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善用其心集 般若念佛會編輯

善用其心集 般若念佛會編輯

《慧行習練刻意成念記》(節錄)

[日期:2011-01-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般若念佛會編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慧行習練刻意成念記》(節錄)

民.能海大師集著 

(節錄自能海上師系列《慧學》方廣出版社) 

文云:此為聖教悉皆圓滿自在一切上師之教授教誡心要,若同若別,各各記錄書寫,刻於哲邦寺中,練習自慧,刻意不忘。(案:哲邦寺‧即西藏拉薩三大寺之一)。

今者為諸修法行人,開示魔入之因二十有四:謂一、若於道不生精進,是魔入因。二、若智慧小,是魔入因。三、若煩惱盛,是魔入因。四、若分別大,是魔入因。五、若心緒多,是魔入因。六、若無善知識所攝持,是魔入因。七、若教授不深(時間短少),是魔入因。八、若伴惡友,是魔入因。九、若貪執大,是魔入因。十、若多分滯貪(淫),是魔入因。十一、若多愛酒肉,是魔入因。十二、若智廣而志卑,是魔入因。十三、若小想無希望於大,是魔入因。十四、若驕傲而大我慢,是魔入因。十五、若初業者喜獨處練若,是魔入因。十六、若近住商場及大城市,是魔入因。十七、若處官宦,及補特伽羅互不合地,是魔入因。十八、若受持無宗願,是魔入因。十九、若無教授,僅少譬喻,而執能修行成辦菩提,是魔入因。二十、若慧不堅而於本尊不得加持(以信故),是魔入因。二十一、若執夢實,是魔入因。二十二、若喜兆相,是魔入因。二十三、若以違緣智弱羞怯而心不樂,是魔入因。二十四、若以自他緣故,心苦或愁憂而受困,皆是魔入之因也。如是精熟,彼等魔入之因,悉皆應斷。

魔之加持有二:一、共相。二、不共相。

一、共相者有二十六:謂以自相續中,前五煩惱特別大而熾勝,則彼之發起生緣,一切多是魔加持相。一、若無別緣,由界等(健康)力而失正定,是魔加持相。二、若卒然生熱病等,不希求多緣(調治而致不幸),是魔加持相。三、若失正念,而為愚癡所覆,是魔加持相。四、若無事,故意不樂而心不喜,是魔加持相。五、若自尋死,而作自殺等加行,是魔加持相。六、若於他非時而捨自身血肉等,是魔加持相。七、若自輕毀罵詈,無義斷割身肉及支分,而行種種供祀,是魔加持相。八、若為法故,失菩提心,而口不忍,是魔加持相。九、若生邪見,而盛作邪行,是魔加持相。十、若於諸法,見不廣大,而行多疑慮,謀議無成,是魔加持相。十一、若心發願世間資具圓滿,是魔加持相。十二、若於外受用,及內有情,大貪熾然,是魔加持相。十三、若身口行種種言動,均無慚無愧,是魔加持相。十四、若行人性短,時時變易,而語言無方,自食其言,是魔加持相。十五、若沾滯衣食,大貪熾然,甚至夢寐不忘,是魔加持相。十六、若志在營商種地等行,及於善行心不趣入,並喜作懶惰遊戲諸事,是魔加持相。十七、若抓緊善行,心雖趨入不捨,而內外違緣過多,脫避不開,是魔加持相。十八、若修習聞思修三慧品。以懼違緣,而生怯弱(如羊),是魔加持相。十九、若不說夢善惡,是魔加持相。二十、若五毒煩惱僅一寂靜,唯對治其一,而任令其餘煩惱,熾然生起,是魔加持相。二十一、若自讚毀他,於三寶分別好惡,於諸師長失去敬信,以貪利名心說其過失,是魔加持相。二十二、若瞋墓場,是魔加持相。二十三、若深嗜戲劇、歌舞,樂處喧嘩,而反於法,不喜思修,且常希冀為他說法,是魔加持相。二十四、若聽法者,與持誦者大聲諷誦,常喜睡眠,是魔加持相。二十五、若驚怖法相量論等,心生棄捨,是魔加持相。二十六、若無義利,損壞色身與威勢,是魔加持相;若對不覆罪、不惡口兩舌之良伴,常疏遠,而喜親近彼隨順諂誑之弟子眷屬,應知是魔加持相。

