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聖嚴法師著

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聖嚴法師著

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十天:上午(圓滿日)〉以自身修持感動他人

[日期:2010-07-24]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十天:上午(圓滿日)〉以自身修持感動他人
  
  一、日常生活提話頭
  
  在平常生活中用話頭,我們稱為「提話頭」——常常提起話頭來。那麼應該何時提、如何提?
  
  在工作之餘的休息時間,或者是做不需要用頭腦思考、分析、研究的工作時,都可以提話頭。提的時候,實際上是把話頭撿起來、提起來問。提話頭,不是連續不斷地問或參,而是提一下,同時要非常清楚自己當下正在做什麼事,也就是以你正在做的事為主,再偶爾提一提話頭。
  
  有一位居士每天花六個小時開車上、下班,他說平常沒有時間參話頭,所以利用開車的時候參話頭。怎麼參?車還是好好地開,也瞭解路況,所有該知道的全都清楚,但是隨時提一下話頭,看一看路況、再提一下話頭。
  
  我問他:「你正在開車,怎麼能夠提呢?」他說:「很多人平常開車的時候,經常一邊開車一邊與旁邊的人談話,或是講電話,甚至談生意。既然開車能夠講電話、能夠開會、能夠談生意,那為什麼不能參話頭?既然沒有人和我說話,也沒有人與我開會或談生意,那就能夠參話頭了。這樣一來,我一天至少有六個小時可以用功。」
  
  這個人真會修行。但是你不要參了話頭,結果不知把車子開到哪兒去了。就像你一邊開車一邊說話,此時,你知道自己說話的內容,也聽到對方說的是什麼,用這種態度來提話頭,便不會有問題了。
  
  二、保持禪修期間的生活習慣
  
  平常生活中要保持禪修期間的生活習慣,但這是很難的,因為一般在家人的生活習慣和出家人非常不一樣——晚上睡得很晚,早上也起得很晚。飲食方面,則是忙的時候有一餐沒一餐的,應酬、社交時又大吃大喝,這些都跟在禪堂時不一樣。因此,若是希望保持身心的穩定與平衡,最好能夠每天早、晚排出時間練習打坐。如果你的工作時間不一定,無法固定早、晚打坐,至少每天一定要打坐。
  
  早上打坐前,一定要先洗臉、漱口、喝一些水,否則打坐一定是迷迷糊糊、半睡半醒、不清不楚的;甚至在洗臉、漱口、喝水之後,還要做八式動禪、再禮佛三拜,接著才打坐。打坐後,最好能夠在佛前發一個願:「今天這一天我希望能夠保持心境平和,願佛菩薩給我力量,若是遇到不平靜的情況,也能馬上用話頭或是觀呼吸法來安心。」
  
  每天保持這樣的習慣,你的生活就會正常:飲食保持八分飽,不要餓肚子也不要吃太飽,太剌激的食物最好不要吃;不抽菸、不喝酒,保持心情平靜。對人和善,也不會對人有不好的語言、動作和表情,那你就是一個修行人了。
  
  曾經有一位居士,在參加了我們七天的禪修之後,回到家一進門,他的太太非常生氣,像連珠炮一樣地罵他,而他就站著,不回應也沒有任何動作。
  
  他的太太罵了一會兒,看他沒回應,就說:「你這個死人,我罵了這麼久,你怎麼都沒有反應?」這位居士說:「這是師父教我的,現在我正在調呼吸。」這便是平常生活中的修行。
  
  當你遇到狀況的時候,調呼吸;如果狀況嚴重的時候,提話頭。但是,如果人家跟你吵架,你可以在心中提話頭,但是不需要問出聲音來,否則人家會以為你發神經了。
  
  三、以慈悲心自利利人,用慚愧心懺悔奉獻
  
  我們經常說一個修行的人要有慈悲心。「慈悲心」的意思是感恩他人,而且希望能夠幫助他人。有人願意讓我們服務,我們很感恩,因為這能讓我增長福報與經驗,所以要感謝;如果有人對我們不禮貌,或者是給我們阻礙,也要感恩他們使我們更堅強、意志更堅固,沒有他們的阻撓,就沒有辦法顯現出我們的意志是否堅固,這是一種訓練,所以非常感恩他們。
  
