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修行筆記 海濤法師編著

修行筆記 海濤法師編著

修行者本質

[日期:2011-01-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海濤法師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修行

修行者本質

◎慈悲是在人間實現的。

◎慈悲不是脫離污濁的世間,而必須向這生死罪惡的世界中投入。

◎把他人的痛苦引為自身的痛苦,是獻身愛他人的極致。

◎慈悲行的實踐者是「苦他人之苦的人」。

◎「菩薩為諸有情,於生死堪受一切苦」。

◎菩薩行者須立誓做他人的替身。

◎「願我念他所愛,如念自壽命。

願我念眾生,萬倍勝自愛。

願彼所作惡,於我果報熟」。——《寶行王正論》

◎「是故大人王,於一切眾生,當起慈悲心,施與無怖畏,當滿世尊意,廣起舍利塔」。——(比丘勸阿育王)

◎「行慈心者,即得見文殊」——《文殊師利涅槃經》

◎慈悲的完全俱現者就是佛。所以佛不會懲罰惡人,且對惡人更加憐愍。因而惡人得救,乃是惟有佛教才有可能的事。

◎自己的救度,存在於不斷實踐修行之中。

◎信仰應成為行為上的努力而顯現出來。

◎覺悟一切諸法皆是實相平等,叫做上求菩提,

悲憐眾生迷妄無知,故名為下化眾生。

◎在佛前發誓,要實踐大慈悲!

◎出家者,必須親身體現佛慈悲的人!

◎「但學佛祖行履,菩薩慈悲,慚愧於諸天善神所冥照,任佛制而行,一切無所謂苦」——道元禪師《正法眼藏隨聞記》。

◎慈悲會由於修行而與身俱。

◎慈悲是修行者的本質。

◎道心第一,身體第二,學業第三。

◎大乘佛教徹底強調實踐必須以空觀為基礎。

◎所謂「高僧」者,不犯婬愛之不婬,不食嗅肉之不潔,堅持戒行,捨名利邪念,修佛道大道,大悲心與佛菩薩相等,憐一切眾生,日夜願救之,誰不敬之。

◎僧從父母受其寶貴身體,奉佛祖,修大道,繼續慈悲廣大願行,永遠不惜自己身命。入佛法大海,為扶助多身眾生,投捨我一身,稱為捨身,是為棄恩入無為時真實報恩。是名出家之孝。——鐵眼禪師

◎被稱為高僧的人是生身佛,為信徒所崇拜。

◎慈悲為六種完全之德(六波羅蜜)之根基。

◎「佛子,菩薩摩訶薩,在家宅中,與妻子俱,未曾暫捨菩提之心。正念思惟娑婆苦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令入菩薩智,令成熟解脫。雖與同止,心無所著。以大悲為本,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於菩薩清淨道,無所障礙」。——《華嚴經》

◎「以慈悲、正直、堪忍等三勸自身,則人也見習,不教而自然導進」。——白隱禪師

「不如平日安易,持慈悲心、正直、堪忍三項,努力以使出息入息,無所勉強。」

◎身體受苦也要修行,為大眾說教,才是真慈悲。

◎佛教既然是一個思想體系,就得靠傳授才能弘揚,所以傳法就是慈悲。

◎說法是慈悲行,也是宗教的社會性實踐的開展,「扇慈風於當代」。

◎佛法在日常生活的實踐即是守戒律,行八正道。

【書籍目錄】
第1頁:關於本書 第2頁:海濤法師簡介
第3頁:慈悲法語智慧波流 第4頁:慈悲
第5頁:慈悲——人類幸福的基礎 第6頁:無瞋的慈悲
第7頁:愛,就要行動 LOVE IN ACTION 第8頁:情、愛與智悲
第9頁:真理與慈悲 第10頁:在行動中實踐慈悲
第11頁:慈悲的力量 第12頁:母恩與慈悲
第13頁:智慧 第14頁:生命的智慧
第15頁:智慧的力量 第16頁:智慧法雨(一)
第17頁:智慧法雨(二) 第18頁:開智慧
第19頁:慧眼慈心 第20頁:悲智雙運
第21頁:智慧‧慈悲 第22頁:慈悲與智慧(一)
第23頁:慈悲與智慧(二) 第24頁:慈悲與智慧(三)
第25頁:慈悲與智慧(四) 第26頁:慈悲與智慧(五)
第27頁:慈悲與智慧(六) 第28頁:慈悲與智慧(七)
第29頁:慈悲與智慧(八) 第30頁:慈悲與智慧(九)
第31頁:慈悲與智慧(十) 第32頁:解脫自在
第33頁:解脫與菩提 第34頁:智慧的生活
第35頁:生命的智慧 第36頁:業報
第37頁:般若波羅蜜多 第38頁:修行者本質
第39頁:用智慧經營生命 第40頁:愛心與悲心
第41頁:菩薩行 第42頁:菩薩的生命
第43頁:緣起 第44頁:正念→智慧→慈悲
第45頁:慈愛與正見 第46頁:生命的昇華
第47頁:愛與奉獻的修行 第48頁:真理、誓願與慈悲
第49頁:福慧人生(一) 第50頁:福慧人生(二)
第51頁:甘露雨 第52頁:修行的智慧
第53頁:開展生命自覺的實踐 第54頁:自心即佛法
第55頁:人性的光輝 第56頁:摧毀自我愛惜的巨魔
第57頁:般若空慧 第58頁:海濤法師的弘法悲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11-18 23:35:12
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