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念佛三昧寶王論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念佛三昧寶王論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念現在佛專注一境門第八

[日期:2011-01-0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宣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念佛三昧寶王論白話淺譯【卷中】

念現在佛專注一境門第八

問:所謂憶念未來佛者,即眾生是,已經聽聞其玄妙之義,其事相廣大義理幽深也。然而我又恐怕心念散亂而難以檢束,如今想要專精而一以貫之,專門求生西方,憶念一尊阿彌陀佛。以達到不退轉之地,去除有漏的煩惱之心,乘坐扁舟於極樂世界鋪滿黃金沙岸的蓮池,頂禮阿彌陀佛於白玉所成之宮殿,以通達於三世諸佛,希望能夠親霑於九品蓮華,不也是可以嗎?

對曰:《十住毘婆沙論》,以及龍樹菩薩所造的註釋《華嚴經》論到易行行的這一品中說:「菩薩道有難行之行,就如同在陸地上駕乘舟船而行也。有易行之行,就如同在水路當中乘舟船而行也。」依照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之力,若是有人聽聞阿彌陀佛名號而稱念其佛,自然能夠往生西方歸於彼國。就如同乘坐舟船得到流水,又遇到順向便利之風,一舉之間便可行於千里之遠,這不是非常容易嗎?這個就像釋迦如來其父王及親戚眷屬,有六萬釋迦種姓之人,皆得往生極樂國土一樣。這是因為阿彌陀佛與此娑婆世界眾生,其因緣非常深遠的關係,專注於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個境界,而能圓滿通達於三世諸佛,這不是至善至美嗎?

問曰:專注於一個所緣之境界,而圓滿通達三世諸佛,此乃真誠不虛也!然而稱念彼佛、自求歸向西方淨土,因此而往生彼國極樂世界者,乃是有為生滅、虛偽不實之法,就如同風多則波浪鼓動不停一般。何如不奔馳妄想於外境,但只攝意於內心,以合乎於無為、無造作之旨意呢?

對曰:有為的生滅造作,雖然虛偽不實,但是如果捨棄之,則道業不能成就。無為無造作雖然真實,但是如果執取之,則智慧之心不能明朗。經典中云:「厭離有為有修之功德,是為魔業;樂著無為無修之功德,亦為魔業。」你如今心中厭惡與愛樂交相爭執,難到不正是入於魔王之罥網也!此外若是聖賢攝心正念、便稱之為內,而凡夫奔馳妄想、則稱之為外。又以為奔馳於外境稱之為散亂,止住於內心稱之為定,如是則心中又被內外相之分別所撓亂,這並非是念佛三昧所謂的攝心之意義也。

註解《維摩詰經》時,鳩摩羅什法師曾經說到:外國有一名女子,身體為黃金色,極為莊嚴。有長者之子,名達暮多羅,以一千兩黃金邀約其入竹林之中,與其一同乘車去遊玩。文殊師利菩薩於半途的道路中,變身為一位白衣之士,身上穿著珍寶之衣,其衣服甚為莊嚴美好。此女人見到文殊師利菩薩之衣服時,貪得之念從內心生起。文殊菩薩言:「你如果想要得到此衣服者,應當要發菩提心。」女人曰:「何等為菩提心?」文殊菩薩言:「你的色身便是!」女人問曰:「為什麼是?」文殊菩薩答曰:「菩提心的體性空寂,你色身的體性也是空寂,因此說你色身是菩提心。」此女人曾經於迦葉佛之時,種植很多的善根,廣泛修習菩提智慧。聽聞文殊菩薩這個說法之後,即時證得無生法忍。得到此無生法忍之後,為了顯示色欲之患,仍然與長者之子入於竹林之中,等到進入竹林之後,此女子變現自己的色身死亡,然後腫脹、腐爛惡臭。長者之子見到此事之後,心中大為恐怖畏懼,因而前往拜詣佛陀的住所,佛陀為其開示說法,此長者之子亦得到法忍。

大圓滿覺尚未成就以前,尚未能自在任運,故名之為忍。就如同自己觀察自身之真實體相,觀察佛陀也是如此。女人色身之空寂,佛陀色相之空寂,從來不曾有差異也。而佛果菩提之義,豈得有差異呢?若能了知如是之真理,則一切有為生滅之法,當體即是無為無造作矣!一切的內外之分別,並非真正有內外之分了!然則在有之時而未嘗真實有,故雖有而常無;居於無之時而未嘗真實無,雖然無而恆是有也。那麼又何必憂慮於念佛之時佛是有相,念佛時心中是有念,而非無念呢?

【書籍目錄】
第1頁: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五 第2頁:念佛三昧寶王論自序
第3頁:念未來佛速成三昧門第一 第4頁:檗女群盜皆不可輕門第二
第5頁: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門第三 第6頁:現處湯獄不妨受記門第四
第7頁:觀空無我擇善而從門第五 第8頁:無善可擇無惡可棄門第六
第9頁:一切眾生肉不可食門第七 第10頁:念現在佛專注一境門第八
第11頁: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門第九 第12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門第十
第13頁:高聲念佛面向西方門第十一 第14頁:夢覺一心以明三昧門第十二
第15頁:念三身佛破三種障門第十三 第16頁:念過去佛因果相同門第十四
第17頁:無心念佛理事雙修門第十五 第18頁:了心境界妄想不生門第十六
第19頁:諸佛解脫心行中求門第十七 第20頁:三業供養真實表敬門第十八
第21頁:無相獻華信毀交報門第十九 第22頁:萬善同歸皆成三昧門第二十
第23頁:舊跋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