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提道場第十五

[日期:2010-12-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空法師講述

菩提道場第十五

這一品是大願第四十一「樹現佛剎願」的成就,介紹道場樹。道場樹與其他地方的樹木,實在沒有什麼兩樣。道場樹怎樣莊嚴,其他所有一切樹木都是這樣莊嚴。佛用這種方法,將西方世界依報真實莊嚴,逐步為我們介紹。

「道場」有三義:第一、指佛成道的處所。像印度菩提道場,是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成佛的處所,我們稱它為道場。第二、修行的方法。研習、修學的方法也可以稱為道場。第三、供佛的處所。佛雖然不在世,我們供養佛菩薩形象的場所,也可以稱為道場,還有,學道的地方也能稱為道場。在中國社會,普遍稱寺院為道場。

此地講的道場,就是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處所。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處所在那裡?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多人,數都數不清,阿彌陀佛只有一位,他講經,我們怎麼去聽?不要說別的,台北市不過兩百萬人,總統只有一位,總統在那裡講話,我們兩百萬人都能去聽嗎?站在后面,聽也聽不到,這個問題就嚴重。西方世界那麼大,阿彌陀佛講堂周邊,有幾個人一生能見得到。國土大的時候,多少人一生沒有進過京城,連皇宮都沒有見過。在美國也一樣,美國雖然交通便捷,還有許多美國鄉下人沒有到首都華盛頓去過;白宮是什麼樣子,只有在電視、報紙上看到照片,沒有親自見到過的人太多了。

這麼一講,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不是一樁容易的事。但是,他那個世界很特別,阿彌陀佛不是一個身,是無量無邊的應化身。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的道場,他化現在一切大眾面前講經說法。那個場所環境就是這樣子。因為境界隨著阿彌陀佛的心念,自然轉變,所以彌陀道場遍及國土,處處皆是。我們在《觀經》上看到的,幾乎每一處七寶樹下,都看到西方三聖在那裡講經說法,處處皆是。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雖然多,沒有一個人不是天天在佛的身邊。佛沒有離開他,他沒有離開佛,這是不可思議,無比的殊勝。

又其道場。有菩提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華果敷榮。光暉遍照。

這一段是說樹的高大莊嚴,樹高四百萬里。地球到月亮可能還不到四百萬里,假如地球上有這棵樹,那就會妨礙月球的運行,這麼高的樹還得了!地球太小,容不得這麼大的樹。這麼大的樹搬到地球上,地球早就脫離軌道。所以,我講經常提醒大家,心量要大!為什麼?小心量就生到小星球上,大心量才生到大星球。西方極樂世界是最龐大的星球,你心量小不能往生。要大心量,跟阿彌陀佛一樣,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樣才能往生。

讚佛偈裡常念,「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等」是跟他相等;「倫」是同類。沒有人能跟他相等。「白毫宛轉五須彌」是說佛的眉毛當中有兩根白毫,盤捲在一起有五座須彌山那麼大。樹要不這麼大,怎麼能配稱。我們此地原始叢林裡幾千年的大樹,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小草,你可能沒注意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身大,樹也大,那就不足為奇。我們人身太小,這樣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有神通,如果沒有神通,他們要用高倍顯微鏡才看到,像微生物一樣,太小了。人家一根白毫就像五座須彌山,我們與他完全不成比例。假如他們人身像我們這麼大,則我們此身比螞蟻還要小,根本看不見。人身大,樹木當然就大。

曉得這些事實狀況,讀此經就不懷疑。極樂世界地比我們大,人長得比我們大,一切生物都高大。

復有紅綠青白。諸摩尼寶。眾寶之王。以為瓔珞。

此四色是原色,無量色彩都是此四種原色配起來的—紅色、綠色、青色、白色。此地只說原色,猶音樂只說五音。『摩尼寶』,「摩尼」是如意的意思,如意寶。能隨人心意,喜歡什麼顏色,它自然變現什麼顏色;喜歡什麼形狀,它自動會變什麼形狀,隨著心念變化。摩尼寶是『眾寶之王』。一切寶裡最好的、最殊勝的、最微妙的,稱之為王。

『以為瓔珞』。「瓔珞」不是掛在身上的,是掛在樹上的裝飾品。今天我們世間的富貴人家,有沒有把這些珍珠七寶瑪瑙掛在樹上?沒有見過。若有一點,趕緊收到保險櫃裡,家裡不安全,要送到銀行保險箱裡去。他們那裡是掛在樹上,太多了,不足為奇。

