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七講話 會性法師講述

佛七講話 會性法師講述

第二日

[日期:2010-12-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會性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日

各位蓮友:

昨天晚上說念佛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具足三資糧:深信、切願、力行念佛。這三種的要素若具足,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信」字分為七種的意義來說明:一、信佛言。二、信佛願。三、信佛土。這三種昨天晚上已經簡略講過,現在要說第四信法門。

第四、信法門:就是說:要深信釋迦世尊所說的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國土的法門,也就是深信淨土念佛法門。依佛所說,如法修行,一定能夠達成往生佛國成就正覺的目的。信念佛法門是怎樣信呢?須要明白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所說的法門無量無邊。所謂:眾生有八萬四千的煩惱,佛就說有八萬四千的法門,來對治眾生的煩惱。使個個眾生能斷煩惱、了生死。在八萬四千法門中,門門可以入道。無論修那一個法門,最後都一樣可以斷煩惱、了生死、成佛果。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性無二。」趣向正覺的方便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甚至無量無邊;但是到了歸元,究竟同成正覺,不二不別。不過,在這無量無邊的法門中,我們須要選擇,適合我們現在末法時代,業障深重的眾生,來修學的法門。中國佛教有十宗,總合起來不出律、教、禪、密、淨。這五字就能統攝中國佛教所流傳的一切佛法。淨:淨土念佛法門。其他的法門雖然也是一樣可以入道,但是適合末法眾生、人人能修的法門,惟有念佛法門。這個法門有三種殊勝——殊勝的意義,雖然很多,但是簡要的說,總不出下列三點:

第一點:念阿彌陀佛的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也就是念佛法門不論是什麼根性的人都可以修,上根上智固然能修、就是鈍根的人一樣可以修。所以古德說:「上上根不能踰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就是說:上根上智的人不能超出這個法門;下愚的人也能修這個法門,也能入道。所以這個法門,「若智若愚皆有分,是男是女總堪修」。就是說:人不論男女老少,不論是有智慧——上根上智,乃至一般的愚夫愚婦都能修這個念佛法門。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或是念四個字「阿彌陀佛」。這個六字洪名連三歲小孩也會念,不過要將這句佛號念到純熟,念到一心不亂,甚至八十老翁未必能夠修好。所以這個法門不論是什麼根性的人都能修,而且最方便、最容易,印光大師說:「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下手修只念阿彌陀佛很容易,成就的功行很高。用力很少,不必用很大的力量來修,但是所得的效果很迅速,很快就達成那個功效。只是至誠懇切、認真念,一定能成就很大的利益。達成一心不亂、斷煩惱、證菩提。這個法門能邊做工作邊修行。事實的證驗在往生傳、淨土聖賢錄中說得很多,若去參考看,就可以明白,是現在末法時代最普及的法門。因為若去參禪、修觀種種,一般人在工業社會很忙碌,要專一參禪很困難做好。要修觀沒有一個安靜的地方,沒有善知識指導,也困難,不易成就;唯有念佛法門可以「無師自通」。只要明白念佛法門的意義,依法專修,一定能夠成就,所以我們要好好發心念佛,現在台灣念佛法門已經很普及,可以說是蓮風吹遍寶島。若在幾十年前初光復的時候,那時很不普遍,世俗的人對念佛法門有很多誤解,甚至往往誤會人死了才念「阿彌陀佛」。世間人做好事時,若給他念佛,他就不高興。記得我初出家不久的時候,有一次無意中到了一位同學家,正好做新居誌慶的喜事。我一遇到,近十年沒有見面,小時候在一起讀書,一見到歡喜。我時常在念佛,念習慣了,見面時第一句話就念「阿彌陀佛」。他聽到我念「阿彌陀佛」氣得半死,就罵我說:「我今日住新屋,良時好日,你就為我念阿彌陀佛,你是希望我死嗎?」生起這樣大的誤會,他不知道念阿彌陀佛是好話。我說:「這是好話,你不要誤會人死才要念。」「我看到人死了,就請人念阿彌陀佛,我還沒死,你怎麼為我念阿彌陀佛?」不知意義,才會生這種誤會。他不知道阿彌陀是印度話,翻譯成中國話就是無量壽、無量光。「你新居誌慶,我為你念無量壽、無量光,不是很好嗎?」當時為他說明,他的誤會才消釋。甚至有一部份的人,誤會馬路邊立一個「南無阿彌陀佛」在那裡,那人就永久不會超生,永久做枉死鬼,不肯給人立,這是大錯誤。不知豎立佛牌在那裡,就是要讓人念佛。人一經過,見到六字洪名就念一句。一人念一句,千萬人念,功德就能使死的人超生,能出苦。由豎立佛牌使枉死的人能超脫、能出苦是最好的事情,他卻誤解會墮落、不能超生,根本是錯誤。世俗上對阿彌陀佛的意義沒有了解,發生的誤會情形很多,我只是舉出二點來說明。現在已經非常普及,人人明白,不須要多解釋了。

