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真言宗綱要 黃繩曾居士編著

真言宗綱要 黃繩曾居士編著

20、持戒

[日期:2011-01-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黃繩曾居士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20、持戒

在國中,國民應遵守法律。在人間,眾人應遵受人倫道德。社會內亦有相應遵守之規範。佛教設有戒法,亦是此理。出家有出家戒;在家有在家戒,均有一定之法,以資遵守。本宗之真言宗教徒,亦必須遵守本宗之戒法。真言宗教徒真心修行人,發菩提心之後,嚴守本宗之戒法,乃屬最要。

大師之提撕

弘法大師在其『二十五遺訓』中之第十六條規定:真言宗教徒,必須詣東大寺戒壇,受具足戒。又弘仁四年(西紀一四七三),弘法大師之『遺誡』中又云:「發心遠涉,非足不能;趣向佛道,非戒寧到?必須顯密二戒,堅固受持,清淨莫犯」。又弘法大師之『三學錄』律部中:『蘇悉地經』及『蘇婆呼童子經』二部戒本之外,揭載有部律部一百餘本,可見本宗對五戒、十善戒、具足戒以至密戒、并及於小乘戒、亦皆堅固護持。徒眾能否嚴為遵依,是另一回事。但弘法大師,實如是提撕也。

菩提心戒

所謂密戒者,即指菩提心戒。此戒乃密教修行之指南針,真言宗修行人所必受持。真言宗修行人,入壇行灌頂儀式,阿闍黎為受者授戒,即此菩提心戒也。受者受此戒後,方得入壇。在真言密教,受者求此戒體,所謂戒體,即求道之精神結晶。至於戒相,乃戒之具體的表示,則有諸種。要而言之,不外『大日經』具緣品所說之四重禁戒:

四重禁戒

此有四種:

第一、不應捨正法而起邪行戒。

即謂應篤信真言正法,不可迷於其他邪法,而起邪行。

第二、不應捨離菩提心戒。

即謂菩提心有如大將之幢旗,萬善萬行之根本。幢旗喪失,則三軍敗績。根本枯萎,則萬行廢墜。佛之種子一斷,則永遠難救。此所以謂菩提心不應捨離也。

第三、於一切法不應慳吝戒。

即謂佛教正法,乃眾生父母之遺產,並非個人所有之物。倘自惜自私,不度向適當之人,則等同盜三寶物,故決不可犯此戒。

第四、不得於一切眾生,作不饒益行戒。

即謂常住同體大悲,發大弘誓,以菩薩之用心,引一切眾生入於正道。不使眾生失卻入道之善緣,又不使眾生起障道之因緣。應捨卻一切,以為眾生之利益。凡於眾生有不利益之行,絕對不作。

四重禁戒的嚴重意義

上言之四重禁戒,乃真言宗教徒之生命,一切正法之命根。『大日經疏』第九解釋:此乃秘密藏中之四波羅夷(斷頭),破此禁戒者,如切斷頭顱,不能再生。修行正法,破此禁戒者,亦一壞不能再續。此四種禁戒,實則第二不應捨離菩提心一戒,已可概攝。

菩提心戒之異名

所以在此菩提心之戒體、理智二者具足。就理方面而言,可稱為佛性戒。就智方面而言,可稱三世無障礙智戒。生佛平等一如,則稱三昧耶戒。

三種菩提心與四重禁戒

『菩提心論』云:「諸佛菩薩,昔在因地,發是心已,勝義、行願、三摩地、為戒乃至成佛,無時暫忘。」此勝義、行願、三摩地、之三種心,與現舉之四重禁戒,完全同一內容。四重禁戒,不外三種菩提心之開出。嚴守四重禁戒,則必能實踐發菩提心行相之勝義、行願、三摩地、之三種心也。

弘法大師,建立真言密教獨特之戒。決定受持具體的戒相之四重戒。其遺訓又提撕:真言行者,必須護持顯教諸戒。弘法大師意旨,認為大小顯密諸戒,皆是秘密之淨菩提心戒所流出,戒相乃佛性戒之戒相而已。受戒者,在其精神狀態上,生差別之見地,故有種種戒之不同。例如小乘戒,無可否認乃一般出家之通戒。但本宗則在灌頂入壇之前,授三昧耶戒,此乃本宗獨有,在日本,南都戒壇,弘法大師順從當時教界之一般風習,聽任徒眾,修小乘戒。此種包容之態度,為另一祖師在戒律之研究上,加以大坦的批評。彼意認為:大乘戒法,與小乘戒法,永自各別。必應捨棄小乘之戒法。於是在比叡山,建立專向大乘戒的圓頓戒壇,以與東大寺之傳統戒壇對抗。但後來南部諸宗,對弘法大師在戒法上調和的態度,全然感化。於是在極平穩之狀態下,逐漸浸淫於弘法大師一系的密教化。

【書籍目錄】
第1頁:羅序 第2頁:李序
第3頁:1、宗名 第4頁:2、教相與事相
第5頁:3、秘密 第6頁:4、本宗之聖典
第7頁:5、本宗之判教 第8頁:6、顯教與密教
第9頁:7、十住心 第10頁:8、十住心之大要
第11頁:9、三大 第12頁:10、六大體大
第13頁:11、四曼相大 第14頁:12、三密用大
第15頁:13、本宗之教主 第16頁:14、曼荼羅之名義
第17頁:15、金剛界曼荼羅 第18頁:16、胎藏界曼荼羅
第19頁:17、五智 第20頁:18、四種法身
第21頁:19、發菩提心 第22頁:20、持戒
第23頁:21、入壇灌頂 第24頁:22、三句
第25頁:23、即身成佛 第26頁:24、護摩
第27頁:25、加持祈禱 第28頁: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