雲聚寶鎖。飾諸寶柱。

『寶柱』是欄杆。一排欄杆在拐彎的地方都有一根柱子,比較粗一點的。『雲聚寶鎖』是什麼?是鎖接頭的地方。兩根木頭相接的地方,用金屬把它鎖起來,做一個直角型的,用螺絲兩邊一鎖就緊了,那就是雲聚寶鎖。西方世界此物是用珍寶做鎖、欄楯的飾物,非常之美。這些東西在古時候宮殿裡可以看得到,日本有很多大寺廟裡也能看得到。這是寶柱上的裝飾品。

金珠鈴鐸。周匝條間。

「鈴」是鈴鐺。「鐸」也是鈴,比較大一點的。這些裝置在網與網之中,不但很美,風吹動時自然音樂,非常好聽。『周匝』,在枝條之間都有這些裝飾。

珍妙寶網。羅覆其上。

在這裡我們看到,羅網從樹頂上蓋下來。西方極樂世界一塵不染,要羅網幹什麼?純粹是裝飾。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的羅網,作用是保護雕樑畫棟。這些美妙的藝術品怕灰塵,還怕鳥去做窩。羅網多半是用銅絲編的,編成紗一樣,罩起來,外面能看得見,鳥飛不進去,同時也擋灰塵。在從前,宮殿的建築物有羅網保護。西方世界寶樹上面皆有寶網。

百千萬色。互相映飾。無量光炎。照耀無極。一切莊嚴。隨應而現。

這是總說。『一切莊嚴』后面還要細說,特別是《觀無量壽佛經》裡講得最詳細。與《觀無量壽佛經》合起來看,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環境的美好,是本有家珍,不是向外求得的;你只要從心性當中求,自然就現前。色彩太多,美不勝收!因為眾寶都放光,依正都放光明。『照耀無極』。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日月燈明,所有萬物,連大地都放光明,所以它是光明世界,也稱為「香光世界」,「香光莊嚴」。這都是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句句真實,沒有一句妄語。我們要完全相信。

微風徐動。吹諸枝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這一段說明寶樹之德,奇妙不可思議。因為枝葉花果都是眾寶所成的,微風吹動,音聲就像我們的風鈴。風鈴多半是用銅做的,如果是眾寶所成,音聲當然非常美妙,類似交響樂的音聲。我們這世間有,但是不能說法。彼土風樹音聲,不但有節奏,而且能說法。說什麼法?你想聽什麼,它就給你說什麼,這就妙,所以稱為極樂世界,一切萬物沒有一樣不是隨人心意。

我們現在的世界苦不堪言,環境濁惡,人與人之間相處非常不容易。剛剛相處得不錯、很好,過幾天就有變化。俗話常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千日只不過三年。再親愛的人,三年也許就變成冤家,非常困難!做事也不容易。所以對人、對事、對物,都相當不容易。原因在那裡?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煩惱、習氣太重,這些道理一定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普遍人和。他們為什麼和合,我們就不和?人家和睦的基礎是建立在一心不亂上,換言之,都是清淨心。什麼是清淨心?沒有妄想、執著,就是清淨。心裡有妄想、執著,心就不清淨。我們有沒有妄想,有沒有執著?當然有!不但我們有,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雖然沒有執著,還有妄想;沒有我執,有法執。到什麼時候妄想、執著才沒有?圓教初住以上,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離相離念,二執破了,但是粗的妄想、執著沒有,微細的還在。微細的妄想、執著要到什麼時候斷盡?要到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最微細的妄想、執著。這個問題很嚴重。

西方世界人人心地清淨。身心清淨才得往生。「信、願、持名」是方法,效果是要達到「身心清淨」。「心淨則土淨」,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曉得。雖然修信、願、持名,心要不清淨,還是不能往生,這就是一般人講,念佛人多往生人少的原因。他念佛念得不是不勤,為什麼不能往生?貪、瞋、癡、慢的習氣沒有斷,沒有把它放下。所以雖然念,心還是不清淨。這樣念佛,也沒有白念,得到什麼?得六道裡的福報。

