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耕雲書箋 耕雲先生講述

耕雲書箋 耕雲先生講述

示許女

[日期:2011-01-1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示許女

人應該努力的方向,是活在責任義務裏;而最基本的態度則在求心安。

人只要保持思想、行為的光明、磊落,令心無愧,也必能得到內心的安祥。這就是我一向抱持的宗旨和說法的核心。

幾年來,知道的全都說完了,並無保留,請閱講詞便可。

(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此法門名安祥禪,只須認知安祥,感受安祥,便具正見正受,若摻雜閑知解,便名逗漏,今後但保任安祥,莫起知解,向禪學會索取「杜漏歌」即唱即行,保證穩妥到家,若找不相干的閑道理,橫起分別心,反而不好。

(一九八八年九月六日) 

以認知指導行為,是正行的基本前提,而「解行相應」則是法的人格化的起點。

來信所說的覺受,就是那四句偈的現證,非常可喜,只可惜太多人囫圇吞棗地忽略了它的可貴。

安祥有深、有淺、有粗、有純。你所覺受的安祥較諸以前又純了許多,希望繼續作更精細的體認與印證,以後就會知道「不歷僧祇獲法身」絕非奢望了。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日) 

兩函均讀悉,欣慰無比,亦慶快無比。至此當知我不負人,人自埋沒;亦當知「但辦肯心,決不相賺」之語何等誠摯感人。

賢徒能持「如爐煉丹、如雞孵卵」之綿密修持,乃得有此大白之日,洵可慶賀。今後但依之而行,依之而解,依之而放身捨命,堪云修學事畢,若別求知見,則是自賊、自棄,料無此舉也。從此只須時詠「杜漏」、「自性」、「安祥之歌」,謹言、節思而隨緣不變,說個修學已是多餘,更況我此法門乃無為法,但能秒秒安祥,已盡修行能事,憾者末法眾生不知護惜,褻瀆大法而不知耳。

來函所述均為正途,悲智齊發,允稱均衡,尤為難得,切盼勿驚、勿喜、離執、離見,「一種平懷,泯然自盡」乃上上相應。

(一九八八年十月四日) 

賢徒能抖落枝葉,直趨根源,堪稱勝行已起,便得從容中道,行將就路還鄉矣,豈不可喜?

今後莫管自與他、理與事、法與人,但唯「感」「覺」便是最上觀心法門。其實此法門是無法之法,觀乃離觀之觀,總貴單刀直入為佳耳。才涉枝節,自討無趣,尤忌多言,庶免逗漏。

(一九八八年九月三日) 

【書籍目錄】
第1頁:示觀然 第2頁:示癡呆
第3頁:示張生 第4頁:示吳生
第5頁:示鄧君 第6頁:示寶林
第7頁:示如夷 第8頁:示行雲
第9頁:示忠雲 第10頁:示陳君
第11頁:示懷恩 第12頁:示仰雲
第13頁:示許女 第14頁:示張生
第15頁:示宗雲 第16頁:示王女
第17頁:示譚君 第18頁:示蔡生
第19頁:示李女 第20頁:示陳君
第21頁:示劉女 第22頁:示閒雲
第23頁:示顏君 第24頁:示吳生
第25頁:示陳生 第26頁:覆悟修
第27頁:示溫居士 第28頁:覆王居士
第29頁:示林君 第30頁:示李君
第31頁:覆李居士 第32頁:示韋君
第33頁:示邱生 第34頁:覆陳居士
第35頁:示嘉義諸君 第36頁:示蘇女
第37頁:覆臧居士 第38頁:示曾生
第39頁:示鄭君 第40頁:示奉君
第41頁:覆高居士 第42頁:覆李居士
第43頁:示奉女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