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空法師嘉言錄(一) 淨空法師講述

淨空法師嘉言錄(一) 淨空法師講述

八、答學佛疑問

[日期:2011-01-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八、答學佛疑問

【一真】

 

一真法界在哪裡?無處不是,無時不是。(950202早餐)

 

現代人喜歡講突破,一真就突破得乾乾淨淨。所謂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一直到無限度的空間,實際上就是佛法講的法界。「法界」,大分是十法界,細分則是無量無邊,與多次元的時空說法很接近、類似。這些現象都是從無明、不覺而發生的,若能重重突破,就能見到一真法界;能見到一真法界,就成佛了,就是禪家講的「見性成佛」。一真就是真性、真心。(950202早餐)

【魔障】

 

《太上感應篇》講得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間得罪了惡人,是會招來不如意的果報的,那我們修行人在修學菩薩道上的魔障就會多了。「魔障」,就是我們得罪的那些人與事,所反彈過來的阻力。不得罪人,魔障就少;得罪的人多,魔障就多。(950509早餐)

【正知正見】

 

「知見」最重要的,就是正知正見。念佛法門修行的總綱領—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就是正知正見,所以沒有正知正見,縱然做到一向專念,也很難往生,這一點很重要。剋實而論,若沒有正知正見,雖然一向專念,也很難成就。因為一是一心,心有雜念就不是一心,夾雜專念阿彌陀佛,把其他法門都放棄,好像是一心專念,其實不是,你還夾雜著妄想、煩惱,還是不能成就。可知在修行裡,知見非常重要。(950206早餐)

 

「知見」,若用現代話來說,就是「認識」—對佛法的認識,對世間法的認識。有正確的認識,就是正知正見。佛法在世間教化眾生,沒有別的,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建立正知正見,有了正知見,修行就好辦了。所以修行在個人,個人修行不能夠克服煩惱,不能夠克服習氣,問題還是在知見上。(950206早餐)

 

《法華經》一開頭,世尊就把教學的宗旨說出來了,「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為我們開示,我們自己要有能力悟入;「悟」是明瞭,「入」就是真正做到了。也就是將正知正見融化,能與自己的生活合成一體,就叫融化,俗話叫證果,「入」就是證的意思。(950206早餐)

 

天台家講:「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佛在經裡常所說的,破戒的人還能救,破見的人就無救了。(950509早餐)

 

「能說不能行」,這是破戒。他會講而做不到,但是他說的是真話,沒有說錯,知見上是正的,所以這個人還有救。假如持戒很嚴,做得很好,但知見錯誤,那就沒救了。譬如諸佛如來、歷代祖師大德,都教導我們要求生淨土,不但念佛的人要求生淨土,修學任何一個法門,到最後都是迴向往生淨土,這個見解就是正知正見。自己能夠一心求生淨土,且能將正法介紹給別人,這樣的人就是國之寶。(950509早餐)

【弘護】

 

修學佛法,弘揚佛法,萬萬不可以打著佛法的旗號,去欺騙眾生,去求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縱使目前能夠貪得一點小便宜,來生必定墮阿鼻地獄。由此可知,認真修學、勇猛精進是必要的。(950209早餐)

 

弘揚佛法必須自己要做一個好榜樣,要認清這個時代,要有智慧、善巧、方便,讓一切眾生容易信受奉行,這一生就沒有白過。(950209早餐)

【養生之道】

 

我們平時吃東西要小心謹慎,以免食物中毒。需知解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淨心、大慈悲心。我們的心起心動念都自私自利,所以很容易被這些毒物所感染。(950513早餐)

 

我們最近看到一些一心專注的人,無論是年輕人或是老人(九十多歲的劉承符老居士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體能上的變化,精神、相貌上的變化,證明了佛說的一點都不假,這就是三轉法輪裡的證轉—做證明。所以我們為了自身的健康,想要少病、少惱,若不修清淨心、慈悲心,是沒有辦法做到的。(950513早餐)

【道場】

 

