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 白聖老法師等著述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 白聖老法師等著述

一門宏揚——敬悼道源長老

[日期:2011-01-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白聖老法師等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門宏揚——敬悼道源長老

雲庵 

自大乘佛法傳入中國,讀經論備述十方世界恒沙諸佛。有情未來,悉有歸宿,演至東晉盧山慧遠大師糾集結社發願修行,以至於今。益有普遍流行之勢。世人囿以普遍則為淺易之成見,實不知念佛法門,有其淺易,亦有其高深。且就五經一論內容看,描述結構莊嚴西方極樂淨土,使有情生嚮往之心。十六觀經等,實質為古老禪法,亦可出現妙覺無垢境界。勿論上根與下智最終皆可入淨土之說。因此念佛稱之為三根普被。又西方淨土法門經過長期理論與實踐比較,實勝十方其他淨土,如觀經:韋提希因受阿闍世折磨,要求世尊指點她一處無憂悲苦惱之國土,當願往生其國。世尊放眉間光,遍照十方無量世界,十方諸佛淨妙國土一時皆現於前。韋提希清楚觀察十方清淨國土,她終於選擇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做為歸宿,為明證之一。

淨土法門特色在實踐,故實踐念佛者眾多,理論弘揚者少,兼以理論實踐者,又少之又少。今年初夏生西之上道下源長老,除實踐念佛法門外,又以文字闡揚宣導,又以其他經教培固淨土教內涵。現今淨土法門在此臺灣繁滋茂盛,有寺院就有淨土法門,有陽光處就有彌陀洪名。實拜幾位長老大德推動所賜。

長老道源老和尚有因緣到臺灣,即創立道場於基隆八堵,曰正道山淨土宗海會寺。大力弘揚念佛法門,留有數輯「佛堂講話」,很能配合臺灣佛教現前環境。當然突出極樂、弘揚淨土,並不表示廢棄其他經典的宣揚。在民國六十年秋季湛然寺曾請長老蒞寺講過一次金剛經,依稀記得先師慧峰上人率同信徒到火車站迎接,由樂隊前導,一路吹吹打打到湛然寺。那時剛出家沒幾年,對經典了解不多,聽眾則讚歎有加。七天圓滿日,正好是雙十節,上供回向。先師代表臺南佛教界,除豐厚供養外,又向長老敬贈「深解義趣」(金剛經句)錦旗一面。講經期間,看見長老每天下午經行在二樓走廊,手不停的撥弄念珠。數年前整理湛然寺書籍雜物,翻到一本用塑膠夾夾著的「金剛經」講解資料,推測是當時發給聽眾的參考資料。我留在身邊備用。因為他老是河南人,河南語言自古被稱為中原正音,洛陽、開封二國都皆在河南故。所以他的口齒不緩不急,非常清晰,分析能力也很強,真所謂語無礙、義無礙,得到大眾普遍的肯定。

民國五十八年,海會寺傳授三壇大戒,長老任得戒和尚兼大師父。白聖老法師為羯摩和尚,先師慧公為教授和尚。二師父淨念法師、三師父恒一法師、四師父寬道法師、五師父圓宗法師、六師父見如法師。時隔十九年,戒常住的成就戒子及長老的教誡,不敢或忘,戒子一百七十七人,其中美國來了五名男女新戒,三名求受菩薩比丘戒,二名求受菩薩比丘尼戒。民國六十六年,我到舊金山萬佛城,與這幾位戒兄還見過面。戒常住雖有增建齋堂、講堂、廚房、但堂殿、寮舍還是不夠用,兼以原住南部陽光和熙,乍來北部淒風冷雨,受戒真是一大考驗。我是與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五、六十位同學團體去求戒,女眾約有四十位,長老慈悲,讓出丈室給我們戒子住,擠進四十人。聽說現今海會寺已重建,今年再度傳授三壇大戒,萬分惋惜,大勢不順人意,一位得力助手仁光法師也在長老圓寂前半個月往生。師徒相偕離去。前二個月前收到海會寺寄來一張海報,得戒和尚還是長老,我們佛教相信精神不泯,長老必定分身到海會寺匡護戒期圓滿。

又微有所聞,長老平時生活儉省克苦,喜愛恬淡寧靜,尚保持中國佛教僧人的風格。一次佛刊報導,有一年南洋佛教團體來華,到海會寺訪問,長老告訴來賓說:託遠方來客的福氣,這一年中,今天才吃到一次豆腐。觀今出家菩薩三餐如筵,蓮子紅棗、特大花菇,還嫌營養不夠,三天一小補,五天一大補,但是色體日衰,增潤生死,道氣品味,更成反比。

淡泊名利,遵佛遺教。當推選他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他當仁不讓,為全體佛教服務,義不容辭。三年期滿,瀟脫下臺,絕無沾膩,與老煙槍式,攀附忘形者,截然不同。

時不予教界,老和尚一位接著一位齊聚於西天佛國,佛子悲喜交織,悲是以凡夫心悼念老和尚逝世,佛教失去砥柱,無善知識依循親近。喜是老和尚捨棄業報身,誠如世尊說:「此是應捨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依在世功德,則定必能親侍西方極樂教主,等待證無生法忍,再回娑婆遊戲人間,再造人類幸運。

深感慚愧,由於身體多病,養成疏懶,少到其他道場參方請益,致消息隔絕,未能及時趕到戒和尚告別追悼會上香,愧疚之餘,謹以此文做為至誠至敬悼仰。

【書籍目錄】
第1頁:上道下源老和尚行狀 第2頁:頌道老
第3頁:追思摯友話道老 第4頁:願道源長老再來人間
第5頁:敬悼道源長老(一) 第6頁:紀念道源法師(二)
第7頁:敬悼當代「說法第一」的道源長老 第8頁:高山仰止,永懷道範
第9頁:追思教授和尚源公長老 第10頁:淨宗痛失導師
第11頁:敬悼上道下源老法師 第12頁:哭淨士宗導師戒和尚上道下源長老
第13頁:值得永遠尊奉的開示 第14頁:敬悼道源長者
第15頁:敬悼道源和尚 第16頁:我與道源和尚
第17頁:上道下源老和尚的風範 第18頁:懷念法和尚源公上人
第19頁:一門宏揚——敬悼道源長老 第20頁:平凡的高僧——源公院長
第21頁:慈悲的開示——香島親法悼念深 第22頁:懷恩‧念恩‧報恩
第23頁:道源老法師弘法在香港 第24頁:追思源公蒞港弘法功勳
第25頁:追思道源長老昔日在人間 第26頁:敬悼法乳恩師源公院長示寂感言
第27頁:長老最後的贈言與教誨——令我再次逃出大劫難 第28頁:紀念上道下源上人
第29頁:敬悼導師上道下源老和尚 第30頁:蓮宗十四祖道源大師傳
第31頁:永懷源公教授和尚 第32頁:我與源公長老的因緣
第33頁:敬悼道源長者 第34頁:永懷恩師源公上人
第35頁:與道源長者之因緣 第36頁:皈依道源上人因緣記
第37頁:凡夫見聞 第38頁:追憶上道下源長老
第39頁:為道源長老封棺法語 第40頁:道源長老起龕法語
第41頁:悟明長老為道源長老舉火荼毘法語 第42頁:傳供文疏
第43頁:祭文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