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五百菩薩走江湖 聖嚴法師著

五百菩薩走江湖 聖嚴法師著

三六、廈門的南普陀寺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六、廈門的南普陀寺
  
  十月十六日,星期三。
  
  今天上午八時三十分,登車前往廈門島的南普陀寺。對我來講,這是嚮往已久的事,原因是它在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包括我的先師東初老人,也是曾經求學於該寺的閩南佛學院。
  
  該寺位於廈門濱海五老峰下的南麓,名為「鷺島名山」,第一道牌樓上的楣額,就是寫著這四個字;兩旁門柱上的對聯則寫著:「廣廈島連滄海闊;大心量比五峰高。」它和金門島遙遙相望,我們沿著海濱公路,往該寺方向前進時,當地的駕駛還告訴我,過去金門和廈門的砲戰,最激烈的地方就在那一帶,現在已看不到一絲砲火的痕跡。因此我默默的祈禱,但願兩岸之間再也不要有戰爭了。
  
  我們進入三門之前,就已經看到該寺的方丈聖輝大和尚,率領著僧俗四眾近千人,持香案列隊歡迎,並且有兩位比丘各撐一頂大傘蓋,分別懸在我和聖輝法師的上方,緩緩進入三門。天王殿的屋簷下,則懸掛一塊紅底白字的歡迎布條。
  
  接著我們來到大雄寶殿,看到右邊的一根石柱上,還保留著民國十一年的年號,因為這是歷史,未因改朝換代而被打掉。進入大殿行禮如儀之後,該寺佛學院男女二部的學僧以及信眾,已站滿了殿前大半個丹墀,再加上我們五百位團員,幾乎把這個丹墀擠得水洩不通。當時的太陽很大,可用火傘高張來形容,我就喧賓奪主的要求聖輝大和尚,讓已經把臉曬得通紅的年輕法師以及當地的居士們,都站到兩旁的屋簷下走廊內去,也請我們的團員把遮陽防雨的帽子戴上,然後再由聖輝法師給我們的團員開示。
  

  

  ▲在南普陀寺大雄寶殿前人山人海的歡迎場面。
  
  因為他和我已經在大陸、海外、台灣見過好多次面,同時就在此次行程中的十月六日,他已在長沙的古麓山寺接待過我們,所以感到十分親切。他一開口,就向大家介紹說,我是他的「老師兄」。
  
  由於我們這趟,一路所見,年齡最高的僧寶,是九十六歲的本煥長老,他在大陸東南各省的信徒極多。而被今日大陸佛教界,共同推選出來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副會長、祕書長,他們也都在南方,都曾在這一次的行程中,出面接待了我們。
  
  因此,我在南普陀寺,便對團員大眾說出了一些感想:今日大陸南方的佛教有許多大德菁英,那是指的本煥、一誠、聖輝、學誠等幾位長老法師。而我這次在大陸見到各寺所辦的佛學院和培訓班,歷史最久的也是在南方的南普陀寺的閩南佛學院。大陸的物質條件雖然還不及台灣和海外其他地區,可是堅苦的環境往往能夠激勵人的道心,所以相信大陸未來的佛教人才,就是從現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至於南普陀寺的歷史,據說初建於唐武宗會昌年間(八四一-八四六年),以及唐玄宗的大中年間(八四七-八五九年)。最初名為「普照寺」,五代時因為供奉西域的泗州大聖僧伽大師,故改名為「泗洲院」。北宋初年,又改為「無心岩」;宋英宗治平年間(一○六四-一○六七年),准予重建,復稱「普照寺」。明末有一位詩僧覺光和尚住持該寺,常住眾百餘人;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由靖海將軍施琅重建。因該寺以奉祀觀音為主,又在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
  
  這座寺院,在清末至民初時期,是屬於臨濟宗喝雲派,為師徒世襲制的小廟,寺規並不完善,也不容易培養出人才。所謂喝雲派,是臨濟宗在福建省的漳州分衍出的五個門派之一,其它的還有:潛雲、錦雲、白雲、法雲等。喝雲派中,現在知道的共有八個字,成為八代,那就是「佛、喜、轉、瑞、廣、傳、道、法」。
  
  民國初年,該寺出了一位有卓見的轉逢法師,他曾到江、浙兩省,參學了二十年。在天童寺受戒,同時也在天童的禪堂擔任維那,親近號為八指頭陀的敬安寄禪長老,而當時年輕的太虛大師也在天童寺,所以轉逢與太虛,算是同門同參。一九一八年轉逢被請回廈門,住持南普陀寺。他除了先後改建和增建大雄寶殿、鐘鼓樓,以及其他殿堂外,並禮請性願法師在該寺創辦佛學社,為住眾講授佛經。接著他也把該寺由子孫世襲制,改為十方選賢的道場。
  
