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清涼小品 張有恆教授著

清涼小品 張有恆教授著

十二、把別人當成另一個自己

[日期:2011-01-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張有恆教授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十二、把別人當成另一個自己

在目前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大多數人皆以「自我」為中心,處處想到自己的利益,很少會為別人著想,如此不僅造成人際關係逐漸疏離,甚至形成各族群的對立與衝突,使得社會充滿了暴戾之氣,人心思亂,此乃非國家社會之福也。

為何「別人是另一個自己」呢?這可以從佛法的「緣起觀」深入去體會、瞭解。吾人須知,目前的社會是一個相互依存、共存共榮,分工而合作的整體,由於社會上有各行各業的人(有情眾生)從事各種工作,以及各種物質(無情眾生)的存在與支持,吾人方能存在於世間(如圖所示)。舉例而言,我們每天所食用的米飯,從農夫開始辛苦的工作,到碾米工廠的工人,把米運到市場的商人,再由家庭主婦煮成米飯,還有生產與製造所需的電力,更牽涉到國外資源輸入所需的人力與物力等等...,由此分析可知,我們為了吃一粒米飯,這中間實在涉及到國內外無限的因與緣。所以,我們應當體悟我們的存在,是由全世界很多人的支持,我們才有今天健全的身體、智識、地位。因此,社會上每一個人和我們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我們不能離開他們而獨存,因此別人就是另一個自己,這就是從「緣起」的觀察中,所產生的「自他一體」的情操,也就是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精神的展現。

瞭解上述的道理之後,我們對於社會每一個人,皆應隨時存著感恩的心理,同時在待人、處事、接物方面應具有不同的觀念與態度。在待人方面,我們應具有同理心,能夠推己及人,更會積極去幫助別人,因為「使別人快樂,就是自己快樂」。任何人有優點,我們便向他學習,他便是我們的「法師」。他人若有缺點,我們以其為借鏡,他便是我們的「戒師」;在處事方面,無論在公家或私人機關,便是「要把別人的業務,當成自己業務」,如此不僅可改善「代理人」的制度,亦可提升機關的服務效率;在接物方面,可使我們擴大心胸,體會到「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之「萬物與我皆為一體」的胸襟,隨時珍惜各項社會資源,重視環境保育與永續生存的生態環境。

總之,「把別人當成另一個自己」或「把一切眾生都看成是自己」,這是菩薩「同體大悲」的表現。由於菩薩將眾生與自己融為一體,自他不二,故全心全力幫助別人,不求回報,只盡義務,不享權利。更進一步而言,菩薩在「盡義務時,搶先一步;享權利時,後退一步」,這種犧牲奉獻的精神,實在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當努力效法與學習的!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千禧萬福
第3頁:二、爸爸的志願 第4頁:三、老師的志願
第5頁:四、「一切法由心想生」 第6頁:五、「簡單就是妙法」
第7頁:六、禪與生活 第8頁:七、不要生氣
第9頁:八、活在當下 第10頁:九、學做菩薩
第11頁:十、善用其心 第12頁:十一、佛與牛糞
第13頁:十二、把別人當成另一個自己 第14頁:十三、佛與農夫
第15頁:十四、談「謙虛」 第16頁:十五、「了凡四訓」簡介
第17頁:十六、「遇灶神記」 第18頁:十七、改過之法
第19頁:十八、談佛教教育 第20頁:十九、四大天王
第21頁:二十、五大菩薩 第22頁:二十一、因+緣=果
第23頁:二十二、體、相、用的意義 第24頁:二十三、念佛消災免難論
第25頁:二十四、談「天」說「地」 第26頁:二十五、一門深入
第27頁:二十六、「一」字匾 第28頁:二十七、「爾來了」
第29頁:二十八、談「孝道」 第30頁:二十九、佛教之「孝經」
第31頁:三十、生死輪迴 第32頁:三十一、生死之由來
第33頁:三十二、解脫生死之法 第34頁:三十三、談「迴向」
第35頁:三十四、談「覺」與「迷」 第36頁:三十五、談「六信」(一)
第37頁:三十六、談「六信」(二) 第38頁:三十七、談「發願」
第39頁:三十八、談「行」 第40頁:三十九、皈依「三寶」
第41頁:四十、逆流而上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4-28 15:05:29
讚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