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清涼小品 張有恆教授著

清涼小品 張有恆教授著

二十八、談「孝道」

[日期:2011-01-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張有恆教授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十八、談「孝道」

語云:「百善孝為先」,可知「孝」為百善之首,亦是做人的根本。太虛大師曾說:「人成即佛成」,如果我們連做人都沒做好,將來怎能成佛作祖呢?我們中文的「孝」字是屬於「會意」字,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這是告訴我們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體,是一而不是二。中國人重視「孝悌」,其中「孝」是沒有代溝的,即上一代還有上一代「老」一輩的祖先,下一代還有下一代的「子」子孫孫,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本是一體。從豎的層面來講,就是佛法所謂的「豎窮三際」;從橫的層面來看,則是講究家庭中要「兄友弟恭」,「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就是佛法所謂的「橫遍十方」,所以「孝」字的展開,便是佛家所講的「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亦即整個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孝」字而已。

曾看過一篇文章名為:「超市屋頂的骨灰」,提到一個令人感傷的真實故事—即有一位住在養老院的美國老太太,育有五個子女,等他們成家立業之後,雖然都住在附近,卻很少到養老院去看老母親,然而每週都固定到養老院對面的超市去購買東西。老母親雖心繫子女,但苦於無法與他們見面,所以在臨終時留下遺言,希望將她火化之後,將骨灰灑到超市的屋頂上,以便每週能定期與自己的子女見面。由上可知,西方人「老」與「子」是二,不是一,所以有代溝,這不是孝道。

我們中國人講究孝道,每逢三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都要祭祖先,有些年輕人常常懷疑,祖先去我們時代久遠,什麼樣子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還要供一個祖先牌位,而且還要祭祀呢?其實我們要知道,祭祖先乃是要使我們經常懷念祖先的德澤,並且要體會到我們與祖先是「一體」,這才是真正的孝道,也是孔子所說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涵意。

孝,一定講究「順」,「順」是順親心。如父母希望我們尊敬師長,如果我們不敬師長,就是不孝;兄弟不和,父母傷心,也是不孝;妯娌不和,也是不孝。所謂家和萬事興,家庭每一份子,若能「和睦相處,平等相待」,父母心裡愉快,為人子女者都能夠修養品德,從事正當的行業,奉公守法,這就是孝順。此外,我們若能有機會為社會服務,並且為大眾謀福利,做到孝經所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因此只要我們把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做好,使父母有光彩,也是孝。同時,我們也要瞭解,勸父母念佛求生淨土,才是「大孝」,因「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也。由此可知「孝」字的含意,確確實實涵蓋了整個宇宙人生,這是學佛的大根大本啊!

最後,我們也必須瞭解,除了佛之外,沒有人能夠把孝道做得究竟圓滿,亦即連菩薩都不圓滿,因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斷,那就是他的孝道還未圓滿,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教給我們的就是一個「孝」字而已,無量無邊的法門離不開一個「孝」字。因佛菩薩把所有一切眾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一樣,如經上所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是把孝順父母的心發揚光大,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這是學佛同修必須努力學習的啊!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千禧萬福
第3頁:二、爸爸的志願 第4頁:三、老師的志願
第5頁:四、「一切法由心想生」 第6頁:五、「簡單就是妙法」
第7頁:六、禪與生活 第8頁:七、不要生氣
第9頁:八、活在當下 第10頁:九、學做菩薩
第11頁:十、善用其心 第12頁:十一、佛與牛糞
第13頁:十二、把別人當成另一個自己 第14頁:十三、佛與農夫
第15頁:十四、談「謙虛」 第16頁:十五、「了凡四訓」簡介
第17頁:十六、「遇灶神記」 第18頁:十七、改過之法
第19頁:十八、談佛教教育 第20頁:十九、四大天王
第21頁:二十、五大菩薩 第22頁:二十一、因+緣=果
第23頁:二十二、體、相、用的意義 第24頁:二十三、念佛消災免難論
第25頁:二十四、談「天」說「地」 第26頁:二十五、一門深入
第27頁:二十六、「一」字匾 第28頁:二十七、「爾來了」
第29頁:二十八、談「孝道」 第30頁:二十九、佛教之「孝經」
第31頁:三十、生死輪迴 第32頁:三十一、生死之由來
第33頁:三十二、解脫生死之法 第34頁:三十三、談「迴向」
第35頁:三十四、談「覺」與「迷」 第36頁:三十五、談「六信」(一)
第37頁:三十六、談「六信」(二) 第38頁:三十七、談「發願」
第39頁:三十八、談「行」 第40頁:三十九、皈依「三寶」
第41頁:四十、逆流而上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4-28 15:05:29
讚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