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斌宗大師略傳 鄭焜仁居士述

斌宗大師略傳 鄭焜仁居士述

被禁基津

[日期:2011-01-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鄭焜仁居士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被禁基津

這時凡留學或遊覽祖國的臺民,均被日本政府當局疑為「危險份子」,甚至被認為可能是帶有特殊任務的間諜,許多在這時回來的人,只因「可疑」而被拷問,甚至不堪苦刑以致喪命。

上人還沒到達基港,則已被船上的便衣人員跟蹤,水上的特務人員時常監視上人的行動。船航行了二日就被盤問:為什麼前往中國?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在中國遇到了那些人?找那些人做些什麼?有那幾個朋友在中國?為什麼在這時候回來?等等,不勝煩雜的問題,一一查問。

到了基隆又被一個不同的人所偵詢,但所答的與第一次盤問時完全相同,既不增加,也不減少。所答的年、月、日、地點、人物、因緣、過程等等也完全一致。日本政府當局,並不因此而放心,第二天又問其一、二,但沒有一句走差。當時回臺的人,往往只因在反復偵詢中有一、二句前後不一致,被認為「可疑」而受虐待或苦刑。但上人的道範莊嚴,使日人畏而敬之,雖說是被軟禁,但享受著高等待遇。除了三餐外,報紙、茶點,按時奉送,且獨住一清淨的房間。

上人巍巍不動安然的態度,行住坐臥不離佛法的規制與閉在關房樣,無可煩惱,無所罣礙,也沒有痛苦。認為閉關有時還要食住的煩惱,現在不必掛慮這些,且警察為侍者,安全地守護著。每日可以安心地念佛、持咒、打坐,生活十分安定,對於個人全無罣礙只是有時起了大悲想:何時才能有機會實踐弘法的誓願與任務缟

在這時期,又有幾個不同的「偵探」人員前來「閒談」,所談的不外乎大陸遊歷經過。這種偵詢的報告,一層一層地送到最高機構的森特務長(日人)的地方。森氏讀了那些報告深受感動,並特訪上人說:「根據他們多次的報告,我知道您的人格。我曾經將多次的報告一一核對,沒有一句差錯,人們有時就是所說的全為事實,但多次的答案往往會忽略其一、二,或答錯了一兩句話。我從這些報告瞭解您,不但是個學問道德修養極優,人格高尚的高僧,且可以證實您的定力功夫,我願作證您所說的全是事實,確是僅是一個佛教傳教師,絕非不法份子。」雖然森氏如此尊敬上人,由於任務並沒有即刻得到釋放。

不久有一天下午三時,當上人正在持念大悲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忽然有個穿西裝的青年來訪,青年一見上人就問「和尚,您豈不是斌宗法師?」上人說:「是的,但居士怎知道我的名字?」「喔缟您忘了。以前見過您的。」「居士,您的尊名是……」。那青年笑著說:「喔!偶然的機會,以後再談吧!我住在觀音山,您稍等一會兒,本圓和尚會來保釋您出去的。」說完這句話那青年就走了。

次日果然本圓和尚與日僧田窪前來保釋,森氏知道這事,特在上人離開關房之前趕來說:「師父,我相信您,尊敬您,但以後不論您回到臺中或別的地方,恐怕免不了再有別人找麻煩,這是我的名片,特別證明您的人格,相信當有人懷疑您的時候,它會發生效力的。」由於感動敬仰,森氏特別贈送私人證明文件,讓上人得安心地佈教。

事後上人前往圓山向臨濟宗佈教總監高林玄寶老和尚(日僧)道謝。當時高林玄寶和尚對於日本在臺灣的政府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當他派田窪前往基隆作證時,上人立刻得到自由。是時,適逢一青年於臨濟寺。那青年瞻仰法相:「威儀風度,莊嚴備至,令人一見而知為高僧大德」;知:「斌公戒行莊嚴,品德兼優,為當世佛教之大善知識」,傾心仰慕,懇請上人披剃為僧,歸依為上人弟子,賜號印心。

之後上人往觀音山向本圓老和尚禮謝,問起老和尚怎會知道他被禁海關時,老和尚說:「是日下午三時左右,有一青年前來觀音山對我說:『斌宗法師從大陸回來被禁海關,希望您前往保釋。』當時我對那陌生人的話信疑參半,後來想,這句話不會是假的,也就深信不疑,下山拜訪高林老和尚,他也即刻答應,派田窪同我到基隆。」問起那青年的名字、住址,本圓老和尚也說不知道,而老和尚見到那青年的時刻與那青年訪上人的時候幾乎同時,兩人均感奇異。以當時的交通情形計算,下午三時多離開基隆,黃昏之前是否能到達觀音山尚屬疑問,何況同時?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奇蹟。為了向那青年道謝,上人特在觀音山、臺北、基隆之間找尋半個月,但始終沒得到那青年的信息。為此,上人並再到基隆訪守關的警察,也不得而知,警察甚至說:「因一時糊塗,那青年從那一門進來都沒注意到。」守關警察也看見那青年的訪問,但卻忘記干涉他進入關內。在大陸多次遇難也常常得到不知姓名的人幫助,而以此次最感不可思議。聞者均認為這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感應。

歸臺後不久,即南下龍湖庵講地藏經,是上人歸臺後第一次弘法。此次法會盛況空前,首開臺灣僧人研究經典的風氣,讓臺灣的佛教徒得瞭解「出家」「佛陀」「菩薩」等等意義,轉變「應酬佛事」為「研究聖法」。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家世環境
第3頁:出家因緣 第4頁:結茅汴峰
第5頁:內渡求法 第6頁:遊山參拜
第7頁:受俱足戒 第8頁:續遊名山
第9頁:觀宗參學 第10頁:天臺得法
第11頁:離山歸臺 第12頁:被禁基津
第13頁:東渡遊日 第14頁:弘法利生
第15頁:創建法源 第16頁:獅山避難
第17頁:大施法雨 第18頁:閉般若關
第19頁:再轉法輪 第20頁:果滿示寂
第21頁:新竹古奇峰法源寺開山祖師斌宗和尚塔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