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清涼小品 張有恆教授著

清涼小品 張有恆教授著

三十六、談「六信」(二)

[日期:2011-01-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張有恆教授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十六、談「六信」(二)

除了上述六種「信」的過程,我們必須要清楚外,亦要瞭解「真信」乃是要具足「六信」,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茲分別說明如下:

1、信自:依明朝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所說:「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由此可知,這個「自」字,不是那個有我相的自我,不是肉團心,也不是緣影心,而是指離一切相的自性,也就是吾人本有的妙明真心,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目前雖因妄想執著,真心未能顯現,迷惑顛倒,只要我們「一念回心」,依佛教誨,背塵合覺,發菩提心,求生淨土,決定得生。因人們往生並不須跑向遠方,只是生在本人心中,淨業行人於此應生決定信心,不可疑惑。所以「信自」,就是信自佛也。

2、信他:信他即信他佛。我們應當:「信釋迦如來決無誑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因此,所謂「信他」乃是首先要相信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絕對不會說妄語,如金剛經所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其次,我們要相信阿彌陀佛世尊決無虛願,因阿彌陀佛是大願王,所發四十八大願,其大願的核心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而依阿彌陀經所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可見阿彌陀佛是已成之佛,其因地所發一切大願,決定已全部圓滿成就,故決無虛願。第三,要相信六方諸佛,亦即十方一切諸佛。如經云:「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因此,我們實應至心信受諸真實教誨,決定發願求生淨土,不當疑惑,是名「信他」也。在「六信」當中,「信自」和「信他」是一對,兩者都能信,才是正信。進一步而言,自他不二,才符圓融無礙之旨。

3、信因:「信因」和「信果」也是一對。如彌陀要解云:「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為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是名信因」。如法華經所言:「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可見「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只要我們真實發心,老實念佛,綿綿密密,精進不已,以此為因,必得往生極樂的妙果也。

4、信果:彌陀要解云:「信果者,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可見「信果」就是要信從念佛之因,得往生之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又如自身之影,必隨自身;空谷回音,必應於響。從因得果,果不離因。念佛之功,功不唐捐,能這樣信,名為「信果」。

5、信事:「信事」和「信理」也是一對。事是事相,理是本體。如彌陀要解云:「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信事乃是說明此心包容十方,此心不可窮盡,所以從此心所現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窮盡。依彌陀經上所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兩個「有」字,至關重要。因極樂世界是「有」,並且是真實的「有」,不是莊周之寓言,而且不同於眼前的世界,目前雖有,而將來必然會壞和空。此外,西方極樂世界「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最極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6、信理:理即是真心、實相,亦即全法界。如彌陀要解所說:「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譬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總之,深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西方一切依正主伴,皆吾心之所現;如是我心遍,佛心亦遍,一切眾生亦遍,重重交攝,圓融無礙,是名信理。

以上所說的內容較難相信,我們信它有何好處?此乃因為具足六信,才是真信。因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只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截流大師語)。是故吾人若能具足六信,功德真正不可思議,念佛決定往生,並且品位甚高也。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千禧萬福
第3頁:二、爸爸的志願 第4頁:三、老師的志願
第5頁:四、「一切法由心想生」 第6頁:五、「簡單就是妙法」
第7頁:六、禪與生活 第8頁:七、不要生氣
第9頁:八、活在當下 第10頁:九、學做菩薩
第11頁:十、善用其心 第12頁:十一、佛與牛糞
第13頁:十二、把別人當成另一個自己 第14頁:十三、佛與農夫
第15頁:十四、談「謙虛」 第16頁:十五、「了凡四訓」簡介
第17頁:十六、「遇灶神記」 第18頁:十七、改過之法
第19頁:十八、談佛教教育 第20頁:十九、四大天王
第21頁:二十、五大菩薩 第22頁:二十一、因+緣=果
第23頁:二十二、體、相、用的意義 第24頁:二十三、念佛消災免難論
第25頁:二十四、談「天」說「地」 第26頁:二十五、一門深入
第27頁:二十六、「一」字匾 第28頁:二十七、「爾來了」
第29頁:二十八、談「孝道」 第30頁:二十九、佛教之「孝經」
第31頁:三十、生死輪迴 第32頁:三十一、生死之由來
第33頁:三十二、解脫生死之法 第34頁:三十三、談「迴向」
第35頁:三十四、談「覺」與「迷」 第36頁:三十五、談「六信」(一)
第37頁:三十六、談「六信」(二) 第38頁:三十七、談「發願」
第39頁:三十八、談「行」 第40頁:三十九、皈依「三寶」
第41頁:四十、逆流而上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4-28 15:05:29
讚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