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聖嚴法師著(轉載中)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聖嚴法師著(轉載中)

第二篇 奉獻自己 成就社會 - 黃烈火問佛法於聖嚴法師

[日期:2010-07-24]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黃烈火問佛法於聖嚴法師
  
  《中華日報》轉載
  
  味全食品企業公司創始人黃烈火先生,篤信佛教,護持三寶,常讀佛書,並與聖嚴法師常相往還,討論佛法。一九八七年三月,黃董事長邀請聖嚴法師到其桃園埔心牧場作客,同行者尚有方甯書、戚肩時兩位居士,席間黃公與法師問答,頗具內容,故記錄成文。交由《中華日報》於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三日的「中華佛學」第六期刊出。
  
  黃烈火(以下簡稱黃):
  
  佛法是否能幫助人從痛苦之中得到解脫?自己解除苦惱後,如何在金錢方面幫助他人,進而鼓勵他人更積極的面對人生,造福人群與國家?
  
  聖嚴法師(以下簡稱師):
  
  釋迦牟尼佛是一位王子,生活過得很好,他為什麼會出家?因為他看到民間的疾苦與不幸,且感到生、老、病、死之苦,是任何人都逃避不掉的。他想這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大眾的問題。為了求智慧來幫助大家解決問題,所以他才出家修道。
  
  人生的問題通常可大約分為物質的、精神的、永恆的三類。
  
  所謂物質問題,是生活的先決條件,為他人解決生活的困難,便是布施,不過所謂布施並不是一定要有錢財方能布施,亦可藉助於語言文字及思想,還有手腳,以達成布施的目的。那便是體力、智力、財力的總和,端視各自的才能或力量,盡力幫助他人。因此,一般而言,若要助人利人,先當讓人安身,然後才能安心。
  
  再進一步,便是精神生活的安頓及提昇,也就是修身及修心的方法了。教人從事布施、持戒以及禪定的修持和智慧的開發。
  
  最後是永恆的問題,亦即求得精神的解脫。
  
  解脫的意思是什麼?解脫並不一定要離開人世間,而是對於任何事物,不捨不取、不存得失,不為此渺小的自我而起貪瞋癡。人當行善,如果行了善,心中不存任何痕跡,就是解脫,有這種解脫工夫的人,就得自在。黃董事長說:「我們是不是先對自己有益,才對他人有利?」是的﹗先接受社會的成就,然後再為社會提供服務,這叫回饋社會。
  
  黃:
  
  我們的社會,因爭權奪利,有些混亂的情況出現──所以佛教要如何發揚光大,才能讓人人瞭解真正的佛教,以期得到佛教的法益?
  
  師:
  
  以現在的環境及時代背景來看,我們應該朝三個方向努力:1.栽培人才,2.多做社會福利事業,3.多做文化事業及文字宣傳。
  
  這三種之中,最根本的是人才。有了人才,其他的如社會福利等各種佛教事業,才能推展。至於文化與教育,我們已經努力在做,只是做的尚不夠多。我們的中華佛學研究所,正在從事現代化的高級教育,在開始要求自己達到國際水準。我們的研究生,都是各大學畢業的。這些人再過十年,都將是佛教界優秀的領導人才。只是辦佛教教育是百年大計,無法立竿見影,人才的養成,需要付出耐心。
  
  現在我們出家人中的大學畢業生,已在漸漸增加。譬如嘉義內埔的香光寺是比丘尼的道場,有七、八十位,多半是大專以上程度的女青年去出了家。南投魚池鄉聖開法師的人乘寺、臺北三峽智諭法師的西蓮淨苑、臺南白雲禪師的菩提寺、高雄的佛光山以及我們北投的農禪寺,也都有不少大專畢業的男女青年現了出家相。再過二十年,出家的佛教人才,當會日益普遍。
  
  至於主辦慈濟事業的佛教人才也很多。臺灣全境的佛教寺院,辦了幼稚園、托兒所、孤兒院、仁愛之家、義診診療所的也漸漸普遍起來了。如眾人所知的,有一位比丘尼──證嚴法師在花蓮所辦的慈濟功德會,會員就有十萬多人。受照顧的人,遍及全省。去年落成的慈濟醫院,總計花了新臺幣八億元,在臺灣東部地區,算是設備最好的醫院。
  
  文化事業呢?現在出版的書,從其封面的設計、裝訂、內容的要求也在漸漸提高了。如佛教書局、新文豐、天華、華宇、彌勒、佛光、文殊、東初等出版社,對於佛教書籍的編譯、著述、出版流通已有相當的成績。
  
  黃:
  
  佛法中常講到「無我」、「無常」這兩個名詞,請教法師作深入的解釋。
  
  師:
  
  無常與無我係佛法的基本,而一般人往往誤以為,人間既然是「諸行無常」,反正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什麼事情都不要去管它好了。既然是「諸法無我」,一切東西都不屬於我,我們還要努力追求什麼目標呢?如果停在這階段的認識,對己、對人、對社會都不會有什麼好處。
  
  其實,無我有三個層次:第一,是剛才所舉的,是站在自我否定的立場,否定了一切的價值觀念,當然不是佛法的本意。
  
  第二,就是不以「我」個人為中心,是以我來為全體人類的社會大眾服務,雖然依舊有「我」的存在,這個「我」是屬於所有的社會大眾,不是將社會大眾當作我自己的工具。比如黃董事長恆以味全公司的發展為目標,再把這味全公司的「我」擴展到整個國家、人類、全世界,使得全世界的全人類,都因味全公司的貢獻而獲得幸福,那每一個個人和國家社會,還會有什麼問題?
  
  第三個層次更超越,這是佛法的理想,稱為三輪體空的「無我」。如做布施,雖以一切方法常做布施,一切眾生均獲利益,亦恆不以有我做布施,不以有被我布施的東西,不以有眾生接受了我的布施。換句話說,我雖利益一切眾生,卻不自覺有施惠者、受惠者及惠予物,這才是真正的無我。(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三日《中華日報》「中華佛學」第六期刊出)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第一篇 淨化人心 珍惜自然 - 聖嚴法師推動心靈環保
第3頁:第一篇 淨化人心 珍惜自然 - 聖嚴法師vs.環保署長趙少康 第4頁:第一篇 淨化人心 珍惜自然 - 聖嚴法師在佛法的光輝裡廣植綠色的福田
第5頁:第一篇 淨化人心 珍惜自然 - 心靈的環保莫忘惜福 第6頁:第一篇 淨化人心 珍惜自然 - 心靈環保最重要
第7頁:第一篇 淨化人心 珍惜自然 - 放生方法上出了問題 第8頁:第一篇 淨化人心 珍惜自然 - 珍惜現有森林,人間淨土必出現
第9頁:第一篇 淨化人心 珍惜自然 - 綠化大地,淨化人間 第10頁:第二篇 奉獻自己 成就社會 - 柏楊聖嚴法師智慧對談──臺灣病得很嚴重
第11頁:第二篇 奉獻自己 成就社會 - 聖嚴法師VS.李濤的「尖峰對話」──談佛法是亂象中的一帖清涼劑 第12頁:第二篇 奉獻自己 成就社會 - 文學有路,佛法為梯
第13頁:第二篇 奉獻自己 成就社會 - 讓殘障者生活得更好 第14頁:第二篇 奉獻自己 成就社會 - 聖嚴法師南區企業家座談會
第15頁:第二篇 奉獻自己 成就社會 - 黃烈火問佛法於聖嚴法師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