飾」之義,他引一段近事指出︰「香港某處鬧鬼,請人作法超度,某太平紳 士,街坊首長,也來上香磕頭,但他們壓根兒不信鬼神,他們燒香磕頭不過是『文飾』而已。」這位教授所見未免有偏,立論也欠正確,朱子晚年,自悔其舊說之 非,荀子之說,安可證其全是?「文飾」之論,不過是荀卿一人之創議,不能因其一人之管見,卻要強人盡同。而荀子本為儒家之正統,紹孔子之學說。故韓愈云︰ 「荀卿守正,大論是宏。」殊不知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鬼神之德,其盛矣乎。」彼竟云︰「以文之也。」此與孔子學說,大相逕庭。

  而這些紳士首長,不能因其無有信仰,斷定其憑空瞓造「文飾」。如果他們誠能 重仁義講道德,仁民愛物,與民同樂,見人患難,必能勇往直前,以大無畏的精神挽救其害。正因於此,市民患於鬼難,他們就來燒香磕頭,至誠祈禱,其旨在求別 人除去患難,而他們為人的一片熱腸,實在值得使人敬佩。我人豈可斷言他們虛有其表而無實際,假仁假義,冒充聖賢,唯是「文飾」而已?

念佛法門.止惡引善

  講到佛教念佛法門,教授又舉一念佛老太婆為例,說她一邊罵人,一邊念佛,念 到死也是無用。這話不錯,念佛者不應該罵人。可是古今念佛的人,臨命終時,自知時至,神通妙用,隨心所欲,坐化立亡的人,不可勝數,這位教授一筆抹煞,卻 特別提出一般愚夫愚婦之所為,如果引用隱惡揚善的成語,那就不相符了。念佛之人不可罵人,是有理的,而罵人的人不可念佛,就無道理,若不念佛,可能祇完全 罵人。佛法深旨,姑且不論,從世間的利害看,一位愚癡的老太婆,於罵人中,能知念佛,此人也不易得,念佛之心日熏久了,可以轉惡為善,變為祇念佛不罵人, 逐漸能夠萬緣放下,淨念相繼,無掛無礙,逍遙自在。念佛更能延年益壽,因為一個老人,多是耳聾眼花,行步龍鍾,工作無力,靜止苦悶,如果不信念佛,必玩麻 雀、看電影、跳舞、賭馬等等,以為消遣,因為這些對老人有害無益,消耗精神,浪費金錢。而念佛者,縱然不能瞭解佛教宗旨為何物,祇以世諦而言,也有莫大的 裨益。

  筆者以為各位教授,應該輔佐洗公宣揚佛教才是,縱然作不到,也不要胡亂評論 佛教修持法門,因為門外人,議論門內事,可能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名史學家陳寅恪教授說,他有三件事不敢評論:一、殷商前史,史料不全,無法稽考,其時代 之真相,極難推知。二、近代史千頭萬緒,棼如亂絲,不易明瞭其關鍵。三、佛學浩若煙海,廣大無邊,非經苦心孤詣的研究一番,必流於穿鑿附會之徒。

