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師講述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師講述

菩薩行品第十一

[日期:2011-01-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太虛大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菩薩行品第十一

戊三  大悲普度眾生

【釋】獨此品標名菩薩行,以所說之盡無盡解脫門,專為功德具足之菩薩說大悲無盡行者。此大悲無盡行正是菩薩特殊之德,雖佛果後之所行者亦屬乎此。如所謂教化眾生終不厭倦、護持正法不惜身命、意而有勇志而不倦等,正所謂菩提薩埵心是也。於佛法中得心開意解者,觀眾生苦、念如來恩,於是不可不深識之。

【紀】此品、謂以前所說恆沙功德,皆為菩薩不共之行,不求小果,不取近效,是為發菩薩心,行菩薩道。

己一  現瑞見佛

是時、佛說法於菴羅樹園,其地忽然廣博嚴事,一切眾會皆作金色。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瑞應?是處忽然廣博嚴事,一切眾會皆作金色』。佛告阿難:『是維摩詰、文殊師利與諸大眾恭敬圍遶,發意欲來,故先為此瑞應』。於是維摩詰語文殊師利:『可共見佛,與諸菩薩禮事供養』。文殊師利言:『善哉!行矣,今正是時』。維摩詰即以神力,持諸大眾并師子座,置於右掌,往詣佛所。到已著地,稽首佛足,右遶七匝,一心合掌,在一面立。其諸菩薩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遶七匝,於一面立。諸大第子、釋、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於是世尊如法慰問諸菩薩已。各令復坐,即皆受教。眾坐已定,佛語舍利弗:『汝見菩薩大士自在神力之所為乎』?『唯然,已見』。『汝意云何』?『世尊!我睹其為不可思議,非意所圖,非度所測 』。

【釋】此經自佛國品之後,凡現三相以為事端:一者、是方便品淨名示疾,發生方便、弟子、菩薩三品。二者、是問疾品示現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床,如次發生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六品。獨寢一床,即為不二因果之象。此品則於佛地忽現廣博嚴事之相,乃表從因至果,會因行之流歸果德之海,從果海倒駕大慈悲舟楫以津濟苦惱眾生也。

維摩詰是正因佛性,登地之上則為法身。文殊師利是佛加被之智。其餘大眾,皆為法身土中別別依正、主伴、因行、果德,故持以維摩詰右掌而至佛地。到已各各避座禮佛,在一面立,受佛慰問,眾復坐定,一切因行皆轉成佛地中之因行也。佛令舍利弗述其所見事,是結成室中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也。

【紀】此章,其地忽然廣博嚴事三句:謂至此處境界所現,已鄰佛果地,與本因心地見又不同。可共見佛下五句:謂一切善薩所修功德具足圓滿時,當泯同果海也。約本經有六時法會:一、佛國品中,實積長者子同行獻蓋時法會。二、方便品中,毗耶離國王大臣率眾問疾時法會。三、弟子品中,佛集諸弟子、善薩遣使問疾時法會。四、文殊師利問疾品中,文師率眾來維摩詰室時法會。四、香積佛品中,眾香國諸菩薩至維摩詰時法會(此會中,又附加人天二眾聞香皆來維摩詰舍法會)。六、便為此時,一切眾會菩薩神眾往詣佛所法會。共為二處所:一、菴羅樹園,一、維摩詰舍而已。維摩詰即以神力下六句:顯依正二報,皆可持方便智,達慈悲海,到圓覺地。稽首佛足句:謂通常首居上尊,足居下賤,今諸菩薩眾皆自稽其首而禮佛足,表極尊崇於佛也。右遶七匝句:右遶明乎非左道。尋常禮數,多一匝、三匝者,今遶至七匝,亦表極恭敬於佛也。