六道裡的福報,要看你自己本身的修養。如果你的品德高尚,修上品五戒十善、慈悲喜捨,你來生得天福,升天享天人的福報。如果你修的是中品五戒十善,來生可以得人間的福報。修下品五戒十善,是得阿修羅的福報。沒有修五戒十善,你所得的福報(念佛總是有福),則生到餓鬼、畜生道裡去享福。到餓鬼道作城隍爺、土地公。台灣的媽祖、王爺,都是餓鬼道裡有福報的。畜生道裡有福的也很多,在台灣不少,在外國更是常見。外國人飼養的寵物,真正有福報,我們普通人不如牠。此是在畜生道裡享福。

學佛一定要曉得這世界確實是苦,一定要覺悟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遇不到念佛法門,那是無可奈何;遇到這法門,一定要求願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究竟圓滿,得真實之樂。

西方世界一切萬物,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所以,樹出音聲說法,想聽什麼法門,它就給你宣揚什麼法門。

『其聲流布,遍諸佛國』,就像無線電廣播一樣,音聲遍布,無論在什麼地方,頻道撥對,音聲就聽到了。我們這裡還要用機械調頻,西方極樂世界不必要,心一動念,想聽什麼,立刻就可以聽到,因為法音流遍其國。這一段是講樹能說法。我們在《阿彌陀經》上念過,西方世界的眾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這些樹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所以樹說法,就是彌陀給我們說法。

『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前句是音聲之美,后句是節奏一點都不亂,這才能啟發智慧,幫助我們斷除煩惱。斷除妄想,智慧就現前。

『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論說法,音聲美妙動人,容易令人開悟。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說法的音聲善巧,都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就我們現前境界來說,法音的確是直指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法音周遍法界,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尊不宣揚的。再把它擴大一點來說,就是說《無量壽經》的法音。諸佛如來時時刻刻從無間斷,為一切眾生宣揚此一微妙法門,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所以這是最為第一。修學淨宗決定不能離開《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淨宗概論,唯獨這一部經,對西方淨土介紹得非常詳盡。我們專學《阿彌陀經》,或者專修《觀無量壽佛經》,都要以本經為基礎。沒有這部經的基礎,《阿彌陀經》講不明白;沒有這基礎,《觀無量壽佛經》內容不夠圓滿。

《阿彌陀經》裡,註解得最殊勝的,當然要算是蓮池大師的《疏鈔》與蕅益大師的《要解》,但是依然不能離開《無量壽經》。這樣我們才能明白西方極樂世界,才能面面都看到。為什麼要這樣學?只有一個理由,堅定信、願!如果我們信、願堅定,確實絲毫懷疑都沒有,一句名號就夠了,同樣可以達到上上品往生。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十方諸佛如來都讚歎的。

若有眾生。睹菩提樹。聞聲。嗅香。嘗其果味。觸其光影。念樹功德。皆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此文說明樹能給眾生真實的利益。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六根緣寶樹,都能得不退轉,都能得成佛的利益,真正不可思議!我們世間的樹沒有這個能力。即使十方世界的寶樹,也不能跟西方極樂世界的相比。「眼見」是眼根,眼見菩提樹的形色。『聞聲』是耳根,聽到寶樹說法的音聲。『嗅香』,樹有香味。西方極樂世界,一一物品都是寶香合成的,所以那個世界香光莊嚴,有無量寶香。『嘗其果味』,這是舌根。『觸其光影』是身根。『念樹功德』是意根。你看六根所對外面六境,西方淨土不是塵境,完全是性德的開顯。六根根性緣外面的性境,所以『皆得六根清徹』,清淨到極處。『無諸惱患』。「惱」是煩惱;「患」是憂患、憂慮。煩惱跟憂慮都斷盡。我們這個世界,六根對六塵完全是情識的作用,所以有煩惱、有憂慮。

『住不退轉』。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當然不退轉,念念增長道心。我們在這世間時時刻刻退轉,進一步至少要退十步,那能成就!為什麼會退轉?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生煩惱,生無明,自然會退轉。那一天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生煩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有把握。如果依舊看人不順眼,與人不能相處,則念佛往生難了。為什麼會看人不順眼?為什麼看不慣?應知自己心裡有妄想、執著。假如自己把妄想、執著都放下,外面境界是平等的,外面境界沒有是非善惡。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一切人事環境。人與物沒有好醜、沒有是非、沒有善惡、沒有邪正。這一切好醜、是非、善惡、邪正從那裡來的?是從自己心裡生的。所以會修行的人,一接觸到外面境界,心一動念,他立刻回光返照,自己錯了!不是外面錯,是自己錯了。你看六祖教訓學人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相左」。見到別人過,就是自己的煩惱起現行。自己的習氣煩惱不起現行,你的心清淨平等,沒有分別,怎麼會見到別人好醜?

