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好自端嚴 玅境老和尚

好自端嚴 玅境老和尚

九、如來大勢力

[日期:2011-02-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前多少年,在埔里中台禪寺發生一件事。很多年輕的在家居士,到中台禪寺的分院佛學班學習,畢業以後就到中 台禪寺拜惟覺禪師落髮出家。後來這些新出家者的父母反對這件事,就到中台禪寺向執事法師要人。我想這事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出家人的律書《四分律》中,記載 佛在世時也有這種事情。

我們大慈大悲的佛陀,他不在一個地方常期居住。每個地方住過一個時期,就 到另一個地方去;到那個地方住一段時期,又到另一個地方去。有一次要到一個地方去的時候,那兒的人知道佛陀要來,就採取了一個行動,把自己的兒、把自己的 女都藏起來,不讓他們和佛陀見面。為什麼呢?就怕他們跟佛陀出家。佛當然預先知道這件事,但佛還是到那個地方。到那兒的時候,不是佛陀一個人,還有隨佛同 時來到的比丘。《金剛經》上說千二百五十比丘,有時也可能是五百比丘。我們現在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和這些比丘不同,他們廟上是不燒飯的,而是托缽乞食。

這 些比丘到城市、到聚落裏乞食的時候,就有人同他們說這件事:「我們預先把兒女都藏起來,不和你們見面。因為怕你們把我們的兒女帶跑了出家。」這些比丘聽見 這些話,回到寺院就向佛陀報告了。佛陀說:「你們聽見這些話,怎麼回答呢?」比丘說:「我們不知道怎麼回答。」佛陀說:「你們再聽見這些話,就用四句話回 答他們。」這四句話就是:

如來大勢力,以法而將去,
以法將去者,汝等何憂懼?

(《四分律》T22.799b)

這四句話裏面的道理略釋如下。

「如來大勢力」:如來就是佛陀,佛陀有很大的力量。有什麼力量呢?就是有大智慧、大慈悲、大三昧、大神通道力等等,這些都是力量;但主要是大智慧力。大智慧力有什麼作用?「以法而將去」。佛的大智慧力能領導你到涅槃那裏去,略說如此。

我 們一般人都是在色、聲、香、味、觸、法這裏活動。心在這裏活動幹什麼?就是貪、嗔、癡;我們接觸到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不是貪,就是嗔、就是 癡,就是高慢、疑惑、我我所,就是這些執著,因而引起很多很多的煩惱,我們就是這種境界。而我們若是來到佛法裏面,接受佛陀的教導,我們也可以到涅槃那裏 去。涅槃那個地方,沒有貪、嗔、癡的煩惱,也沒有老、病、死的一切苦惱,這個地方是永久地安樂自在。

年輕的小孩子不懂什麼,但是年紀稍大一點的人,都會感覺到人生是苦。不要說一般的人如此,就是做了總統,也不快樂!你同意不同意?不但今天是這樣子,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佛 陀在家的時候是王子,名叫悉達多;他父親是淨飯王,不願悉達多出家,願意他在王宮裏,將來繼承王位,享受榮華富貴。但是悉達多太子有智慧,覺悟到榮華富貴 就是苦惱,不是真的榮華富貴;榮華富貴但是假名耳,實際上是令人苦惱。譬如說,我沒有買股票,股票跌了我心裏沒事,漲了我也沒有特別感覺。但是你若買了股 票,股票一漲一跌,你心就是隨著浮動,不能寂靜而住,不是苦嗎!若是我們能夠學習經律論,進而通達佛法的深義,依之修習奢摩他、毗缽舍那,到涅槃那裏去, 一切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所以說,「如來大勢力,以法而將去」:「將去」說白話就是帶你去。帶你去 什麼地方?到「法」那個地方。「法」就是涅槃啊!「法」者,常也;保持不變,謂之法。人的身體不能永久健康;而人所求的榮華富貴,即使求得了也不能永久地 擁有,故非是所皈依的法;唯有三乘聖者所證的涅槃是永久的安樂自在,常住不變,故名為「法」。所有的佛教徒,出家人和優婆塞、優婆夷,一切的佛教徒,都到 「法」那裏去,到第一義諦、到涅槃那裏去。如果說我在這個地方住,雖然也學習佛法,然而卻忘記了要到涅槃那裏去,是即「歸依法」的意義不具足了。

所 以,「如來大勢力,以法而將去;以法將去者,汝等何憂懼?」佛陀的教法是領導我們趣向安樂的涅槃道的;若為此而隨佛出家,有何可懼怕的?又為什麼要反對 呢?佛陀告訴比丘,這樣回答那些居士的問題,他們若把他們的兒、女藏起來,不許隨佛陀出家,那就告訴他們這四句話。怕什麼呢?有理由反對這件事嗎?不願意 兒、女到佛教出家,難道認為在家生活能好過出世嗎?