己二  聞法興供

庚一  廣顯佛事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所聞香自昔未有,是為何香』?佛告阿難:『是彼菩薩毛孔之香』。於是舍利弗語阿難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阿難言:『此所從來』?曰:『是長者維摩詰從眾香國取佛餘飯,於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阿難問維摩詰:『是香氣住當久如』?維摩詰言:『至此飯消』。曰:『此飯久如當消』?曰:『此飯勢力至於七日,然後乃消。又、阿難!若聲聞人未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入正位然後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心解脫然後乃消。若未發大乘意食此飯者,至發意乃消。已發意食此飯者,得無生忍然後乃消。已得無生忍食此飯者,至一生補處然後乃消。譬如有藥,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諸毒滅然後乃消。此飯如是,滅除一切諸煩惱毒,然後乃消』。阿難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飯能作佛事』。佛言:『如是!如是!阿難!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諸菩薩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樹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有以飯食而作佛事,有以園林、臺觀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虛空而作佛事,眾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有以夢、幻、影、響、鏡中像、水中月、熱時燄、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淨佛土,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作佛事。如是阿難!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阿難!有此四魔、八萬四千諸煩惱門,而諸眾生為之疲勞,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諸佛法門。菩薩入此門者,若見一切淨好佛土,不以為喜,不貪不高;若見一切不淨佛土,不以為憂,不礙不沒。但於諸佛生清淨心,歡喜恭敬,未曾有也。諸佛如來功德平等,為教化眾生故而現佛土不同。阿難!汝見諸佛國土地有若干,而虛空無若干也。如是見諸佛色身有若干耳,其無礙慧無若乎也。阿難!諸佛色身、威相、種姓、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力、無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儀所行、及其壽命、說法教化、成就眾生、淨佛國土、具諸佛法,悉皆同等,是故名為三藐三佛陀,名為多陀阿伽度,名為佛陀。阿難!若我廣說此三句義,汝以劫壽不能盡受。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眾生,皆如阿難多聞第一,得念總持,此諸人等以劫之壽亦不能受。如是,阿難!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限量,智慧辯才不可思議』。

【釋】香飯之力,能消一切煩惱而得無生法忍乃至一生補處,正顯香飯能作之佛事也。佛遂因之廣明種種不同佛國、所作種種不同佛事。要之、根塵動靜無不可依之悟入者,以開拓執著文字語言為法義之見;亦明種種佛事,在佛無不能作,但隨調御眾生便利而現差別,不於其中橫生高下優劣之想。何者?佛功德非常人知見所能測量,故生下眾香菩薩之悔責心也。

【紀】此章言佛事,約有兩種:一、度眾生,一、轉法輪也。轉法輪,有謂專屬佛說法時言者:第一時、為初轉,為鈍根下類眾生轉小乘法輪,即是說提胃、阿含等經時也。第二時、為中轉,為中根一類眾生轉三乘法輪,即是說深密、方廣等經時也。第三時、為後轉,為利根上類眾生轉大乘法輪,即是說妙智般若等經時也。初轉名隱實教,譬如日昇轉照黑山。中轉名引攝教,譬如日昇次照高原。後轉名融通教,譬如日昇普照一切大地。今所聞香三句:先顯以鼻作佛事而發問端,後顯五根皆可作佛事也。此飯勢力三句:本與念佛至於七日,一心不亂,命中成佛義同。得入正位句:謂須陀洹果見生空法性。得心解脫句:謂阿羅漢果,得無礙自在。發大乘意,為大乘初地菩薩。得無生忍,為經二阿儈祇劫八地菩薩。一生補處,為等覺地菩薩。煩惱毒,天台雖分五住,不外人我、知見二障而已。或有佛土下:推世間諸事皆可作佛事。菩提樹三字,指佛成道處。臥具等,亦具含佛之衣缽等義。佛缽,據載為四天王所獻,本有四缽,佛合為一。六朝法顯法師,尚及見之。相傳投物其中,盡量不滿,其靈妙為若此也。三十二相,即指佛相。八十隨形好,謂隨一一相上有若干種好也。佛百劫修相好,皆為樂相。夢、幻、影、響等喻,皆為苦相。音聲、語言、文字,即合眼識、耳識、意識三種而為體。離於意識,則音聲、語言、文字、皆不能成立。清淨佛土四字,即指常寂光土。無識、無作、無為六字,即謂不分別、不造作、不生滅也。是名一切諸佛法門句:總結上來諸佛事實,顯十方三世各教體,皆是諸佛如來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但佛不說法,皆依菩薩而作佛事,佛為體位,本無言說故耳。菩薩入此門者七句:名屬釋尊教導阿難,實則化度眾香國諸菩薩眾,正對治其貪著清淨之病。汝見諸佛國土地有若干四句:釋尊顯示依正二報之相,本具圓妙功德平等。三藐三佛陀,此言正遍知義。多陀阿伽度,此言如來義。佛陀,此言覺者義。正遍知、如來、覺者,合為佛自受用身,原無何等差別,故曰其諸佛法,悉皆同等;且佛身實真如法身也。

庚二  讚揚大乘

阿難白佛言:『我從今已往,不敢自謂以為多聞』。佛告阿難:『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說汝於聲聞中為最多聞,非謂菩薩。且止,阿難!其有智者,不應限度諸菩薩也。一切海淵尚可測量,菩薩禪定、智慧、總持、辯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阿難!汝等捨置菩薩所行。是維摩詰一時所現神通之力,一切聲聞、辟支佛於百千劫盡力變化所不能作』。