所以成佛,見一切眾生同成佛道;成菩薩,看大地眾生同成菩薩。我們今天見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換言之,是十足的凡夫,愚癡到極處。所以,學佛從那裡學起?從作人學起。如何能用平等心、清淨心跟一切人事相處,從這裡學起。用什麼方法把我們的心變成清淨、平等?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你老實念。靠自己力量不夠,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你,十方如來加持你,自自然然,你在境界裡就得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是自性現前,那個時候,不但你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福德同時現前。

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性德現前,確實有求必應,心裡動一個念頭,沒有一樣不圓滿。樣樣都放下,樣樣都圓滿,那不是修德,是性德顯露。修德是會用得盡的,所以你要不斷的去修。性德不需要修,是自然的,用不盡的。因此,真正修行人,要從心地上去用功夫,要使性德分分向外透露,受用就自在,所以能不退成佛。我們在這世間,性德能透少分,你的功夫就不退轉,往生當然沒有問題。

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這是非常具體的說到真實利益。這『三種忍』,六根緣寶樹,就都得到。眼見色得三種忍,耳聽音聲也得三種忍,乃至於憶念樹的功德,也得三種忍。要具體說明,這真實利益太多了。略舉一例,如『無生法忍』,一般修行人真是夢寐所求的,在西方極樂世界得來全不費功夫,太容易得到。第一種是『音響忍』,一般別地(別教初地、二地、三地)才能得到。什麼是音響忍?音聲是聞法,《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此地聽樹說法,樹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就是聽佛說法,徹底覺悟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這是音響忍,是從音聲裡開悟。既然曉得一切是夢幻泡影,你在一切法裡絕對不會再起分別執著,你的心就得自在,煩惱就去了一大半。在我想像,百分之九十的煩惱就沒有了。世人煩惱的是什麼?把一切有為法都當作真實,貪求無厭,不曉得是空的。大家也都知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還爭什麼?就因為還沒死!實則每天晚上上床眼睛一閉,跟死了有什麼兩樣?你想一想,躺在床上眼睛一閉,這世間,那一樣東西是你的?一樣都不是!為什麼你心裡有這麼大的壓力,這麼大的負擔?這不是愚癡嗎!諸佛菩薩怎樣得解脫、得大自在?他知道一切法的真相,所以有也好,無也好,絕對不去想這些。所以,他沒有負擔,沒有壓力,快樂無比。

有些人很愚癡,一生辛苦去賺錢,不曉得為誰賺的。大概在三十多年前,那時我還沒有學佛,好像是民國四十一、二年的時候,董先生(董作賓是近代中國考古學家)有一個好朋友嚴一平先生,台大教授,也教考古學,教了幾年書,生活很清苦。后來他做生意,開過書店,藝文印書館,最初專門出版古書。因為他是大學教授,跟故宮歷史博物館關係很深,他把裡面的古書借出來影印出版。我最初讀《十三經》、《二十五史》,都是買他家的。以后賺了不少錢,他就買房子,置不動產。我出家之后沒多久,大概在民國五十年的時候,有人告訴我,他已經有五十多棟房子。再過幾年,當然就更不得了,估計至少一百棟。再過一兩年,聽說他死了。一生辛苦為什麼?不曉得為那一個。辛辛苦苦拚命賺錢,沒有享受到就走了,你說冤枉不冤枉。夢幻泡影,他不覺悟!

我學佛,他告訴我,他看過《金剛經》。我說:「怎麼樣?」他說:「不好。」我說:「怎麼不好?」他說:「《金剛經》講的,像兩桶水,倒過來倒過去,什麼也沒有。」他是大學名教授!所以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假如《金剛經》真像他批評的那樣,真是一文不值,在中國還能流傳這麼久,這麼多人去讀它。當時嚴先生也不過四十幾歲,我才二十幾歲。所以,佛法確實不容易,我們一定要把事實真相認識清楚。有這樣的功夫,就是別教初、二、三地菩薩的境界。

第二、『柔順忍』,功夫更進一步,我們常講「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這是功夫。果然離三相,你心立刻就清淨。若是聽到別人罵我,我會生氣。為什麼生氣?著了言說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三相具足,怎麼不生煩惱?所以你的煩惱、痛苦從那兒來的?這三相給你的。三相在那裡?三相了不可得!所以你受的苦,就是著相。離相就沒事,知道名字性空,言說性空,心緣更是妄想,了不可得。六祖講「本來無一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境界比前面高。前面是初入,這是深入。