建立道場、護持道場一定要解行相應。講經說法是解門,領眾修行是行門,兩者都重要,兩者俱存才是一個完全的道場。但解行俱優的修行人,自古以來就不多見,若兩者不能具備,寧願選行門,不求解門。(950130早餐)

 

護持道場最重要的是六和敬,捨棄六和敬就不是佛法的道場,不是佛的道場,那必是魔道場。佛道場是要用來弘法利生的,是指導大眾修行的場所,令一切大眾能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向這個目標做就是佛的道場。如果霸佔佛道場,不從事教學,而捨本逐末,都是魔事。是佛是魔,都在自己一念之間,作佛就能往生,作魔來生必定在三惡道;縱然你行一切善法,還是不免墮落,因為破壞正法。因此所有一切善行,都抵不了這個罪過。(950204早餐)

 

現代的社會,寺院沒有收入、沒有恆產,完全要靠信徒供養。於是就把信徒看作衣食父母,想盡方法攏絡信徒,攀緣的心就重了,於是道心渙散,心不清淨,心被污染了,這是我們現代修學的環境不如古人的地方。這也是今日為什麼修行的人多,而成就的人卻很少的原因所在。(950211早餐)

 

道場不要大,愈小愈好,開銷小,生活就容易;有多餘的力量,就要盡量去做弘法利生的事情。(950211早餐)

【福慧】

 

「禍福」,實在是繫於大眾的一念之間。一念善就是福,一念惡就是災禍。(950208早餐)

 

福報當中,尤其難得的叫清福。在清福裡有高度的智慧,所以不造罪業。在世間的福報裡,福報愈大,造罪就愈容易,所以副作用也大,這是我們要記取的。(950208早餐)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清福、明瞭清福、享受清福,這個福報真的是無量無邊,智慧也一定是隨著增長。(950208早餐)

 

我們自己要認真努力修福,也要勸導一切人修福,大家都有福報了,這個地區就不會遭難。假如只有我們個人有福,大家沒有福,我們還是無法躲過共業的,所以勸化眾生修福是非常非常的重要。(950208早餐)

 

「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福報大的人,如果沒有智慧,他所用的全部就都落空了;有智慧的人,福報雖小,但他每一分錢都能修得很大的福報,所謂是「捨財修福」。由此可知,沒有智慧的人,想修福也修不到。(950211早餐)

 

以因地上講,智慧比福報更重要,因為有智慧的人不會造罪業,會將自己的過失減少到最低程度;沒有智慧的人,造作了罪業,還以為在修福。這樣的情形在我們現前可以看到很多很多,他真正有錢,也真正發心,可是他造作的是罪業,不是修福,而自以為是在修福,這實在是非常的可惜!(950211早餐)

 

世出世間法要曉得,都是福慧因果。福固然重要,慧更重要。有福沒有慧,享福的時候決定造作重罪,這是佛家講的「三世怨」。福享盡了,墮落在惡道裡面,要想出來,那就不容易,不曉得要經過多少生、多少劫?有慧沒有福,雖然日子過得很清苦、很艱難,但不造罪業;往往還有往生成佛的可能,因為他生活太苦了,他對這個世間厭倦,反而生起道心。由此可知,福報不是好事情,佛教導出家弟子要修福決定不享福,依舊過清苦的日子,要以苦為師,道理就在此地,怕你享福造罪業。(950216早餐)

 

年輕的時候多修一點福,到年老的時候,你就享福了,就有很多人來照顧你。年輕不肯修福,到老的時候,沒人照顧你,還是要自己操勞,這因緣果報確實絲毫不爽。(950514早餐)

【出家】

 

好心出家,總算是有了相當的覺悟。覺悟什麼?覺悟到生死輪迴的可怕,立志要在這一生中了生死、出輪迴,古大德所謂的「真為生死出家」。一個人若有了這樣的覺悟,他對人、對事、對物的心態,自然就與別人不一樣,不會再爭名逐利,也不會鉤心鬥角。為什麼?他知道那是輪迴業。一心為了生死、出三界,不是做不到的,「老實念佛」就能做到。我們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老實了?(950104早餐)