【釋】夫小乘者,如病鳥得一枝之棲以止。大乘漭蕩無涯,不可限量,故此非小與大之比,而一有量一無量之比也。結歸維摩詰者,即舉現事以為證也。

【紀】此章、阿難乃釋尊堂弟,常隨佛聞法者。此外尚有賢阿難、歡喜阿難、歡喜海阿難,即結集大乘經典者。於聲聞中四字,指小乘法中。非謂菩薩四字,即非謂大乘法中。一時,如由文殊問疾品至今來佛所,皆得謂之一時也。

庚三  說菩薩行

爾時、眾香世界菩薩來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見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責,捨離是心。所以者何?諸佛方便不可思議,為度眾生故,隨其所應現佛國異。唯然,世尊!願賜少法!還於彼土,當念如來』。佛告諸菩薩:『有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何謂為盡?為有為法。何謂無盡?謂無為法。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何謂不盡有為?謂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生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志常安住方便迴向,求法不懈,說法無吝,勤供諸佛故入死生而無所畏。於諸榮辱心無憂喜,不輕未學,敬學如佛。隨煩惱者令發正念,於遠離樂不以為貴,不著己樂慶於彼樂。在諸禪定如地獄想,於生死中如園觀想,見來求者為善師想,捨諸所有具一切智想,見毀戒人起救護想,諸波羅密為父母想,道品之法為眷屬想。發行善根無有齊限,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行無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惡淨身口意,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出陰界入,荷負眾生永使解脫,以大精進摧伏魔軍,常求無念實相智慧。行少欲、知足而不捨世法,不壞威儀而能隨俗起神通慧、引導眾生,得念總持所聞不忘,善別諸根斷眾生疑,以樂說辯演說無礙。淨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無量開梵天道。勸請說法、隨喜讚善、得佛音聲,身口意善得佛威儀。深修善法,所行轉勝,以大乘教成菩薩僧,心無放逸,不失眾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有為。何謂菩薩不住無為?謂修學空不以空為證,修學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為證,修學無起不以無起為證。觀於無常而不厭善本,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寂滅。觀於遠離而身心修善,觀無所歸而歸趣善法。觀於無生而以生法荷負一切,觀於無漏而不斷諸漏,觀無所行而於行法教化眾生,觀於空無而不捨大悲,觀正法位而不隨小乘。觀諸法虛妄,無牢、無人、無主、無相,本願未滿而不虛福德、禪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薩不住無為。又、具福德故,不住無為,具智慧故,不盡有為;大慈悲故,不住無為,滿本願故,不盡有為;集法藥故,不住無為,隨授藥故,不盡有為;知眾生病故,不住無為,滅眾生病故,不盡有為。諸正士!菩薩已修此法,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是名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

【釋】明佛國淨穢平等而不住於淨,乃能入佛不可思議方便,隨應眾生現佛國異。唯其如是,故能轉淨佛國,不為淨佛國轉,此為修淨佛國行之至極,而轉淨佛國成活用者也。眾香菩薩是住於淨而未能應乎穢者也,能知穢之盡而未知穢之無盡,是知善之性而不知惡之性其為性同也,故進之以盡無盡解脫門。盡、謂滅盡,諸有為法有起、有盡,故為有盡。無為之法本無有起,亦無有滅,故名無盡。然無為法者、常住之法也,故一入無為即寂然凝住;而有為法者、起盡之法也,故一入有為即奄爾垂盡。此皆縛於法而不能自由於法者也,是凡夫、小乘之法而非大乘菩薩之法也。而菩薩者,以大悲故,與六道眾生同受生死之苦以救拔其苦,故不住無為也;以本願故,度盡眾生方入涅槃,法界眾生實無有盡,利樂眾生亦窮未來際而無盡,故不盡有為也。是為菩薩之無住大涅槃,自在圓覺,不共二乘。

