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二、普門品講記.九

[日期:2011-02-1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庚二、歎勸持名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這是結束這段文,勸我們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佛又招呼無盡意,說:「是觀世音菩薩有這種慈悲的力量和神通道力。若有眾生能恭敬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所求一定會滿願的。即使沒有滿願,也是栽培了很多的功德,不會白辛苦的,所以是福不唐捐。」

有 些人向觀世音菩薩有所求,觀世音菩薩沒有滿你願,是有原因的。比如求男、求女,若沒有那樣的因緣,沒有適合的人來給你作兒、作女,那麼,就不能勉強地非要 有個兒、有個女。剛才說過,如果是不合適的人給你作兒、作女,增加了很多很多的煩惱,反倒對你不利。所以,若是求觀世音菩薩,而沒有獲得滿願,那表示觀世 音菩薩認為這件事不需要最好!

有一個人被撤職、失業了,生活困難,想要再找一個工作。因為信 佛,於是就念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求觀世音菩薩幫忙。後來,有一個船務公司招請人,他就去應徵了。結果,他不及格,人家不要他。他心裡很不高興: 「我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都不滿我願。」信心就有點動搖了。過了幾天,報紙上登出消息,說那艘船在太平洋被颶風吹斷,沉到海底去了!

這 個意思就是我們凡夫的肉眼,很多事情是看不清楚的。以為沒有到船上工作是沒有滿你的願,於是就埋怨觀世音菩薩不靈驗,其實這才是對你好的!如果被錄取,豈 不是正好遇見那個災難,沉到海底去了?所以,若能真正相信觀世音菩薩的話,滿願也好、不滿願也好,都是對你有利的,應該要有這樣的信心才對!不是說:「我 減少睡眠,放下其他的事,一天禮拜觀世音菩薩、念〈普門品〉……,都沒有滿我的願,我白辛苦了啊!」其實沒有白辛苦,你還是會有很多福德的,所以叫做「福 不唐捐」。

「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受」字,應該解釋為「信」;信受,就是接 受。觀世音菩薩有大慈悲心,能夠救護眾生的災難,能滿足眾生的所求,相信這件事,就叫做受。接受了以後,你還能按照這個法門去修持,那就叫做「持」。信受 修持,就是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應該這樣做。

戊三、校德勸持功勝 己一、格量功德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現在把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所得的功德,與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號的功德相對比,而讚歎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特別廣大不可思議!

「無盡意!若有人能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釋迦牟尼佛又招呼無盡意菩薩說:「無盡意!假使有人能夠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這麼多的菩薩名號。」

「恆 河」是印度話,翻譯成中國話是「天堂來」,因為恆河是從雪山流下來的。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山上有個阿耨達池,水從那個池流下來,一直流到孟加拉灣,流入 印度洋。因為是從高山上流下來,所以印度人稱之為「天堂來河」。恆河裡面的沙非常的細、非常的多,我們若抓一把,就難以數計,何況是全部,那是更多了。

因為釋迦牟尼佛常在恆河兩岸說法,所以,遇到數目繁多的情況,就用恆河沙來計數。現在說六十二億恆河的細沙,這數目的確是太大了!一粒沙就是一位菩薩,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名字,的確是特別多。這個人能受持這麼多菩薩的名號。

「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盡形」,形,就是身體。這個身體存在一天,他就以衣服、臥具、飲食、醫藥,供養這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因為是盡形的壽命,所以時間也是很長的。

「於汝意云何?」你的心裡認為怎麼樣呢?

「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這個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的善男子、善女人,他成就的功德多不多呢?

「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是所受持的菩薩名號很多;「盡形」是時間很長;「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的物品也很多。這樣子,此人的功德是多少呢?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無盡意菩薩回答佛說:「他的功德太多了!」

有 一個譬喻:就是田地肥沃,穀子種下去,時候到了收成就多;如果土地很貧瘠,收成就少。佛教裡說供養的對象,就是所謂的「福田」。如果,供養的是惡人,也能 有一點功德,但是不如供養善人的功德大。供養惡人,能得到一百倍的功德;若供養善人,能得到一千倍;若供養離欲的人,也就是得到禪定的人,能得到一千萬倍 的功德;若供養聖人——初果須陀洹,那就得無量的功德。然而,供養初果須陀洹,不如供養二果,二果不如三果,三果不如阿羅漢;供養阿羅漢,不如辟支佛;供 養辟支佛,還不如供養大菩薩的功德大;供養大菩薩,還不如供養佛。佛這一方福田,能生出無量無邊的功德。