我感覺在家不能比出家好!因為在家的時候,或 者具有高學歷,或者沒有,總之在社會上一定需要從事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種種工作,可能很得意,也可能失敗;可能失敗了,又得意了,也可能又失敗了; 就是有起有落、有憂有喜,一切都是苦惱境界;就是事事如意,也還是苦惱的。如意有什麼苦惱?因為時有憂慮:「我的如意寶該不會被人盜走了吧!」所以還要謹 慎行事加以保護;若一時考慮不週有了失誤,很可能就會破壞了這個如意境界的,這不是很辛苦嗎?

在 家有時也可能有一點歡樂,但是大部分是苦惱的。年輕力壯一轉眼間就老了;老和病是在一起的,最後就是死掉了。如果不出家,不需找算命先生,就會知道自己將 來的命運就是這樣子而已,沒有人能夠例外的。但是,若能出家修學聖道,就可以解脫這一切的苦惱。而出了家,若還不願意學習佛法,那就和在家人一樣;肯努力 修學佛法,聖道這件事是決定成功的,與從事社會事業是不同的。

所以,若是兒女發心出家,不要反 對,應該贊成。當然,我也同情父母會有捨不得的心情,好像兒女出了家就和自己斷絕親子關係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出了家依舊還是父母的兒女啊,隨時可以 回來照顧父母的;父母有事情,兒女不會棄之不管的,所以並沒有脫離關係,不需要害怕。並且應該知道,修學聖道成功之後,第一個想念起的就是父母,一定會報 答親恩的。所以兒女出家,只是如同在家時暫時離別去辦事一樣;忍受一點,將來會回來報恩的。所以不要反對,應該贊成這件事。

佛 在世的時候啊,有一回走到一個地方,遇到一個年紀很大、很老的女人。這個老女人一見到佛,就要抱佛;佛的侍者阿難尊者就阻止她,不讓她抱佛。佛告訴尊者阿 難:「你不要阻礙她,讓她抱。」事後佛陀告訴尊者阿難:「這個女人以前五百世做過我的母親。五百世啊,不是短時間啊!母子之愛現在現行了,不可以不抱,不 抱不可以啊!所以要讓她抱。」當時這個老女人是為人做奴婢的,佛陀去化緣了多少錢,解除了她奴婢的身份,然後勸她出家。落髮後,佛陀為她說四諦法;她修學 四念處,最後得阿羅漢!

尊者阿難請問佛陀:「她曾給佛陀做過五百世的母親,應該是有大功德嘛,怎 麼她這樣貧苦?」佛陀說:「她就是障礙我出家、作種種功德,她有過失啊,所以老是貧苦。」但因為曾是佛陀母親之故,佛陀常常為她栽培善根。而這一世善根成 熟,隨佛出家以後,得阿羅漢道。所以,兒女若肯出家,不要障礙,會有好處。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六妙門講記.一 第2頁:一、六妙門講記.二
第3頁:一、六妙門講記.三 第4頁:一、六妙門講記.四
第5頁:一、六妙門講記.五 第6頁:一、六妙門講記.六
第7頁:一、六妙門講記.七 第8頁:一、六妙門講記.八
第9頁:一、六妙門講記.結 第10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一
第11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二 第12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三
第13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四 第14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五
第15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六 第16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七
第17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八 第18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九
第19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結 第20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一
第21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二 第22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三
第23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四 第24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五
第25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六 第26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一
第27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二 第28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三
第29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四 第30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五
第31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六 第32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結
第33頁:五、好自端嚴 第34頁:六、談心莊嚴
第35頁:七、四護法門 第36頁: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一
第37頁: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二 第38頁: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三
第39頁: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四 第40頁: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五
第41頁:九、如來大勢力 第42頁:十、午後法語.一
第43頁:十、午後法語.二 第44頁:十、午後法語.三
第45頁:十、午後法語.四 第46頁:十、午後法語.五
第47頁:十、午後法語.六 第48頁:十、午後法語.七
第49頁:十一、第二個三年.一 第50頁:十一、第二個三年.二
第51頁:十一、第二個三年.三 第52頁:十一、第二個三年.四
第53頁:十一、第二個三年.五 第54頁:十一、第二個三年.六
第55頁:十一、第二個三年.七 第56頁:十二、從佛學院到禪學院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