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聖嚴法師著

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聖嚴法師著

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三天:晚上〉《六祖壇經》︰以直心用方法

[日期:2010-07-24]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三天:晚上〉《六祖壇經》︰以直心用方法
  
  一、直心是超越主觀與客觀
  
  《六祖壇經》說︰「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那麼直心是什麼?道場是什麼?淨土又是什麼?
  
  直心不是心直口快、胡說八道,而是不要把自我的立場、個人的利害和判斷放進去,是超越於自我的,甚至是超越於客觀的,也就是主觀與客觀都要超越才是直心,因為主觀不可靠,客觀也不一定可靠。
  
  主觀,大家都知道不正確,那客觀就正確嗎?所謂「客觀」,是指許多人共同的想法和看法。一個人的想法叫做主觀,許多人的主觀相加叫做客觀,可是一個盲人是盲人,十個盲人、一百個盲人,還是盲人;不可能一個盲人看不到,一百個盲人加起來就看得見。所以不能說客觀一定是正確的,因為客觀是許多人共同的主觀。譬如,一個人不知道「無」是什麼,十個不知道「無」的人在一起討論以後,投票通過他們討論的結果就是「無」,這樣算不算正確?
  
  因此,世界上許多了不得的理論,都是聰明人想出來的,這些理論,很多人都覺得很好、很讚歎,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後,另外的新理論會把它推翻,永遠都有新的把舊的推翻。如果每一樣「客觀」的理論過一段時間就會被推翻,那表示客觀是不可靠的。這時該怎麼辦?用直觀,也就是直心。
  
  「直心」是超越於主觀與客觀,是不考慮自己,也不考慮大家的想法,事情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假使有一個殺人犯要自殺,這個時候你要不要救他?你救了他以後,他再去殺人怎麼辦?可能大家都會說:「這個人本來應該死,那就死了算了。」這似乎成為客觀的想法,但卻是不對的。他將來會不會又殺人是另外一回事,可是現在他要自殺,就一定要救他,等救了以後,再想辦法教他不去殺人,這才是智慧的處理法,是直心。
  
  二、悟道場、耕心地、居淨土
  
  「道場」是指什麼?「道」是菩提道,道場是我們現在身處的「選佛場」,只要是能夠讓你見佛性的地方,或者是能夠讓你見佛性的這樁事,都叫做「道場」。
  
  然而,道場好像應該是一個地方,怎麼「一樁事」也叫道場呢?如果任何一樁事,能夠成就你見佛性,能夠讓你覺悟,那這樁事即是道場。也就是說,凡是你用直心來達成見佛性的目的,這直心、這樁事,都是道場,並非一定要有個地方、定點或者空間才是道場。
  
  佛把我們的心形容成「心地」,心就像一塊土地,而心的土地裡能夠讓我們耕種、能夠讓我們生產,也能夠讓我們消化。消化什麼呢?消化眾生的業,把眾生的業轉變為菩薩的道。生產什麼呢?生產智慧和慈悲來廣度眾生,好像是田裡生產了很多的植物、用品與種種的東西,讓我們大家來享用。
  
  心像地一樣需要耕,耕什麼地?耕心地,要把心地好好地經營、播種和耕耘,然後能夠生產。而生產的同時也是在消化,消化一切髒的東西——我們的大小便、我們不要的菜葉和菜根、剩餘的殘渣,以及我們所有的廢棄物,全部丟給大地,大地則將它們變成了肥料,再來生長其他的東西。就好像樹上的葉子掉落地下,逐漸地腐化變成肥料,肥料再滋長樹木一樣,所以大地真好。
  
  如果我們的心能像大地那樣,心就是道場,心就是淨土。
  
  所謂「淨土」是什麼意思?淨土本來是一種信仰中的理想世界,譬如有阿彌陀佛的淨土、有藥師佛的淨土、有彌勒佛的淨土,以及十方世界有十方一切諸佛的淨土,也就是佛住的地方都是淨土。那些與佛同住淨土的眾生,是沒有煩惱、沒有衝突的,是非常快樂和平的,這是理想中的世界,所以稱為「淨土」。
  
  這是存在於信仰之中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無法看到。可是,佛又說淨土是在我們的心中,如果心能夠平靜、沒有恐懼、沒有煩惱、沒有衝突,那你就已住在淨土裡了。因此,用直心修行,你隨時隨地都在淨土中。
  