現在須要說明的地方就是:有一部份宣揚其他法門的人,往往會為了要宏揚他的法門,將念「阿彌陀佛」法門曲解,或是將身價貶低,使他的法門能夠宏揚。實際上,在佛法中不論是那一宗那一派,都是佛法,平等宏揚。不可起有高低的心理,不可生起抑揚的心理。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不論修那一個法門,都可以使人成就佛法的利益。既然是這樣,隨眾生的根機,他若歡喜修淨土念佛法門,我們就要對他讚歎,使他念佛成就。他若歡喜修禪,我們就讚歎他參禪的好處。不須要說:「你不要參禪,跟隨我念佛。」也可以禪淨雙修,所以應當彼此互柏讚歎,所謂:「若要佛法興,須要僧讚僧。」彼此互相讚歎,法門上彼此互相讚歎,出家眾也互相讚歎,這樣佛法才能興隆起來。不可為了宏揚其他的法門,要壓低念佛法門,就發生很大的錯誤。就像百喻經中有一比喻說:「有一老師度二徒弟,老師生病腳酸,叫二位徒弟搥腳。二徒弟一人搥一腳、甲徒弟搥右腳、乙徒弟搥左腳。二位徒弟在相爭誰搥得比較好,不好好搥。等甲師兄不在那裏的時候,乙師弟將甲師兄所搥的右腳大力搥斷」。不知道這樣一搥是搥死師父,不是搥死師兄,結果發生這種大錯誤。現在如果在法門上發生爭鬥,就和師兄弟相爭搥師父的腳,搥斷的情形一樣,很冤枉。所以我們要在法門上彼此互相讚歎。就是說: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人人可修,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深信。

第二點,念佛法門的殊勝是可以帶業往生:就是要一生學佛,好好修行,修行到臨命終時,假定煩惱種子還沒斷,只要正念分明,一心不亂,就能得到西方三聖接引我們往生西方,這種情形就叫帶業往生。並不是現在懈怠不要緊,造一些業,以後不管業有多少都擔去西方,這樣誤會,西方又不是垃圾桶,將一些垃圾帶去西方,就不對了。前幾年的時間,佛門中有引起帶業與消業的諍論,說是消業往生而不是帶業往生。主張消業往生的人,就去專門查經。要檢查「帶業往生」這句話,是誰最早說的,藏經中有這句話嗎?若沒有,我國祖師是那一位最先說的?他們查到最後,認為最先說這一句話的就是明末清初的蕅益大師。實則不然,元朝的天如維則禪師所著的「淨土或問」中,已有帶業往生這句話,其文曰:

「問曰:五濁惡世,人皆有罪,縱未造五逆重罪,其餘罪業,孰能無之?苟不懺悔消滅,但只臨終念佛,能往生乎?

答曰:亦得生也;此乃全藉彌陀不思議之大願力也。那先經云:如持百枚大石置於船上,藉船力故,石不沒水。若無其船,小石亦沒。喻彼世人一生造惡,臨終念佛,不入泥犁;若非念佛,雖作小惡,亦入泥犁,況大惡乎?船喻佛力,石喻惡業。故昔人有『帶業往生』之說。.......」(淨土十要六)

既云「昔人」,則天如禪師尚非「最先」,況蕅益大師乎?

