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蓮華世界詩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蓮華世界詩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廣度眾生第九

[日期:2011-01-2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宣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廣度眾生第九

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發下四十八願之後,乃託生於一切眾生當中,與其具有相同的形體,通達其語言。為了廣泛設立教化的緣故,上而至於諸天天帝,下至於微細的蟲蟻,皆託生於其當中,廣設教化於無量劫。此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成佛的原因,唯獨就是為了廣度眾生而已。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為善慧仙人時,以五百錢向瞿夷買五莖華,以供養燃燈佛。瞿夷問善慧仙人以華供養佛,是為了求取什麼呢?善慧仙人回答言:是為欲成就一切種智,以度脫眾生。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發菩提願之開始,也唯獨同樣是為了度化眾生而已。

《華嚴經》中記載,普賢菩薩勸進善財童子,其中說道:「虛空界盡,眾生之法界窮盡,眾生之業窮盡,眾生之煩惱窮盡,我的願力乃有窮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業煩惱不可窮盡故,我之願王亦是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勞厭倦。乃至到了臨命終時,生命最後的一剎那,一切眼耳鼻舌身諸根等,悉皆分散敗壞,惟有此十大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可見到阿彌陀佛,並且生於蓮華之中,蒙受阿彌陀佛之授記。並且能於生死煩惱大苦海中,拔濟一切之眾生,令其皆得往生極樂世界。」此乃是《華嚴經》中的廣大願王,唯獨只是要拔濟眾生輪迴之苦,令其皆得往生極樂世界而已!

《華嚴經》的迴向品云:「我當於彼地獄之中、畜生道中及閻羅王等危險艱難之處,以自己之色身為人質,替代救贖一切的惡道眾生,令其得到解脫。」此乃是在煩惱的大苦海中,救拔濟度眾生之事也。如是則求成佛果與求生淨土,總是為了救度眾生之故。

因此那些尚未往生淨土者,雖然度化眾生之舟筏船楫尚未具足,不能隨逐眾生出生入死而方便救度之。而以阿彌陀佛之舟楫為舟楫,也可以實行度化眾生之事。阿彌陀佛的大願云:「十方世界的眾生,凡是稱念我之名號者,必得往生我國,地獄餓鬼畜生亦得往生我之國土。」雲棲大師云:「念佛這一個法門,普遍契合於六道眾生之根機。」佛以無緣大慈來攝受眾生者,入於眾生心性之中而為內熏,或者現身說法而為外熏。那麼勸人念佛,即是如來外熏之義也。《華嚴經》云:「即以利益諸眾生之事行,而為自我修行之清淨業也。」

頌文潞公念阿彌陀佛結十萬緣會

宋陳如如 

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一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

讚喻彌陀偈

宋丁注 

淨法師,人稱喻彌陀。捨妻子為如來之徒,募集萬人結淨土會,其鄉人丁注,以偈讚之。

心淨佛土淨,法王非妄言。拔身出塵垢,已現火中蓮,一念不起滅,極樂即現前。大千同此境,豈止萬人緣。

普勸念佛八首

元優曇 

念佛門深入者知,窮玄極寂妙難思。蕅絲竅裏開珍藏,濟物利生無盡期。

念佛門如大渡船,渡人渾不擇愚賢。若知這畔風波險,便好登舟過那邊。

道人來到道人家,一灶清香一盞茶。不說世間塵俗事,聲聲只讚白蓮華。

一卷真經念了時,無邊功德不思議。天龍八部皆回向,大地含靈得路歸。

一切眾生無殺業,十方何處起刀砧。家家戶戶皆修善,勸念彌陀報四恩。

一藏靈文不覆藏,星煇月朗顯堂堂。目前不昧親提起,普請知音共讚揚。

一句彌陀開化門,豈拘城市與鄉村。直饒邪見人聞得,也落音聲入耳根。

一句彌陀多善根,蜎飛蝡動也沾恩。三突地獄纔聞得,捨苦皆歸解脫門。

懷淨土一首

明楚石 

讚佛言詞貴直陳,攢花簇錦枉尖新。自然潤澤盈身器,無數光明湧舌輪。

稱性莊嚴依報土,隨機勸發信心人。願求功德池中水,盡滌娑婆界上塵。

勸琴者一首

由來學道似彈琴,清濁高低自在心。聲太促時弦又斷,只纔停處韻還沉。

一塵不到山當戶,萬籟俱消月滿林。拋卻絲桐勤念佛,子期未必是知音。

勸樵夫一首

瞥然撒手向懸崖,樹倒藤枯是爛柴。盡轉山河歸自己,都將風月付平懷。

擔頭自有千鈞重,腳下曾無一線乖。樵者如斯真念佛,蓮臺不必預安排。

勸山居人一首

山棲念佛最幽深,魚躍澄潭鳥囀林。如此樂邦真境界,自然終日好身心。

雪梅競吐枝頭玉,霜橘爭垂葉底金。無量壽隨塵剎現,眾生多只向西尋。

淨土詩

明博山 

淨心即是西方土,雨灑雲蒸分外奇。一具骨頭明歷歷,振聲也要大家知。

【書籍目錄】
第1頁:蓮華世界詩序 第2頁:如來弘願第一
第3頁:苦勸迴韁第二 第4頁:翻然嚮往第三
第5頁:一意西馳第四 第6頁:執持名號第五
第7頁:聖境現前第六 第8頁:發明心地第七
第9頁:華開見佛第八 第10頁:廣度眾生第九
第11頁:續刻蓮華世界詩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