  三、直心投入,不起疑心
  
  用方法,是以直心來用。用直心問話頭的時候,如果還是要思考一下:「這對我有什麼用?我真的能夠見性嗎?」這麼一來,就變成了懷疑心、扭曲心,而不是直心了。
  
  直心是要聽從老師的指導,老師要我怎麼做就怎麼做,如同坐飛機時,有飛機上的規則,譬如遇到亂流時,規定一定要在椅子上坐好、繫好安全帶;廁所裡不能抽菸等,乘客都要遵守。絕對不能認為不一定要遵照飛機上的相關規則,或是乘客共同開個會,只要投票通過,想決定怎麼樣都可以,這都不是直心。當然,直心也不完全只是服從命令,而是我希望做的事,就會非常投入地去做,不起懷疑心。
  
  「善知識,又見有人教人坐,看心看淨,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悟,便執成顛,即有數百般以如此教道者,故知大錯。」
  
  這是說以如此的方式教人,就是大錯,因為這樣會產生很多的狀況,這是顛倒。
  
  這段經文提到:要看著自己的心,保持著沒有雜念或妄想,而且身體不要動。這樣坐到後來,可能會變成一片平靜,心不會浮動,沒有了念頭,似乎很清淨。初步用這種工夫是很好,若是用到了經中所描述的程度,會覺得真舒服、真好,天下無事。在這種狀況下,會是非常的清閒安逸,不過也僅僅是到此為止,不可能見性,更不可能開悟。
  
  禪宗有一個名詞叫做「冷水泡石頭」,如果用冷水泡豆子,豆子還會起變化,而冷水泡石頭就算泡上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冷水還是冷水,石頭還是石頭。所以,用話頭修行禪法,不是心裡什麼也沒有,而是心裡有一句話頭,有一個大疑情,如果什麼也沒有,那你其實是在休息,而這就成了冷水泡石頭。
  
  這一段是對專門修禪定的人說的。昨天講到四種三昧,其中第一種就是「常坐三昧」,「常坐」是不斷地坐。曾經聽過很多修行人標榜自己的工夫很好,好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說:「我已經坐破幾十個蒲團了!」只是他那個蒲團不知道是用什麼材質做的?然而我也聽說:「開悟不在腿,說法不靠嘴。」說法不完全是靠嘴巴說,還要自己去表現和實踐。同樣地,修行要想開悟的話,不是僅僅靠腿功,也不是光打坐就一定能開悟。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讓中華禪法鼓宗的教法更完整 第2頁:(導讀)最精要的話頭指南
第3頁:第一篇 話頭禪法 - 壹、話頭禪的旨趣——金剛王寶劍、斷一切煩惱 第4頁:第一篇 話頭禪法 - 貳、參話頭前的準備和認知
第5頁:第一篇 話頭禪法 - 參、進入話頭禪法 第6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一天︰晚上(報到日)〉放鬆、欣賞,體驗話頭
第7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二天︰上午〉公案與話頭的用法 第8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二天:晚上〉《六祖壇經》︰修持一行三昧
第9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三天:上午〉話頭的應用與修持 第10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三天:晚上〉《六祖壇經》︰以直心用方法
第11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四天:上午〉禪修的基礎 第12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四天:晚上〉《六祖壇經》:定慧一體、定慧同時
第13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五天:上午〉話頭的四個層次(一):念話頭、問話頭 第14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五天:晚上〉《六祖壇經》:自見本性,無有差別
第15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六天:上午〉話頭的四個層次(二):參話頭、看話頭 第16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六天:晚上〉《六祖壇經》: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第17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七天:上午〉見性即是見空性 第18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七天:晚上〉《六祖壇經》:勤修無念、無相、無住
第19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八天:上午〉修行佛法的次第 第20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八天:晚上〉《六祖壇經》:念念時中,不住一切法
第21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九天:上午〉解行並重,活出佛法 第22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九天:晚上〉《六祖壇經》:見聞覺知,不染萬境
第23頁:第二篇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 〈第十天:上午(圓滿日)〉以自身修持感動他人 第24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一、第一箇樣子——道由心悟,不在言傳
第25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二、第二箇樣子——自家寶藏,何假外求 第26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三、第三箇樣子——常存生死心
第27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四、第四箇樣子——離文字、語言、分別相 第28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五、第五箇樣子——但向生死交加處看話頭
第29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六、第六箇樣子——道無不在,觸處皆真 第30頁:第三篇 〈宗乘七箇樣子〉講要 - 七、第七箇樣子——省力處便是得力處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