  感恩對方,實際上是慈悲對方,也慈悲自己。因為慈悲對方,你不會再反過來傷害他或報復他;慈悲自己,你不會讓自己痛苦、煩惱或生氣。其實,生氣時對方可能會受傷害,但傷害最深的還是自己,這對自己而言也是不慈悲的,也是傷害的,那是愚蠢、沒有智慧。
  
  所以,修行菩薩道的人,是自利利人的:自利,是自己不要懲罰自己,也不要被他人刺激了以後,就受到傷害。有智慧的人,受到別人的刺激、誘惑和阻礙,這是別人的事,心不要受到影響。如何才能不受影響?除了觀念的調整之外,一定還要有修行的方法。
  
  在觀念的調整上,你可以告訴自己:「我不必生氣,對方之所以生氣,一定有他的原因,他要阻礙我,也有他的原因,或許是他的知識、認知,或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我不需要生氣,如果我有智慧,那就處理,如果我的智慧不夠,至少也不要被傷得太深。」
  
  不被傷害是保護自己,是自利,而你不反擊、報復對方,就是利人。自利是智慧,利人是慈悲。否則的話,彼此之間你攻擊我、我反擊你,是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總要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究竟該怎麼處理?處理問題很重要,而不是生氣,或是反抗、反擊,這樣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人不可能完全不犯錯。所謂「錯誤」,是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者是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應該做得更好,但是沒有做得那麼好、不應該做得那麼差,卻做得那麼差,這些通通都是錯誤。這往往是由於自己的體能,乃至知識、技術、心力的不足,或者是環境的因素,讓我們犯錯。犯了錯怎麼辦?如果自己發現了,或者是別人發現了告訴你,要用慚愧心來懺悔。
  
  「慚愧」的意思,是覺得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他人,然後懺悔:「但願佛菩薩能夠給我力量,從此以後不再犯錯,以前犯錯的責任,我願意承擔,也願意想辦法盡量彌補。」
  
  犯了錯誤要去改善,不但以後希望不要再錯,以前錯了的部分,自己也願意負責,並且用奉獻來彌補,這即是慚愧和懺悔。如果能夠做到的話,我們的性格會一天一天地改善,我們的人品,也會一天一天地提昇。
  
  四、菩提心是慈悲,出離心是智慧
  
  菩提心是慈悲,出離心是智慧,而慈悲與發願、迴向有關。過去所有的大菩薩及善知識,都一定會發願、迴向――以迴向表現出慈悲心,用發願表現出努力的方向,而這也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與出離心是不能分開的,如果僅僅是菩提心,而沒有出離心,那是一般世俗人所謂的抱負或成就欲:希望能夠成就大事業、希望能夠成為……但這不是願。
  
  「願」一定是不為自我,只為眾生,沒有特定的一個目標,只有無限的方向,並且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否則,如果有一定的小目標,是為了自己想要達成的心願,這不是出離心,也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沒有特定的目標,但是有特定的方向,雖然有方向和原則,卻沒有特定的對象,因為其中有著出離心。
  
  五、以感恩心發願與迴向
  
  迴向是將自己的所知、所能,以及所有的資源分享給他人,即使是自己現在不知道的、不會的、沒有的資源,也要增長自己的資源,加強自己的能力,將自己的所有分享他人、迴向他人。
  
  分享並不等於失去,好比我點了一盞燈,但不把它遮起來,只為自己照明,而是把燈高高舉起,讓黑暗裡其他沒有燈的人,都可以看到光明,但是我手上的燈光,不會因此減少或消失,甚至為了讓燈光更加明亮,使更多人看到光明,而設法加強光度。
  
  所以,迴向與分享並不等於犧牲,若是犧牲,自己可能就此失去了,但迴向與分享是自己仍然有,並且分享得愈多,自己成長得愈快、愈壯大。這一定要靠發願,發願讓自己成長以便利益他人,是自利利人。所以,迴向實際上與發願是相同的,因為如果沒有發願,迴向便使不上力,因此這兩者一定是連在一起的。
  