所以,與一切萬法能柔順忍,普賢十大願王所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功夫真正得力。我們看一個修行人功夫得不得力,就是看他在環境裡能不能定得下來。順境能定下來,沒有歡喜心,心清淨。逆境裡,沒有瞋恚心,心也是清淨的。逆來順受,不怨天尤人,一味用功精進,這種人道業那有不成就的。所以,柔順忍的菩薩是別教四地、五地、六地。

第三、『無生法忍』,這個境界更高,證實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中觀論》講的「八不」,全都證明,即是證入實相。在念佛人來講,這是理一心不亂,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薩的境界。通常我們修到這地位,要經歷二個阿僧祇劫,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生法忍,見寶樹就得到,所以念佛法門真的是難信之法。通宗通教的大德,你跟他講,他很難相信。因為一切經中沒有這種說法,唯獨這部經有,所以這些大德們認為,此經大概是釋迦牟尼佛度愚人,可憐這些愚癡人沒有智慧,不能深入經藏,用念佛去安慰他們。這是他錯會了佛的意思,不知道念佛法門是一切法裡的究竟真實法。方便法說得太多,真實法就這一部經。

大家以為多數總是可以相信,少數總是有問題。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使得無上第一法門,往往當面錯過。我們非常幸運遇到,還能相信。信心雖然不堅固,還有一分、二分露水道心,比不信的要強得多。如果信心清淨,決定成就。

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

此句文是敘事,事實真相確實如此。佛事是什麼?『佛事』是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名詞沒有錯,但在現代它的內容變質了。從前佛事是教學,講經說法。現在我們一聽到佛事,往往以為在廟裡做經懺,超度死人,意思完全不一樣。

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

此節文是總說,是彌陀的神力、願力變現出來的。

『滿足願故』。彌陀的願心圓滿,願心具足;四十八願展開,即是無量的行願。『明了』。「明」是顯明,任何一個人都很容易看得出來;「了」是明瞭,這是說與慧相應。『堅固』。我們的信、願、行,也要做到明了、堅固、究竟,還有不往生的道理嗎?所以對於淨宗法門的理事、性相、因果,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的信心就堅固,智慧明達。『究竟』是不退成佛,度盡法界有情,才是究竟。

見此寶樹,得三種忍。第三種,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是「無生法忍」,地位在七、八、九地。往生者輕而易舉,一下就提升到這麼高的地位,所以古德讚歎念佛法門。大家讀黃老居士的《註解》就知道,隋唐時代大德讚歎此經,是大乘中之大乘(不是普通大乘),是一乘之中的一乘。一乘只有《華嚴》、《法華》。這是一乘法,一乘中的一乘,這不是普通法門。修學這法門的,皆是不思議的根器,不是普通根器。

《阿彌陀經》上說得簡單,意義還是圓滿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話說得很簡單。什麼是「善根、福德、因緣」?這一部經上講得透徹。經上說,聽到這部經典,聞到佛號,真正生起歡喜心,信受奉行,這個人在過去生中必定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善根、福德太深厚了。沒有這樣的善根、福德,你怎麼勸他,他也不能相信,也不能接受。善根、福德不足。「緣」是你有沒有機會遇到。遇到,緣有勝、有不勝。我們的因緣很殊勝!

在過去遇到《無量壽經》,古代五種譯本都艱澀難讀。經文不容易讀,緣就不勝。宋以后有王龍舒的會集本,文字通暢多了。但是他的會集,有些地方應該取的,他沒有取;不應該取的,他取了不少。取捨不當,也不殊勝。清朝早年雖然有彭際清的本子,后有魏默深的本子,印光大師批評很多,也不完美。我們今天得到夏蓮居的會集本,緣是無比的殊勝,因緣勝!又得到黃念祖的《註解》,李炳老的《眉註》。《眉註》雖然註得簡單,重點都點示出來,這緣是勝中之勝,無比的殊勝。這樣殊勝的緣遇到,不能接受,不能信受,問題就出在善根、福德少。善根、福德不是一生培植,是多生多劫培植的,這不是件容易事情。

所以,知道這些事實的真相,我們才能理解《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才知道這樣殊勝的法門,這麼容易、簡單、穩當,一生決定成就,為什麼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為什麼有很多不認識字的人相信;大學問家、大修行人不相信?念了這本經,這些疑惑都消除,答案就在本經。