帶業往生之義,天如禪師說得很明白。總之:修淨業者,只要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正念分明,三聖現前接引,決定往生。

第三點,一旦往生西方,就可得到不退轉的地位:阿彌陀經中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印度話,翻譯成中國話就是不退轉。不退者,阿彌陀經要解云:「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夫地;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此云一切智,即佛果之一切種智。謂心心流入佛智果海也。我們念佛只怕沒有往生,若一旦往生一定不退轉再做凡夫,由此漸漸進道,直到成佛為止,這就是念佛法門第三點的殊勝。

所以我們要深信釋迦世尊所說的念佛法門,最為殊勝,真正符合我們現在末法時代眾生的修學。深信念佛法門當生可以解脫,雪公老師著述一本當生成就之佛法,就是指念佛法門,以上就是第四種信法門。

第五、信因果:我們念佛的人要深信因果,不但是念佛的人,凡是學佛的人都要深信因果。因果就是佛法的根本支柱,若沒有這支大柱,佛法就不能安立,所以因果最重要。觀無量壽經中說:要往生西方,要修三福,第三種就要深信因果,要讀誦大乘。就是說:學佛的人都要深信因果。而沒有學佛,不信因果的人,因果二字也是跟隨著他,不能說他不相信,就沒有因果。因果二字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種子,後來結什麼果,是一定的道理,絕對不會錯誤。我們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是通途的三世因果,我們一定要深信。要深信因果,第一就要深信我們的靈覺性永久不滅。我們有一個佛性,就是世俗人所說的靈魂,本覺的靈性,清淨的心體,絕對不會消失,永久存在。靈性、神識,今生身體死了以後,再去轉生,所以無量劫來生生死死。過去生做人的業因成熟,所以今生就轉來做人。令生再修因,將來再結果。現在努力念佛是因,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因,將來究竟成佛是果。我們如果明白這種因果的道理,就要努力念佛。因為我們要深信娑婆世界,實實在在是一大苦海。所以法華經中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我們四邊都是煩惱火在燒、漸漸燒到眉毛來了,很危險!如果不趕快念佛求解脫,將來繼續輪迴,就不能出苦,不知道要受苦多久。過去無量劫來生生死死。經中說:我們每一個人,過去無量劫來所受的生死,假定眷屬所流的眼淚,若能存積起來,就像四大海水。其遺骨集合起來,就像王舍城毘富羅山。顯示說一個人生生死死的骨頭堆在世界,一個人就堆得滿滿,不必很多人。無量劫來輪迴生死,受苦無邊,不能解脫。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生既然那麼不容易得到的人身,已經得到。不容易聽到的佛法,已經聽到。念佛法門是難信之法,難中之難。今天聽到就要努力念佛,好好修行,達成釋迦世尊度化眾生,究竟出苦的本懷。所以要深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絕對沒有錯。我們若深信因果,念佛的道心就更加懇切。努力修行,將來才能成就往生佛國的果——這是第五信因果。

第六、信自心: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靈明妙性——自性清淨心。深信我們有清淨的心體。現在一舉一動的作用,是第六意識的作用,叫做妄想心。妄想心起作用,不能體悟真心。我們應當要明白一切唯心造,華嚴經中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要做人,要成佛,或墮落三惡道,都靠一念心。所以古人解釋中國文的「心」字:「三點如星相,橫勾似月斜;披毛從此得,作佛也由它。」前二句是說「心」字,心字的三點如三顆星,橫勾像初三、四的月光橫橫一勾。應當要知道這念心,披毛戴角做畜生,是由這念心;將來成就佛果,也是由這念心。所以要深信我們的心,升天、做人、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界六道輪迴,都是由我們的心造業才會輪轉。既然知道一切唯心造,經中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心即佛」:我們的心當下就是佛。並不是說你現在是佛,你只是有佛性而已。我們大家還沒成佛,有佛性就像金礦中的金,成佛就是好比已經出礦成就的純金。而我們現在只是金礦中的金,佛有如一塊木材已經雕好的佛像,而我們人只是一塊木材還沒雕的佛。這塊木材要雕成畜生也可以,要雕做人也可以,要雕佛像也可以,隨我們要雕成什麼。你若好好修行,將來就可以雕成佛像。所以說「是心是佛」是說我們本有的佛性,但是要注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本有的性德;「是心作佛」是現在的修德。若不去修、不去做,就不能成佛。雖然是人人本有佛性,就要好好去修。

