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耕雲書箋 耕雲先生講述

耕雲書箋 耕雲先生講述

覆李居士

[日期:2011-01-1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覆李居士

很高興接到你的來信,洋洋灑灑道盡向道的虔誠與修道的艱苦。最高興的是與安祥禪十分契合與相應。因為能融入安祥的現量是很可貴的,如果三月能保持這種心態,中間不出現「斷層」,然後斷「瞋」與「貪」就可證得初果;若是時進時退就不理想。

禪,是菩提種子在中華文化土壤茁長的奇葩、碩果,若非全感情、全理智投入,是不可能徹證的,若更分心求義理的知解,與禪就越來越遠了。

在「不二法門」裏,有為而不執著,就是無為;無為而生無為之念,也是有為,乃至心與物、人與我、煩惱與菩提、苦與樂……全是不二的。因為大宇宙只是唯一的存在,萬生萬物都是祂的顯示,也都同一質地,這樣就無須私智自是、強加分別了。聖者把自己融入宇宙,完成了「天人合一」──無上瑜珈。

真實的心是原本的,原本是個甚麼?有個甚麼?道理在那裏?況且你已經感受過安祥的現量,要學的、該擁有的只是這。重點在如何讓祂成為自己生命的全部和當體;這樣你就不必捨近求遠了。以你的修為來說,一進入安祥的心態,原本所修氣功的質與量都會產生突變而昇華。說到真無漏或漏盡,指的真無念,近似莊子講的「至人用心若鏡」──知道就夠了,絕不起念去分別。這要「見性」(認知本來面目)才行。因為只有認清、肯定了真我就是真無我,才會自然改變心態。總之,一切法門乃至氣功,都是以改變心態(或說是意識狀態)為根本,這點你很明白。禪是「以心傳心」的,所以心心不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四日) 

古德說:「萬象叢中獨露身,惟人自肯方乃親」。居士所履境界極為殊勝,問題是自己能否「直下承當」;能否理解、肯定。這只是「相應」,不名證得。若想永得必須保持安祥心態;若要恒持安祥又必須「截斷兩頭」,以三五個月的時間只活在此刻,不想過去,不思未來,自然「無所住而生其心」。當然不可脫離責任義務之「正思維」。久之必有結果。

此事耕耘必有收穫,努力必然成功;付出(決心)就能獲得,心空始覺妙有。細味之,不贅述。

廿一世紀是中華民族綻放光明的時代,目前的一切只是個過渡。國家需要安定、社會需要安寧,十一億人民需要活下去的空間。希排除感性,澄澈理性,做個應運而生,莫做應劫而生的人,珍惜切莫虛擲人生,則本世紀內或有緣相見。

莫耿耿於過渡現象,此事詳談費詞,總以揚棄感性,向學術發展樂趣、於工作獲取安慰、向安祥感召幸福,最為妥切。盼力行──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一九九三年元月九日) 

【書籍目錄】
第1頁:示觀然 第2頁:示癡呆
第3頁:示張生 第4頁:示吳生
第5頁:示鄧君 第6頁:示寶林
第7頁:示如夷 第8頁:示行雲
第9頁:示忠雲 第10頁:示陳君
第11頁:示懷恩 第12頁:示仰雲
第13頁:示許女 第14頁:示張生
第15頁:示宗雲 第16頁:示王女
第17頁:示譚君 第18頁:示蔡生
第19頁:示李女 第20頁:示陳君
第21頁:示劉女 第22頁:示閒雲
第23頁:示顏君 第24頁:示吳生
第25頁:示陳生 第26頁:覆悟修
第27頁:示溫居士 第28頁:覆王居士
第29頁:示林君 第30頁:示李君
第31頁:覆李居士 第32頁:示韋君
第33頁:示邱生 第34頁:覆陳居士
第35頁:示嘉義諸君 第36頁:示蘇女
第37頁:覆臧居士 第38頁:示曾生
第39頁:示鄭君 第40頁:示奉君
第41頁:覆高居士 第42頁:覆李居士
第43頁:示奉女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