真正徹底開悟的人相信,所以蕅益大師舉的例子,如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這些大人物,他們一接觸就相信,此是上智。還有一種下愚人,一上一下都能成就。下愚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現前,雖然他很愚笨,他什麼都不懂,他能接受,他能老實念佛,念了三年、五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那是什麼人?從下愚變到上智,三年功夫得清淨心,得一心不亂。如果不得一心不亂,不可能預知時至,不可能自在往生。即使預知時至,有的時候害了病,也曉得那一天走。但是不生病,站著走、坐著走的,決定得一心,由下根變成上上根。由下愚,用這一句佛號變成上上智,這一點都不假。

也許有人問,上上智為什麼不講經說法?當知講經說法要有緣。佛不度無緣之人。在現前這地區、這時代,這位菩薩與大家沒有緣,他說法沒有人聽,或者他說法沒有人相信,他就走了,走了也是說法。現身說法,讓你們大家看這樣子,就知道不假。

像倓虛法師的徒弟鄭錫賓居士,本來是做生意的,聽了《阿彌陀經》之后,喜歡得不得了,知道生活很苦,人世很苦,一心求生淨土。他學會講《阿彌陀經》,生意不做了,到處去講經。講了幾年,他預知時至,往生了。《念佛論》記載得很明白。他往生是講完《阿彌陀經》之后,跟幾位朋友講,他要走了。因為他常常到外面講經,講完他當然要回家。他又讓同修給他找房子,別人奇怪,既然要走,還找房子幹什麼?他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怕死在別人家裡不方便,想租個房子」。朋友聽到了,都歡喜、都不忌諱。「你真的能往生,到我家」;那個又說「到我家」。大家都爭搶,要看他怎麼往生。后來他就到他朋友家裡,臨時整理一間房,他在床舖上盤腿一坐,「你們大家念幾句佛號送送我」。朋友還說,「你真的能往生,也該作首詩,作首偈子留給我們作紀念」。他說,「不必了,你們看我這樣子就是很好的紀念」。念佛不到一刻鐘(十五分鐘),他就走了。活蹦亂跳的人,一點毛病也沒有。這就是上上智慧!

人家為什麼會成就,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要認真反省,認真檢討。人家專心,學講經專心,念佛專心,求生西方意志專。我們今天念佛胡思亂想,學經還是胡思亂想,一天到晚是非人我,貪瞋癡慢!這樣搞法,你搞一萬年,搞無量劫,還是六道輪迴,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分。表面上裝模作樣裝得滿像,像個老修行,其實裡面一塌糊塗。我們要反省!

所以真正修行人,決定不能幹假事,要真幹!念念不違背佛菩薩的教訓。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要認真去做;經上指出我們那些毛病,我們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才是佛弟子。不能含糊籠統,陽奉陰違,口裡說的是一套,心裡想的又是一套,這就壞了。所以要記住,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世界的大眾,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我們這裡起心動念,他們都知道。所以說,你瞞誰?你只能瞞世間的愚人,玩弄世人可以,瞞不過佛菩薩!這一點要提高警覺。諸佛菩薩看到你,清清楚楚,你能不能往生,心清不清淨,他們知道。所以這部經,我勸大家常念,念了會提心弔膽,寒毛直豎。如果念了沒有這種情形,那你就是麻木不仁,念也是白念,念了沒有用處。念了能真正警覺,真正發心改過自新。

【書籍目錄】
第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 第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前言
第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教起因緣 第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本經體性
第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一經宗趣 第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方便力用
第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所被根機 第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藏教所攝
第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部類差別 第1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譯會校釋
第1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總釋名題 第1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法會聖眾第一
第1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德遵普賢第二 第1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大教緣起第三
第1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法藏因地第四 第1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至心精進第五
第1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發大誓願第六 第1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必成正覺第七
第1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積功累德第八 第2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圓滿成就第九
第2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皆願作佛第十 第2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國界嚴淨第十一
第2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光明遍照第十二 第2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壽眾無量第十三
第2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寶樹遍國第十四 第2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提道場第十五
第2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堂舍樓觀第十六 第2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泉池功德第十七
第2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超世希有第十八 第3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受用具足第十九
第3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德風華雨第二十 第3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第3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第3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第3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第3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第3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第3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第3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第4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第4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薩修持第三十 第4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第4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第4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第4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第4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第4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第4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第4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第5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第5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邊地疑城第四十 第5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第5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第5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第5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第5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第5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第5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第5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