 

出家,真正要講到抱著弘法利生的願望,有沒有障礙?障礙很多。一個道場裡,師兄弟、住眾那麼多,你一個人想出人頭地,別人嫉妒、障礙,總要把你踩下去。這一種嫉妒、障礙的嚴重性,從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就開始了,六群比丘就是嫉妒、障礙的一群。在《六祖壇經》裡,六祖惠能大師在獵人隊裡避難,隱藏了十五年,為什麼?就是為了避免別人的嫉妒、障礙。他們不能,也不希望你有成就。(950104早餐)

 

我們若是內心有這種念頭:別人比我們強,做弘法利生的事業,我嫉妒他,我要想辦法整他、阻止他;則自己就是魔王子孫,到佛門裡來專作破壞佛法的工作。若有人真正發心走弘法利生的路子,我們生歡喜心,全心全力去幫助他、照顧他,這就是真正的佛子。所以我們出家了,到底是魔的子孫?是佛的子孫?自己一反省、一檢點,就知道了。魔王子孫出家,果報將來必定在三惡道,因為他是障道,不是弘道。(950104早餐)

 

真正發心弘法利生,一定要有善巧方便,那就是自己用功時,姿態要擺得很低,最好用功不要讓人發現。人家見不到的地方,我用功;人家見得到的地方,和光同塵,跟大家打成一片,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當人見不到的地方,自己認真努力。把名聞利養、貪、瞋、痴、慢、嫉妒、障礙統統放下,放下這些,即是放下六道輪迴。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勸人念佛,這就是往生成佛的路。(950104早餐)

 

為什麼要發心出家?學佛,在家一樣可以成佛;出家就是為了住持佛法、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要真正把佛法發揚光大,真實利益眾生,這才是出家人的工作。在這個時代,若不是真正做利益眾生的事業,就絕對是在做鬥爭的事業—爭名奪利、不能容忍、互相排斥,造作這些罪業。弘法利生的事,只要自己有心要做,人人就都有能力做,人人都可以做得非常圓滿,不做就沒法子了。(950129早餐)

 

如果我們出家了,而不能信解、實行佛的教訓,那就是魔王子孫,是末法時期滲透在僧團裡來毀壞佛法的。雖然眼前可以得到一點利益—名聞利養的利益,享受五欲六塵的利益,可是來生決定是墮阿鼻地獄。(950129早餐)

 

在末法時期,出家人的生活環境跟以往不一樣,以往出家人的生活環境有保障。像過去的中國大陸,寺院、庵堂都有恆產,有田地、有山林,可租給農夫種植,由寺院收租,它的道糧很穩定,經濟有來源,所以心是清淨、是定的,不對信徒攀緣,修行也容易成就。(950211早餐)

 

發心出家了,必須要知道,我們的墮落比世間人會更重、更慘。世間人迷惑顛倒,墮落還情有可原;我們天天在聞佛法,對於因緣果報的道理跟事實都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又明知故犯,所以罪過是加倍的,比一般人犯過還要重得多,這是我們自己不能不謹慎,不能不明白的。(950211早餐)

 

我們既然發心出家了,生活在僧團裡面,這是希有的因緣。要自己尊重自己,要認真努力發憤,以道業為第一,依眾靠眾,互相勉勵,切磋琢磨。我們自己能成就,就是社會的成就,就是佛法住世的成就,就是眾生離苦得樂的成就,這個影響多大?我們自己要做一個好榜樣,不但是給在家人做個好樣子,同樣也給出家同修做個好樣子,這樣就真正不辜負出家一場了,這才是真正的修積功德。(950216早餐)

 

學佛既然發心出家了,就一定要擔負起弘法利生的使命;否則,成就一定不如在家人。弘法利生,一生能夠學一、兩部經就夠用了,不必學很多。你所選修的這部經,經文、註解都要背誦,若不遵行古大德的老辦法,我們成就會遠遠比不上上一代。(950514早餐)

 