  一九二四年即依新的寺規,選舉會泉法師為該寺首任十方制的方丈,在寺內創辦了閩南佛學院,由方丈兼任院長;並聘請上海華嚴大學畢業的常惺法師為副院長兼教務主任。第一屆招生七十四名,於一九二五年秋季開學上課,到一九二七年會泉法師三年方丈任期屆滿,就和轉逢長老商量繼任住持的人選。期間常惶法師推舉太虛大師,因此太虛大師成了該寺第二及第三兩任的方丈,兼任閩南佛學院院長。而轉逢長老又被太虛大師聘為都監,襄助該寺的寺務,直到一九三二年為止。
  
  有關太虛大師跟南普陀的因緣,可從他的年譜看到。從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開始,那時的太虛大師才三十九歲,就和轉逢、常惶、轉岸三師從上海到了廈門。當他就任方丈之後,向閩院的員生講了「行為學與唯根論及唯生論」,是那年四月間的事。到了九月,他主持了閩院秋季的開學典禮,同時也對員生講了一篇「救僧運動」。他強調住持佛教,必須有出家的真僧,所論救僧之道,積極則:「真修實證以成果」,「捨身利眾以成行」,「勤學明理以傳教」。消極則:「自營生計以離譏」,「嚴擇出家以清源」,「寬許還俗以除偽」。另一篇「帝制於神、民制於佛之根據」,亦於此時期講出。
  

  

  ▲南普陀寺禪堂內景。
  
  民國十七年冬,閩南佛學院發生學潮,寺務、院務均瀕於停頓。太虛大師命大醒、芝峰前往整頓。到民國十八年,太虛大師又在閩南佛學院講《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以及「中國學僧現時應取之態度」。民國十九年,他在那裡先後講了「大乘位與大乘各宗」、「佛學之宗旨及目的」、「僧教育要建立在律儀之上」、「西洋哲學與印度哲學概觀」。這段時間,他對於佛教的僧團制度也提出了「建設現代中國僧制大綱」,簡稱「建僧大綱」,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他對佛教的希望,在此階段展露無遺。
  
  太虛大師把閩南佛學院的研究部,分為法相唯識、法性般若、小乘俱舍、中國佛學、融通應用等五系。民國二十年,太虛大師在閩南佛學院開講「大乘宗地圖」,又為學僧講「學僧修學綱要」,他以立志的標準、為學的宗旨、院眾的和合、環境的適應等四點為訓。民國二十一年,大師在閩院開示「現代僧教育的危亡與佛教的前途」,極力反對培養一群文士型的法師,他勉勵學僧:現代學僧所要學的,不是學個講經的儀式,必須要學能實行佛法,建立佛教,昌明佛法,而養成能夠勤苦勞動的體格,和清苦淡泊的生活。
  
  他這些想法,對我的影響很深。所以我自己也就不希望成為一個文士型的出家人,也就是一般中國人稱為書生氣質的出家人,或是學究型態的出家人,應該是像宗教師、苦行僧那樣的出家人。
  
  到民國二十二年為止,這段期間的閩南佛學院,都是由大醒、芝峰主持院務,顯然內部尚稱安定,但對外則有一些糾紛。到了二十二年夏季開始,由常惺法師實際住持該寺,太虛大師就漸漸淡出。至民國二十五年,常惺法師也退任住持,閩南佛學院便陷於半停頓狀態。直到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開始,閩南佛學院就結束了。
  
  在太虛大師住持南普陀寺期間,印順法師於民國二十年也到了南普陀,進入閩南佛學院,插入甲班的二年級。當時由大醒法師代理院長,芝峰法師為教務主任,到民國二十一年,印順法師就為該寺的甲班講《十二門論》,不過當年夏天就離開了。事實上,在閩南佛學院的師生,我所認識的除了印順法師之外,還有竺摩、瑞今、默如、戒德、慈航、巨贊、育枚、東初、妙湛等法師,他們對近代佛教史上的影響,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外在《弘一大師年譜》中,也有好幾處提到了南普陀寺。弘一大師和當時該寺的常惶、芝峰,都有數封書信往還。民國二十一年,弘一大師到了南普陀寺,此次是為參加常惺法師的住持晉山典禮,並共同合影留念。當時參與者還有太虛、常惺、會泉、弘一、性願、芝峰,及緇素百餘人。民國二十三年二月應常惺、會泉二法師之請,弘一大師到南普陀講「大盜戒」,同時建議創辦佛教養正院。他認為佛教教育,應自「蒙以養正」做起,訓示青年應注意四事,即「惜福、習勞、持戒、自尊」。並且請得日本的藏經,在該寺校對南山三大部。那年的春天至秋天,弘一大師都住在南普陀後山之兜率院,他自稱為晉水蘭若。在此披誦《一夢漫言》,歎為稀有,加批眉註,並作文數篇︰〈華山見月律師行腳略圖并跋〉、〈莊閑女士手書《法華經》敘〉、依《一夢漫言》撰〈見月律師年譜摭要并跋〉、及〈一夢漫言敘〉等。對於見月律師之言行,推崇備至。
  