這是表示,「田」本身的功德多少,你供養所生的功德也有多少的不同。又供養時,內心的清淨、不清淨也有關係。但是,現在不說內心的清不清淨,只是說所供養的境界。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假設又有一個人,他不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他只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乃至一時禮拜供養」,他不是盡形壽供養,只是暫時的,或者是二十四小時,乃至只是短短的時間內,能夠禮拜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 二人福,正等無異」,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的那個人,和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這個人,二人所得到的福相等,沒有差別!「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就 是他們所得到的福德,百千萬億劫享受,也享受不盡的。這表示觀世音菩薩這個福田,所生出來的功德實在是太大了,能與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福田相等。這是讚 歎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不可思議,也就是勸我們禮拜供養時,對觀世音菩薩要生尊重心、歡喜心。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和我們娑婆世界的人的確是有緣,所以很多很多人都恭敬、禮拜,並且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在佛教的經論上,看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中,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的。但是,受持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名號的,沒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多。這可以看出來,我們和觀世音菩薩的因緣特別地深厚!所以,我們能歡歡喜喜地、很誠懇地受持、讀誦、禮拜觀世音菩薩。

印度有一位天親菩薩,對《法華經》作了一部註解,翻譯到中國來,叫《法華經論》。他在這部註解中解釋,為什麼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這麼大呢?這個解釋,真是天親菩薩的大智慧境界!他分兩部分解釋,我現在簡單說明一下。

一、 信心: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有信心,相信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這麼廣大,與受持禮拜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功德相等。能這樣相信,自然功德就是這 麼大。這表示信心的確很重要!譬如你找醫生看病,你對這醫生沒有信心,縱然藥下得很正確,療效也會受到影響。天親菩薩就按照這個道理解釋:你對觀世音菩薩 的信心越強,相對的功德就越大!

二、畢竟知故:這是指已經入聖位的人,通達諸法實相的時候,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與觀世音菩薩是平等平等,沒有差別的,他們的功德也是平等的。這是約聖人說的,而不是約凡夫說的。

我 們凡夫只能約信心來說。釋迦牟尼佛正法住世時代的佛教徒,尤其是出家人,多數能得聖道。到了末法時代,得聖道的人不多,因此就念阿彌陀佛名號、念觀世音菩 薩名號,這樣修行。所以,在這裡釋迦牟尼佛這樣讚歎:「你能具有這樣的信心,相信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是特別地廣大無邊,你這樣修行就好了。」如果,你對於念 一位菩薩、或念一尊佛的名號、或者是受持一部經典,本身的信心不夠,那就會影響到所得的功德。若是釋迦牟尼佛這樣讚歎,能引起你的信心與歡喜心,而很誠懇 地念誦,那就真實不虛會得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的功德!

己二、勸持功勝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前面讚歎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不可思議,若能稱名憶念,得福無量。現在結束前文,勸我們多多地念觀世音菩薩名號。

佛又招呼無盡意菩薩:「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能夠成就如前所說的無量無邊的福德利益。」

【書籍目錄】
第1頁:一、釋經題 第2頁:一、本經大意
第3頁:一、本品大意 第4頁:一、牒釋品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5頁:一、流通因緣 第6頁:一、譯者簡介
第7頁:二、普門品講記.一 第8頁:二、普門品講記.二
第9頁:二、普門品講記.三 第10頁:二、普門品講記.四
第11頁:二、普門品講記.五 第12頁:二、普門品講記.六
第13頁:二、普門品講記.七 第14頁:二、普門品講記.八
第15頁:二、普門品講記.九 第16頁:二、普門品講記.十
第17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一 第18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二
第19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三 第20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四
第21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五 第22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六
第23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七 第24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八
第25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九 第26頁:三、普門品講記.二十
第27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一 第28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二
第29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三 第30頁:五、上玅下境老和尚生平簡介
第31頁:五、出版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