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卷壹、正信的佛教 -- 9.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日期:2011-0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暢懷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對於初步接觸佛教的人士,最重要將心量放開,放大,用客觀的態度去耐心研究,假以時日求證真理,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才不致入寶山空手回,也不虧佛陀示現於世,說法四十九年。

學佛困難

  本人在中華佛教圖書館守門有年,見每天來借書與閱經者,實繁有徒。其間不少是中學與大專學生,彼等初來時,都抱著很大的希望,要研究一些佛經,去解決人生的大問題。於是仰觀佛像,俯覽群經,但因不知義之所在,結果弄得沒精打采,茫然若失。 他們既是一些中、大學生,當然略通物理化學等,對於這個守門僧人,總覺得未曾進過校門,是甚麼都不懂的,寧可自己不懂,也不願向我一問。

  本人學識雖差,但仍抱著弘揚佛法之願,作不請之友,主動與他們交談。他 們會說佛經太深,佛教人士為何不把它翻成白話文?我說,白話文有利亦有弊,一般人固然容易懂,但不容易由文顯理,因為佛說一切法,主要目的是顯理,所以不 重視文字,因文字實難達理,若再翻成白話文,則距理愈遠。大抵眾人識高者其智深故,見理亦深,識低者其智淺故,見理亦淺。文字所含之理,無有窮盡。經云︰ 「字字包含義理多。」故隨人智慧而分淺深。所以古今僧俗,讀經文而悟理者,屈指難數,究其原因,今人不研究人生之根本,衹粗知人生之皮相,所以一遇到艱深 的佛教理論,便不易明白。自從向他們簡單介紹了一點佛理之後,他們才如夢初醒。

為學者應不恥下問

  一天,有一位大專畢業生,他是研究哲學的,想來參考佛學,以助深造。不 料看經不懂,大發牢騷,說現在是甚麼時代,還用這些古文,使人不得其門而入。我即時心平氣和地請他坐下來,把佛教大綱講給他聽,他很傲慢地對我說︰「你知 道我的程度嗎?」我說︰「你的程度當然比我高,那麼,請你講給我聽。」他說︰「我畫一圓圈你能懂嗎?」他隨說隨畫。我說︰「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 界。然否?」他說︰「不是,這是太空洞,等於說四大皆空。」我問他甚麼是四大皆空,他卻無法回答。這時,我才知道他對於佛教,完全是個門外漢,難怪他看不 懂佛經。至此,我再詳細地對他解說甚麼是四大皆空,以及那些是佛陀的教義,他也很細心的聽。一會兒,他問︰「現在諸法有否?」我答,唯識宗說︰「唯心所 現,唯識所變。」《楞嚴經》說︰「循業發現。」就是隨眾生心,發現種種物象。他再問︰「我們有真心否?」我說︰「真對妄而立,如果無妄,亦無有真。如王對 民而立,若沒有民,王亦不可得。例如是對非而立,若沒有是,非亦不可得。一切諸法,莫不皆然。」我對他講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才傲氣平息,臨別時,並說下次 再來請教。

佛理未明不應亂下批評

  有某先生在大學執教多年,時常來館借書回家閱讀,大約有兩年多了,看的 經書甚多。一次,他的一位學生對我說︰「某教授說佛教理論甚好,不過神話太多,難使人置信。」某教授來圖書館時,我也常與他攀談,多講人情世故,少談佛 法。他本人也自以為是大學教授,學識淵博,言談一定超人。我以為他這想法錯了,在世間法上,他堪稱為大學教授,在佛法上,實在說起來,他祇是學生,因為佛 法如大海,他所看的佛經能有幾多?尤其他的頭腦,完全是一堆科學與哲學思想,每將佛理與科學混為一談,甚難理解佛經原意。因為佛理超群絕倫,世論難與比 擬,世間一切凡情思想,終難窺見佛法真諦,猶如螢火,難與日光相比。