先釋不盡有為:以大慈悲、一切智心為本:大慈悲故不墮於見,一切智故不墮於愛;離愛、見故不墮六凡,具悲、智故不墮二乘;諸邊不墮,成菩薩行。其要在乎教化眾生、護持正法之二事耳。教化眾生以行四攝,護持正法以種善根,唯弘法能報眾生恩──猶云國家恩、社會恩──唯利生能報佛法恩。夫眾生之顛倒流轉於眾苦之淵者,昧乎正法而不由也。能闡明正法以自正而正群有,則莫不隨順法性得究竟之樂,唯是稱應佛心,悅可聖意,故曰『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耗矣,哀哉!佛法之在今日,乃竟無人能知恩報恩也。報佛恩,弘法化,盡其一切所有而赴乎此,如所謂不惜身命者誠非易易。顧往往有人天小道,神鬼邪術,入之者竟能犧牲一切以廣事興建;而學佛者優遊乎佛、寢饋乎佛,竟坐視佛法之侵於魔外、敗於獅蟲而不一發護持之心,謀所以宣正法而救眾生之道,不其可恥之甚!夫護持正法者,先當知正法之謂何。吾心本有如來福德智慧之法,奈何縱之流轉、沈之空無而不為護持乎?大地之人無不皆具如來福德智慧之法,奈何袖手以觀其陷溺乎?貪、瞋、癡、惑,殺、盜、淫業,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不以如來正法醒其迷倒令悟本來之佛性乎?釋迦如來所遺塔廟貌像、經律論義,皆是三阿僧祇捨無量身命、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財寶所修得,乃大地眾生法身慧命、善根福田之無上勝緣,奈何聽其淪散,任其毀滅,而不為保護修持乎?依佛律儀出家之眾,應遠追妙德、慈氏、舍利弗、迦葉之芳躅,住持佛法,弘範三界,奈何縛入愚網,淪為罪藪,被諸魔羅、阿修羅、蔑戾車之所蹂躪,而無以建其隆正乎?世有發菩薩心修菩薩行乎?幸垂覽焉!誠能護持正法,則淨佛國土,自利利他,胥在乎是矣!

次釋、不住無為:證涅槃而不住,恆修習佛功德以利益眾生也。

次釋、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結歸知眾生病故、滅眾生病故。還顯諸佛菩薩入濁惡世,皆同淨名示疾,以大悲起,因眾生病,眾生病愈諸佛、菩薩病乃愈也。然此眾生之病,其性空寂,寂然常遍,即是一切法真如性,故又盡而無盡,平等解脫。軌之生解、持之不失之謂法,依之開示、由之悟入之謂門。此盡無盡解脫法門,乃不可思議解脫之究竟,諸佛菩薩於是振乎無竟。

【紀】此章,下劣二字、指穢惡充滿言。方便不可思議六字,指化度眾生言;即菩薩若離於凡夫,亦無不可思議。有為法,謂生滅法。無為法,謂常住法。不過對有為說無為,其實無為本無法無相。例如海水,波浪起滅為水之有為相,即在定時不得謂之無水;但亦不可執著清明鎮靜之水為水無為相,若必執此者,則是動時便又不得謂之水耳。但本相、變相二種,皆不得過執成病,反使真性不明。如本相為水之鎮靜無為相,變相為水之波浪有為相,皆不得過執成病,反令水之真實溼性不明。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大慈,謂當念一切隨順眾生,常得樂利。大悲,謂常觀一切苦惱眾生,急欲救度。深發一切智心句:即成一切平等了知之佛智。佛智中,能觀圓融、差別、因、果四相。又謂佛圓滿功德果智,稱一切種智,與初地菩薩發心根本智不同。而不忽忘句:謂不忽略忘失菩提心。護持正法句:謂法之供養。不惜身命句:謂破和合相。於遠離樂不以為貴下,多說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也。以智劍二句:謂以生空、法空二智,破見、思根本二惑。以樂說辯二句:謂得法、心二種自在。善本,指色身言。以能修說,則為善本;以受報說,則身又為苦本也。寂滅、指佛性。善法、指佛法。無漏、即無為法──戒、定、慧,為無漏三學。諸漏、即一切有漏有為法。不捨大悲句:謂無眾生得滅度者,而諸佛菩薩終以度生為本願。此志不撓。如謂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力無盡,我願亦無盡,必如是乃為不捨耳。法藥,謂對治也。授藥,謂應化也。

庚四  供養佛法

爾時、彼諸菩薩聞說是法,皆大歡喜,以眾妙華若干種色、若干種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此經法,并諸菩薩。已,稽首佛足,歎未曾有,言:『釋迦牟尼佛乃能於此善行方便』!言已,忽然不現,還到彼國。

【釋】忽然不現、盡也,還到彼國、盡無盡也,此即眾香菩薩證入盡無盡解脫法門也。

【書籍目錄】
第1頁:懸論 第2頁:佛國品第一
第3頁:方便品第二 第4頁:弟子品第三
第5頁:菩薩品第四 第6頁: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第7頁:不思議品第六 第8頁:觀眾生品第七
第9頁:佛道品第八 第10頁: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第11頁:香積佛品第十 第12頁:菩薩行品第十一
第13頁:見阿佛品第十二 第14頁:法供養品第十三
第15頁:囑累品第十四 第16頁:貫攝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