  然而,這與修行有什麼關係?當然有!當我小的時候,聽到了佛法,用到了佛法,覺得非常有用、非常好,那時我發了一個願:「我要把我所知道的、所體驗到的佛法,全都奉獻給別人。」
  
  因為發了這麼一個願,到今天為止,為了有人需要,我不斷地奉獻,也因此我自己必須成長、必須好好修行、必須懂得更多。如果沒有這種奉獻的心、迴向的心,以及沒有發這個願,我想我現在不過是中國大陸一處農村裡的一個老頭,或者是一個看廟的老和尚。
  
  所以,迴向和發願,才是能使我們更加精進修行的一種力量,你不要以為:「我自己都還沒有修好,先把自己修好再說吧。」如果有這種想法,你的自私心很重,有了這麼深的自私心,是不可能開悟的。因此,鼓勵大家要分享他人,不要自私。分享誰呢?分享你的家人、朋友,所有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都應該分享。
  
  不過,分享並不是僅僅用嘴巴講,如果你回家對家人說:「我將聖嚴師父所說的分享給你,你要照著去做:每天要打坐,不可以罵人和生氣,還要好好地發願、迴向,更要慚愧、懺悔……」結果自己沒有做,專門叫別人做,這就不是分享了。
  
  曾經有一位先生參加禪七之後,很受感動,覺得他的太太非常需要佛法,所以回去之後,老是對他的太太說:「你要去聽聖嚴師父的開示,你要慚愧、懺悔,要感恩我。」後來他的太太來找我抱怨:「我的先生被你教了以後,回去老是教我做這個、做那個,還要感恩他。」
  
  我說:「你的先生做反了,我教他回去分享,是要他自己身體力行,來感動你才對。」所以,分享和發願一定是自己要用自己的行動、自己的修持、自己的表現,來影響其他的人、分享其他的人。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讓中華禪法鼓宗的教法更完整 第2頁:(導讀)最精要的話頭指南
第3頁:第一篇 話頭禪法 - 壹、話頭禪的旨趣——金剛王寶劍、斷一切煩惱 第4頁:第一篇 話頭禪法 - 貳、參話頭前的準備和認知
第5頁:第一篇 話頭禪法 - 參、進入話頭禪法 第6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一天︰晚上(報到日)〉放鬆、欣賞,體驗話頭
第7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二天︰上午〉公案與話頭的用法 第8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二天:晚上〉《六祖壇經》︰修持一行三昧
第9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三天:上午〉話頭的應用與修持 第10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三天:晚上〉《六祖壇經》︰以直心用方法
第11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四天:上午〉禪修的基礎 第12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四天:晚上〉《六祖壇經》:定慧一體、定慧同時
第13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五天:上午〉話頭的四個層次(一):念話頭、問話頭 第14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五天:晚上〉《六祖壇經》:自見本性,無有差別
第15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六天:上午〉話頭的四個層次(二):參話頭、看話頭 第16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六天:晚上〉《六祖壇經》: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第17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七天:上午〉見性即是見空性 第18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七天:晚上〉《六祖壇經》:勤修無念、無相、無住
第19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八天:上午〉修行佛法的次第 第20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八天:晚上〉《六祖壇經》:念念時中,不住一切法
第21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九天:上午〉解行並重,活出佛法 第22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九天:晚上〉《六祖壇經》:見聞覺知,不染萬境
第23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十天:上午(圓滿日)〉以自身修持感動他人 第24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一、第一箇樣子——道由心悟,不在言傳
第25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二、第二箇樣子——自家寶藏,何假外求 第26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三、第三箇樣子——常存生死心
第27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四、第四箇樣子——離文字、語言、分別相 第28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五、第五箇樣子——但向生死交加處看話頭
第29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六、第六箇樣子——道無不在,觸處皆真 第30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七、第七箇樣子——省力處便是得力處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