二、不共相者,謂於一切初業修法,即大精進,由魔如是加持而成,如謂現見本尊佛菩薩相,及以馬馬聲,示我佛典,告以異生特別教授,於法開示,闡明迅快利夢,而生微細神通,眼見意生有情無生死,於內外諸法般若無著智見,虛空劃金字,多人會集,降財如雨,由諸天龍婦女,以傘及幢等,雨花作供,有時開示,以食肉等種種怖懼,或輪現以父母師長等形,使心變生畏疑,以自身光。較他身光增長自大,於圍牆等無礙,十方諸佛,以金色手,摩自頭頂,見諸佛開示調伏,及見遣化身無數,自憶前後身等想,現有無礙力,能作眾生義利事,傍生乃至最下有情,少許病患,而能以定靜力加持消除,令自相續,生起我慢,及醉傲心,能作中斷障礙於法,有時生疑,及猶豫心,而作中斷也。以上魔之共相易知,若諸不共相,從何而生?謂由我慢、疑心、猶豫心而生也。若全無此,知一切法,如夢、如幻、如陽焰、如空谷響、如影像、如空華、如尋香城,則諸魔礙,從何而生耶?

今顯示消滅彼等魔之方便分六:

一、以法空定消滅者,謂諸行人,應自觀察所障之自、能障之魔、及中間俱有障法,三者皆是自心分別,即此分別,是無實故,譬如幻化,幻化自體,亦全非有,故從始至終,悉皆是空,所謂障等三處,是自分別一味,彼分別亦幻化一味,彼幻化亦法性一味,故除法性外,但一顛倒魔亦無有故,除魔礙外,顛倒法性無可尋做,魔乃法之莊嚴幻化(兆相種種),出從法界,入住法界,隱沒於法界故,由行者過分希懼二執取捨等因,乃遂幻化有故。明了無執,則自離去,應觀魔與一切魔類,本無障礙也。若如彼具足觀魔,魔不得便。如般若經云:空性空故,不得方便。

二、以慈心、悲心、菩提心消除者,謂諸行人,若總於諸有情修習慈心、悲心、大菩提心,如流不斷,則能消滅對方一切損害,而不為害。別者,若於魔類,生大慈悲等心,如索繫縛,則諸魔品之害心,及諸能力,速疾消滅,令極羞恥而迴返也。

世尊菩提樹下,集千萬魔雨刀箭時,入慈心定故,一切刀箭化為雨花,棄諸殺聲,而為三寶聲,諸魔軍兵眾由此敗矣。

三、以勝信恭敬力、甚深緣起力、咒力消除者,謂諸行人,以於根本上師信解恭視如佛故,魔不中斷,不為罪害。若甚深道無諸障礙,是由敬信上師教授教誡故。若於三寶以敬信供養,相續不斷,魔不能害,是由三寶加持故。若身口意三,不離本尊壇場,而誦密咒滿量,魔不為害。密續中云:是故持咒應精進。

四、特具大福業以消除者,謂諸行人,書寫讀誦顯密甚深經典,修補塔寺,供養三寶,承事僧眾,薪供(護摩)水施,修補道路,增長福德,而諸障礙自然消滅。

五、以自己堅固信心力消滅者,謂諸行人,覺自心生起,外之怨親貪瞋,及內一切惡分別者,應正了知彼等是魔,隨念修習死沒無常,及思輪迴惡趣苦果,特於寒熱地獄之苦,須數數思惟,令心生起披甲猛利熱力,於上師三寶具足清淨堅固信心,由此魔類清淨,不能為礙矣。

六、以常修瑜伽心消滅者,謂諸行人,心常與四威儀相應,若於一切時處自心常依正知正見,相續觀察,心若不住三毒煩惱,世間八法,而常在慈心、悲心、大菩提心、了知空性上,正知而住,自心相續,清淨無諸過失,則內外諸魔不得便也。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九(節錄)—五十陰魔
第3頁:《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十 第4頁:《大乘起信論》(節錄)
第5頁:《天台小止觀》覺知魔事(節錄) 第6頁:《慧行習練刻意成念記》(節錄)
第7頁:《念佛三昧寶王論》(節錄) 第8頁:《夢遊集》答鄭崑嚴中丞(節錄)
第9頁:《念佛著魔辨》 第10頁:《印光法師文鈔》(節錄)
第11頁:《防著魔》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