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如何輔導孩子經營國中生活 張伯琦老師著

如何輔導孩子經營國中生活 張伯琦老師著

序—豐富的愛

[日期:2010-12-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張伯琦老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序—豐富的愛

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就讀國小二年級的女兒,接了一通電話之後對我說:

「爸爸!同學的數學練習卷被他弟弟撕爛了,我可不可以幫他?」

「當然可以,妳打算怎麼幫他呢?」

「我也不知道!」

「動腦筋想想看,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想出好方法來的。」

過了不久,女兒興高采烈地跑來說:

「我可以把練習卷上寫好的答案擦掉,然後拿去影印再送給他。」

「嗯!好辦法。」

「爸爸,雨下那麼大,你可不可以開車載我?」

冒著大雨,我開車送女兒到書局影印,然後再由她帶路,順利地把影印的練習卷送達同學家。

回家之後,女兒趕忙地回到書房,把練習卷的題目重新做了一遍。看著女兒聚精會神地做功課,我又再一次地領會了「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對於小孩子的教養,我們經常偏重於學業及才藝,卻忽略了更珍貴的人格陶冶。學業才藝的養成,受資質的影響稍大,成效難以掌控;人格特質的養成,與資質的高下無關,可塑性極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身教引領孩子去關心別人,多給予孩子獨立負責的機會,以使他擁有積極、善良、開闊的思想,的確是值得大家努力來經營的。

這幾年之所以投注大量心力,關心國、高中生在課業學習及人格成長兩方面的問題,就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在這一段身心發展及關鍵的時期,面對繁重的課業,能夠以積極、堅強的心志,採用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激發自己最大的潛能,以得到問心無愧的結果;而為人父母者,也都能用心了解孩子,以關懷的態度,和學校的老師同心同力從旁協助,使得和諧的家庭氣氛,不會因為有個要面對升學壓力的孩子,就緊繃、錯亂。如此,孩子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之下,必定更為成熟、更有活力、更願意為課業而全力以赴。

雖然我們都期盼孩子品學兼優,然而在求學的過程中,一時的成績不佳並不等於失敗,因為我堅信:只要孩子擁有積極、善良、負責的人格特質,總有一天,他一定會在某一方面獲致更大的成就。但是如果因為課業上的挫敗而把信心擊垮了,或是盲目地為了追求課業的突破而導致身心失調,也許更大的煩惱、痛苦將接踵而來。

精神分析學的鼻祖弗洛伊德曾說:「孩子得到豐富的愛,都將發展成為一位巨人。」當然,我們要給孩子的絕不是軟弱無能的溺愛,或是充滿肢體、語言暴力,卻自詡為「責之切」的威權之愛。只要我們能把握:「關懷→接納→鼓勵→提供嘗試的機會。」這樣的思考模式,那麼這份豐富的愛,一定可以發揮深邃的滲透力,日積月累地引發孩子心智的開展,孕育出一股堅韌的「阿信」精神,進而開創出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

感謝台中蓮社,提供多次學習嘗試的機會,使我能夠把多年來輔導學生的一些經驗及淺見,提出來和大家分享。在這幾次分享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深刻、收穫最大的是:認識了一群犧牲奉獻、無私無我、真心學佛的「蓮友」,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熱誠與生命力。相信蓮社的精神,一定會像種子一樣,不斷開花結果綿延下去的。

張伯琦 

研究這個題目,有兩個主要意義。第一、啟蒙班以道德人格教育為主,期盼每個孩子能達到內佛外儒的境界。然而這美好的理想,經常被現實所摧殘,尤其國、高中階段,孩子要面臨的社會壓力—升學,經常阻撓孩子的學習,這是相當可惜的。所以有必要思考兩者兼顧的可能性。第二、個人很榮幸,曾輔導小學五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學生,這十年經驗和八個年級的學生,給我很大的啟發—即國中三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關鍵。

這關鍵在二方面,其一,在求知上,由經驗分析,國中課業,可說是高中課業的基礎,國中如果學不好,高中要學好的機會非常小。其二,國中是人格、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我常用心觀察學校孩子,尤其是國中同學。一個初一、活潑可愛的孩子,到學校受三年薰陶後,有些變得成熟懂事,也有不少孩子,讓人覺得他不曉得是「新人類」或「新新人類」,令我很感慨。

基於以上兩個意義,國中三年實在值得父母、師長,用心來規劃,三年的投資,最值得也最有意義。我相信,如果能幫助孩子把國中三年經營好,孩子不但能解決社會壓力,也能兼顧道德人格的發展,即啟蒙班內佛外儒、圓成佛道的理想。在此特別希望家長,千萬不要放棄佛儒的啟蒙教育。如果能適當輔導孩子,有效率地解決困難,則兩全其美能同時達成。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序—豐富的愛
第3頁:甲、國中生應有的能力 第4頁:乙、分科學習應有的觀念
第5頁:丙、父母應有的態度 第6頁:丁、輔導孩子做好生涯規劃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