  可見南普陀寺在民國時代,不論對中國佛教的哪一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轉逢長老把該寺改革成為十方道場,然後又先後創辦了閩南佛學院及佛教養正院。在我的師友之中,就有好幾位是和這兩個佛教教育機構有關。
  
  到一九七八年,由妙湛法師擔任住持,開始重興寺宇,增建殿堂;一九八五年閩南佛學院恢復招生,並且首次創設女眾佛學院,漸漸發展為大陸漢傳佛教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一九九四年創辦大陸第一所佛教慈善事業基金會,除了佛教的教育,也兼顧關懷社會救濟的工作。
  

  

  ▲與閩南佛學院法師在禪堂前合影。(前排右二為南普陀寺方丈聖輝法師)。
  
  在聖輝法師擔任方丈之後,又有不少的興革。如今該寺的建築群,在中軸線上,除了東西兩座三門,依次為三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其次還有海會樓、普照樓、佛協辦公樓、慈善樓、上客堂、禪堂、法師樓、佛學院校舍、以及圖書館等。所有主要的殿宇,依山而建,層層升高,高低俯仰,參差錯落,配置得很有規律,一體採用宮殿式的重檐飛脊,覆以琉璃瓦的屋面。其中最特殊的是大悲殿的結構,是採用拱形的無樑殿。現在這座寺院不僅是福建省的首剎,也是名動全國的古剎。
  
  在離開南普陀寺後,我們全團五百人的大陸之行便畫下圓滿句點。團員在廈門機場分四班飛機飛抵香港後,有的團員轉往台北或其他地區,有的則隨我繼續參訪香港的寶蓮寺,以及聆聽我在香港理工大學的演講。
  
  我們五百人的團體,能夠順利完成禪宗溯源之旅,除要感恩三寶,感恩大陸各界人士的接待,也要感謝全體團員的用心合作,讓我真像是與五百位菩薩一起打了兩個襌七。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籌備了三年
第3頁:二、出發前的叮嚀 第4頁:三、抵達廣州市
第5頁:四、六祖落髮的光孝寺 第6頁:五、韶關曹溪的南華禪寺
第7頁:六、乳源雲門山的大覺禪寺 第8頁:七、壽比南山的祝聖寺
第9頁:八、南嶽名享中日兩國 第10頁:九、懷讓磨鏡台‧石頭南台寺
第11頁:一○、天台及禪宗的祖庭福嚴寺 第12頁:一一、長沙市的麓山寺
第13頁:一二、豪華的神農大酒店 第14頁:一三、瀏陽大瑤的石霜寺
第15頁:一四、青原山的淨居寺 第16頁:一五、洪州宗的本道場佑民寺
第17頁:一六、佑民寺的制度規約 第18頁:一七、洞山的普利禪寺
第19頁:一八、百丈山的百丈禪寺 第20頁:一九、馬祖的道場寶峰禪寺
第21頁:二○、雲居山的真如禪寺 第22頁:二一、九江市區的能仁寺
第23頁:二二、江西廬山的大林寺 第24頁:二三、蓮宗初祖的東林寺
第25頁:二四、慧遠塔院‧西林寺 第26頁:二五、禪宗四祖的正覺禪寺
第27頁:二六、未上五祖山,去到三祖寺 第28頁:二七、從合肥到福州
第29頁:二八、福清市黃檗山的萬福寺 第30頁:二九、福州怡山的西禪寺
第31頁:三○、接見貴賓、記者與關懷團員 第32頁:三一、閩侯雪峰山的崇聖禪寺
第33頁:三二、石鼓山的湧泉寺 第34頁:三三、莆田南山的廣化寺
第35頁:三四、泉州的開元寺 第36頁:三五、圓緣晚會
第37頁:三六、廈門的南普陀寺 第38頁:【附錄一】參訪路線圖
第39頁:【附錄二】禪宗祖庭系統表 第40頁:【附錄三】近代諸位大師相關道場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3)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3-20 13:27:03
太有回憶了!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12-28 17:23:05
汗,黄檗和香椿真的不是同一个东西:香椿:无患子目楝科香椿属香椿种;黄檗:芸香科,黄檗属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8-3 23:31:23
哈哈,在被洞山普利寺监院后,今天又被已寂之大德秘书长。我不知道当说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