古大德講「五年學戒」,五年當中為常住服務,是修福、修布施、修忍辱;在這五年當中,你要把所學的經典給熟背。在從前寺院叢林裡,這五年是沒有資格聽經的。但在現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經可以聽,但是一定要以背誦為主。(950514早餐)

【求法】

 

求學、求道都在一個「求」字,是要自己去求得的,自己不肯,就沒有人跟你說了。因為眾生不知道,也不懂得求,所以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現身說法以代眾生求。我們在佛經裡看到,那些當機的人,就是代眾生求法。在《無量壽經》裡,阿難出來啟請,就是代眾生請法。(950204早餐)

【後五百年】

 

佛在《金剛經》上說「後五百年」,後五百年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五個五百年之後。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而末法的第一個五百年就是後五百年,佛說這是鬥諍堅固的時代。第一個五百年—佛滅度之後第一個五百年,是解脫堅固的時代。那時修行證果的人很多,佛法經典的集結就在那個時代,所以參與集結經典的,至少都是證得三果以上,四果阿羅漢則佔大多數。第二個五百年—禪定堅固時代。第三個五百年—多聞堅固時代,多聞就是只著重於對經教的研究討論,講經說法,而忽略了修行。第四個五百年—塔寺堅固時代,此時連佛學也沒精神討論了,大家只忙著蓋廟。第五個五百年—鬥諍堅固時代。(950126早餐)

 

照中國歷史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至今(西元一九九五年)是三千零二十一年,也就是第七個五百年的開端,這是個鬥爭、鬥爭、再鬥爭的時代。我們仔細想想,哪個地方不爭?其實在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外境就有九十六種外道跟佛法對立不相容的情形;而佛門裡,則有提婆達多、六群比丘擾亂僧團,破和合僧,甚至還想陷害釋迦牟尼佛。另外再從歷史上看,在中國有哪一個道場沒有鬥爭?道場裡是龍蛇混雜,有好的修行人,也有處心積慮想要破壞的人,誠是任何一個團體都不能避免。這是佛門的不幸,也是眾生要遭難、要受苦的現象。(950126早餐)

【自度度他】

 

怎樣弘法利生,才能夠收到自度度他的效果?必須要把經裡的教訓,在生活當中真正做到。若做不到,雖然講的是正法,也會講得不透徹。為什麼會不透徹?因為那不是自己的體驗,而是聽說的;即使是從經上看來的,也是屬於聽說的—是聽釋迦牟尼佛說的,聽菩薩們所說的,不是自己親身見到的。要怎樣才能親自見到?一定要身體力行,要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每天反省、檢點自己的過失。我們都念過《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950509早餐)

【法供養】

 

無論出家、在家,凡是佛弟子接受財供養,一定要以法供養回報。佛陀在世是用托缽的制度,當接受供養時,一定要給人說法,這就是報答施主之恩。我們在任何場合,接受人家供養,也要懂規矩,要為人說法。若沒有人啟請,那可以不說;有人啟請,就一定要說。說法最要緊的原則,就是要能指出現前大眾所犯的通病,來幫助他們改正,這才是最有利益的。所以不必談玄說妙,說那些沒有利益的廢話。(950512早餐)

【往生】

 

我們要念念想著家鄉,家鄉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要把這個放在心上,其他的與我們無關,要有時時刻刻想回家、想往生的念頭,這個念是正念。(950211早餐)

 

往生是生,不是死,而且是真正的「永生」—不會再有生死,再有輪迴了。所以那是真正「生」的開始;不能往生,那就有生死。(950211早餐)

 

佛門常講「法身慧命」,往生就是證得法身慧命的開始,是真常的開始,不是無常,在世間搞的是無常。(950211早餐)

【書籍目錄】
第1頁:一、讚淨土超勝 第2頁:二、示修持方法
第3頁:三、論死生事大 第4頁:四、勉誠敬人生
第5頁:五、勸深信因果 第6頁:六、明佛陀教育
第7頁:七、標應讀典籍 第8頁:八、答學佛疑問
第9頁:精要十念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