  天台宗說︰「以不思議心,觀不思議境。」此不思議心,不可說有,不可說 無,不可說亦有亦無,更不可說非有非無,大小方圓,亦復如是。不思議心如此,不思議境亦然。由此觀之,那一樣不是神話?汝本身即是天大的神話,汝未生之 前,本來沒有汝身,自投胎後,攬一水泡,變成汝身了。試問,這小水泡是汝身嗎?出胎之後,由少至壯,由壯至老,由老至死,又復無有。試問,我們身體究竟是 有是無,或非有非無?身是如此,宇宙萬有莫不皆然。如一棵樹,本生於土中,如果是有,土中應遍有此樹形象,汝可將土翻轉,尋找一番,此樹形象,絕不可得。 此樹如果無有,卻自土中生出,由小至大,由大至枯,由枯成灰,又復變無。佛說世界一切萬物,無不是從緣生而有,自有還無,不可說它有,不可說它無。人們不 懂佛法真諦,祇說它是神話。

心為萬能

  我時常對人講,基督教以上帝為萬能,佛教以萬法唯心。世間一切萬物,均 隨心變現,心以為它大即大,心以為它小即小,長短方圓,亦復如是。而心之本身,乃無大小方圓等相,祇因妄執而有,若無妄執,當下即無大小方圓等相可得。心 有執著,即有分別,有分別,即有所阻,見前不見後,見左不見右。如果證得無分別智,前後左右,一切萬事萬物,無不徹底見其根源,無所障礙,如大圓鏡,一時 同照,不落先後。不知者,以為此是神話,知者,以為極其平常,人人本具,各各不無。因吾人之心一向外馳,無有反照功夫,所以妄受生死。

  佛說心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若心被物所轉,即是凡夫。如果吾人心能轉物,即能轉大地為黃金,易大海為琉璃,變大身如須彌,化小身如芥子。此種神通妙用,無不從心所現。故說心為萬能,豈是神話?

結語

  初學佛之人,須多看佛經,多研究真理,否則人云亦云,雖信佛多年,仍是 神佛不分,表面上是佛教徒,實際是多神論者,言談皆非正宗,豈能講佛教的理論?祇要虛懷若谷,則會妙理隨生,廣見多聞,何愁知識不豐?若對佛理不甚明白, 最好暫勿妄加批評。一旦悟到佛法的真知灼見之後,始知佛法無邊,法法皆妙,無一法曾離開真諦。

【書籍目錄】
第1頁:導言 第2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1.佛教是否迷信
第3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2.宗教徒有三分呆 第4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3.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第5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4.甚麼是四大皆空 第6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5.略解六根清淨
第7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6.漫談忍辱道 第8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7.拜佛的真義
第9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8.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第10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9.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第11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1.佛教的人生觀 第12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2.福慧與人生
第13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3.福慧與善惡 第14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4.煩惱與痛苦
第15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5.談苦與空 第16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6.人間之樂不宜求
第17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7.世出世間法 第18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8.宇宙萬有從何而來
第19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1.護生的真義 第20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2.戒殺與放生
第21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3.人為何要戒殺放生 第22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4.持齋與吃素有甚麼不同
第23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5.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第24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6.論短期出家所得的功德
第25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7.受菩薩戒之功德 第26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1.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第27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2.佛教何以式微 第28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3.以佛教儀式舉行婚禮的益害
第29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4.宗教對社會的貢獻 第30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5.對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第31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6.觀感四則 第32頁:卷伍、僧伽談 -- 1.僧伽趕經懺對佛教之影響
第33頁:卷伍、僧伽談 -- 2.對僧伽革新問題有感 第34頁:卷伍、僧伽談 -- 3.僧伽是否消極者
第35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1.釋迦牟尼佛與浴佛節 第36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2.觀世音菩薩成道
第37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3.藥師佛與眾生 第38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4.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第39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5.盂蘭盆節的由來 第40頁:卷柒、人物誌 -- 1.覺光會長德高望重
第41頁:卷柒、人物誌 -- 2.追悼倓虛長老 第42頁:卷柒、人物誌 -- 3.記道源長老蒞港弘法功勳
第43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1.八宗緣起 第44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2.天台宗大義
第45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3.華嚴宗大義 第46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4.禪宗大義
第47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5.淨土宗大義 第48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6.三論宗大義
第49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7.唯識宗大義 第50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8.密宗大義
第51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9.律宗大義 第52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法師歷年活動年表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呱呱 发表于 2014-3-23 21:02:29
請問我想要引用《學佛文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做學術研究,請問這本書的出版年跟出版社、出版的縣市是什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