宋朝有一位趙子昂,他是畫馬專家。他當時準備要畫一○八隻不同姿態的馬,畫了一○七隻,剩下第一○八隻四腳朝天的馬,畫不出來。馬平常的姿態可以看出來,唯有四腳朝天姿態的馬,不曾看過,所以他畫不出來,他就一直在想四腳朝天的馬,吃飯、說話、睡覺都在想,想得入神。有一日他畫不出來,吃午飯後,想得很疲倦,就到床上休息。躺在床上又繼續想四腳朝天的馬,用手腳一直在比畫四腳朝天的馬,是什麼樣子。比個不停,後來就睡著了。後來他的太太工作做好,要進去休息的時候。床罩一掀開,看到四腳朝天的馬在那裡,嚇了一大跳,喊了一聲,要出來踢到門限跌倒了,很大聲。趙子昂聽到就醒來,看到他的太太倒在門邊,趕快要扶他起來:「是怎樣,怎麼倒在這裡?」太太說:「你是從那裡起來?我怎麼沒有看到你!」「我就在床上睡覺,怎麼沒有看到?」「沒有啊!你說在床上睡覺,我掀開床罩,是一隻馬四腳朝天在那裡,怎麼會有你?」「哦!你在床上看到四腳朝天的馬!」嚇得面容變色,流了一把冷汗。「嚇死人!我一直在想四腳朝天的馬,當下我就變成馬了!」想馬變馬,會怕嗎?不要去想馬,想馬變馬;要想佛,將來就變成佛。所以趙子昂說:「想馬變馬,那我現在不要畫馬了。我要畫佛像!想佛,以後我就可以成佛。」以後他就專門畫佛像了。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佛便成佛,念魔便成魔。「一切唯心造」:心想什麼,以後就成什麼!現在我們努力念佛,將來我們就成佛。我們要尊重己靈,要知道我們有這個佛性,努力念佛就能成佛。假定我們沒有佛性,不論怎麼修也不能成佛;像磚塊要磨成鏡子,不可能。因為我們有佛性,有清淨的本心,有靈覺性。現在開始念佛就是開始學佛,就是始覺,漸漸達成佛果就是究竟覺,證到本有的本覺;由始覺合本覺成就究竟覺,就是三覺圓,萬德具的究竟佛果。這個道理在大乘起信論中說得非常詳細,所以我們要信自心,心若努力念佛,將來究竟成佛。想到我們的心,念佛就可以成佛。我們不可辜負己靈,造罪業,將來墮落三惡道就很可惜,這是第六信自心。

第七、信事理:這個不必詳細說。因為現在人若沒有深入佛法,不知什麼叫做理的念佛法門。古時對「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講法的對治,認為「自性彌陀」說我的自性,就是阿彌陀佛,淨土就在我的心中,「隨其心淨則國土淨」,認為極樂世界淨土,就是在我們的心中。並沒有另外極樂世界,這是很大的錯誤。雖然理是這麼說,但是在事相上,事理圓融才可以通。離開事,沒有理可說;離開理,事也不能成就。所以說:「理由事顯,事得理彰。」事理要圓融,要知道真真實實有西方極樂世界,真真實實是有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實有其地,阿彌陀佛實有其人。」事相真真實實是有。雖然是說我們的心周遍十方,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楞嚴經中所說:「十方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雲點太清裡。」說:我們的心包含太虛空,量周沙界;十方世界都不出我們當下一念心。這樣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按照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從娑婆世界西方過去十萬億佛土,就有極樂世界。西方只是距離我們世界,十萬億佛土而已。而我們的清淨自心,包含十方虛空,這無量無邊的虛空都包舍在內。既然是「心包大虛」,極樂世界在十萬億佛土的西方,怎麼有離開我們的心呢?就在我們的心中當下就有。當然西方極樂世界並沒超出我們的真心之外,真心就包含西方極樂;你若不念佛,極樂世界就不能現前。所以古人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事理圓融,不可執理廢事,執事廢理。事理圓融,這樣念佛才能達成究竟正覺的目的,這是第七信事理。

信的意義,我約七種簡單說,只是說到這裡。我們依這種的道理,進一步努力去研究,知道娑婆世界真實是苦,極樂世界真實是樂,由此生起欣厭之心,進一步就要發願。發願的道理,等明天晚上再說。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日 第2頁:第二日
第3頁:第三日 第4頁:第四日
第5頁:第五日 第6頁:第六日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