燒香禮佛.心生善念

  現在讓我來簡單介紹燒香與拜佛的一些大義。香的原料本是木粉,因有一些香 氣,人們就用來敬佛。以前在印度,佛陀說法時,多用香料燃點,驅走蚊蟲,以助清潔壇場。而我佛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有能受所受之執,我們凡夫一縷草木香 氣與佛何益,買香敬佛,不是多此一舉?須知,世間一切萬事萬物,總不能脫離「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之理,吾人藉此一枝香花敬佛,不過是為引發吾人心中本具 之善而已。禮佛亦然,佛像原是泥塑木雕,我人禮佛,不是等於拜泥土木料?一般人中十有九可能不達此理。須知,心境非一非二,法隨心變,心隨境遷,二者互為 因果,不相逾越,離善惡心,無善惡境,無善惡境,亦無善惡心。例如將泥與木雕塑成狗與貓,人見可生玩賞之意念;再造成美貌女郎,人見可能起喜悅之意念;造 成牛頭馬面,小鬼判官,十殿閻王,人見可生畏懼之意念;造成巍巍堂堂慈祥莊嚴的佛菩薩像,人見可能生起善念,泥木雖同,因雕塑有異,故善惡之心,也隨之生 起。如果說一般愚夫愚婦,看到泥塑木雕如有神在,而知識分子看到還是泥木,所以無所謂有善惡之心在此生起。此言殊不盡然,春花齊放與秋葉凋謝,兩樣景色現 在目前,能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云︰「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 光,一碧萬頃︰︰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古人睹物悲歡,不離環境,今人又豈能例外。由此便知,善惡之心,必從善惡之境而生,離善惡境,善惡之心,畢竟無從 生起。所以吾人將泥木塑雕成善境,無非使人藉此生起善心,有善心必有善報。唯有吾人一念心性,才是善惡的泉源,苦樂的根本,此心用的正,一切事皆變成善, 用的不正,一切事皆變成惡,心外之物,本無善惡,因心轉物,變成善惡,《楞嚴經》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即是這個道理。

  不明白佛教的人,以為荀子之理,全與佛說相左,其實不然。如云︰「︰︰故君 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 也。」此一段文,豈不近乎佛家所謂「自作其業,自受其報」之理。又云︰「︰︰禮義不修,內外無別,男女淫亂,父子相疑,上下乖離,寇難並至,其災甚慘,勉 力不時,則牛馬相生,六畜作妖,可怪也,而亦可畏也。」此一段文,亦與佛說大致相同,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總之,心善之人,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心惡之人,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矣。

【書籍目錄】
第1頁:導言 第2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1.佛教是否迷信
第3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2.宗教徒有三分呆 第4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3.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第5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4.甚麼是四大皆空 第6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5.略解六根清淨
第7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6.漫談忍辱道 第8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7.拜佛的真義
第9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8.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第10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9.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第11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1.佛教的人生觀 第12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2.福慧與人生
第13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3.福慧與善惡 第14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4.煩惱與痛苦
第15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5.談苦與空 第16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6.人間之樂不宜求
第17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7.世出世間法 第18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8.宇宙萬有從何而來
第19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1.護生的真義 第20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2.戒殺與放生
第21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3.人為何要戒殺放生 第22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4.持齋與吃素有甚麼不同
第23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5.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第24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6.論短期出家所得的功德
第25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7.受菩薩戒之功德 第26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1.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第27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2.佛教何以式微 第28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3.以佛教儀式舉行婚禮的益害
第29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4.宗教對社會的貢獻 第30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5.對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第31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6.觀感四則 第32頁:卷伍、僧伽談 -- 1.僧伽趕經懺對佛教之影響
第33頁:卷伍、僧伽談 -- 2.對僧伽革新問題有感 第34頁:卷伍、僧伽談 -- 3.僧伽是否消極者
第35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1.釋迦牟尼佛與浴佛節 第36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2.觀世音菩薩成道
第37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3.藥師佛與眾生 第38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4.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第39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5.盂蘭盆節的由來 第40頁:卷柒、人物誌 -- 1.覺光會長德高望重
第41頁:卷柒、人物誌 -- 2.追悼倓虛長老 第42頁:卷柒、人物誌 -- 3.記道源長老蒞港弘法功勳
第43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1.八宗緣起 第44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2.天台宗大義
第45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3.華嚴宗大義 第46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4.禪宗大義
第47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5.淨土宗大義 第48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6.三論宗大義
第49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7.唯識宗大義 第50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8.密宗大義
第51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9.律宗大義 第52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法師歷年活動年表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呱呱 发表于 2014-3-23 21:02:29
請問我想要引用《學佛文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做學術研究,請問這本書的出版年跟出版社、出版的縣市是什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