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五八、隴西風土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八、隴西風土
  
  四月三十日,星期二。
  
  甘肅省在隴山之西,故稱隴西,又名隴右。
  
  四月二十八日的晚上,我們是住在拉卜楞寺附近的「夏河賓館」。該館有西式和藏式兩棟不同建築,為了體驗藏人的生活環境,所以我們選擇了藏式的一棟。發現它和西藏的貴族所住的四合院相同,而且不論牆壁、門窗、天花板,都有西藏式的油彩、壁畫、裝飾,室內也有暖氣,住來應該相當舒適。可是,不知是西藏的風俗,還是旅館為了節省能源的原因,到了晚上六點以後,就停止了暖氣和熱水的供應。可是那晚,室外的溫度雖然未到冰點,已是相當的冷,我只好穿上所有的衣服,蓋著旅館的被子,睡睡醒醒,過了一夜。這使我想到,曾經讀過一部西藏的大修行者,《密勒日巴傳》中所說的密勒日巴,經常赤身裸體在西藏的山區修行,不知他是怎麼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寒冬季節?幸好,我們在夏河僅住一晚,於四月二十九日的下午,又第三度回到了蘭州巿的寧臥莊賓館。
  
  四月三十日的上午八點四十分,甘肅省建設委員會主任宋春華、副主任董學奎、甘肅省城巿規畫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趙金銘,三人連袂到賓館相訪。宋先生是甘肅省建設部門的最高主管,他送了我們每人一對酒泉的特產「夜光杯」,一冊《蘭州現代雕塑集》,給我個人還特別增加一份禮物,是武威縣古雷臺出土的「馬踏飛燕」銅雕仿製品。然後他聽說我們還沒有去看蘭州博物館,而且在下午一點,必須趕到蘭州機場,準備飛往廣州,所以把他自己要坐去上班的座車,讓了給我,這份情意使我受之有愧,雖經一再推辭,還是讓我上了車子。
  
  我們在蘭州博物館,雖然是走馬看花,卻已開了不少眼界。
  
  在館內回顧甘肅的歷史,那兒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許多遺跡。西元前二二○年,秦始皇曾出巡隴西,漢朝開始在甘肅的境內出現了「絲綢之路」,當時隨著「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商隊來往,也有不少東西方的高僧往來其間。可是西漢有匈奴、羌亂;在魏晉南北朝三百年間,有氐、羌、匈奴、鮮卑,以及河西五涼與西秦,紛紛在絲路之上建國亡國。
  
  從秦漢乃至宋明,為了經略西域,安定邊陲,爭戰連年,往往有之,故有唐人李華寫出〈弔古戰場文〉,開頭就描寫沙場情況︰「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又說︰「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鋋亡群。」這是說,這個戰場是在西北邊疆,一望無際的沙漠地帶。不見人煙的嚴酷自然環境下,連鳥獸都不見一隻。
  
  這一次我們在那兒所見的黃土高原及沙漠地帶,雖然沒有戰火,自然的環境卻沒有改變多少。記得在去莫高窟的路上,就遇到一股一股的狂風,捲起一陣一陣的黃沙,從車窗向外看,是一幅如霧如雲的景象。在嘉峪關機場起飛之後,也看到一股百多丈高的沙漠雲,灰濛濛地在半空中迅速移動。這種狂風、飛沙、黃雲、灰霧的景觀,遠看果然壯觀,身處其中,豈會好玩?所以在西北地區,縱然蘭州、敦煌那樣的綠洲中,天上的飛鳥也非常稀少。
  
  由於邊亂,故在唐代也出了四位著名邊塞詩人。玄宗開元及天寶年間(西元七一三─七五五年),出了王維、岑參、高適;德宗之世又有李益。他們都在甘肅邊塞,留下了許多名篇。另有一位也是玄宗時代的大詩人王翰,他所寫的〈涼州詞〉,在中國傳誦的最為普遍,那是一首七言絕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跟〈弔古戰場文﹀同樣是反對戰爭、祈望和平的不朽之作。
  
  我們在博物館,也注意到了甘肅的特產。
  
  在隴南的山區,盛產三百多種中藥材,例如當歸、黨參、黃耆、天麻、杜仲等,皆以優異的品質而聞名。
  
  有一樣甘肅的特產,對我們吃素的人來說,非常熟悉,但也相當陌生,那就是「髮菜」。
  
  我們生長在中國南方的人,以及星馬及至海外各地的華人,一般多認為它跟海藻中的頭毛菜,閩南語叫「紅毛苔」是親家,應該是屬於海產。想不到在蘭州博物館,陳列有髮菜的標本,而且說明是產於甘肅沙漠,它的主要產區是靠近騰格里大沙漠的古浪、永昌、景泰、靖遠等縣。這些沙漠荒原上的氣候乾燥,雨量很少,野草稀疏,卻是髮菜的重要產地。
  
  髮菜大多生長在荒野中的草叢間、砂磧旁,夏季遇雨,便是髮菜生長的旺期。
  
  髮菜的確是藻類植物,和海帶、紫菜等相似,不過它是陸生,而且生於沙漠。它的生理構造簡單,卻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據說,每一百公克含有蛋白質二公克左右,鐵質二百毫克左右,還有碳水化合物、鈣、磷、碘等人體所需的養分。對於高血壓、甲狀腺腫、營養不良、佝僂病、產後血虧等病症,具有高度的療效。因為它有清熱、利尿、解毒、補血等功能。
  
  我又在甘肅各地的砂磧之中,經常見到一種灌木科的帶刺植物,類似枸杞,但是它的名叫「沙棘」,這種植物耐寒抗旱,幾乎見土就生,而且繁殖迅速,會結一種小漿果,採收榨汁,加工製造成為一種飲料,名為「沙棘汽水」,有解渴、提神、消暑的功能。
  
  我們所見巿上的奇異果,大家知道是從紐西蘭進口的,想不到蘭州博物館也有它的照片說明。原來它的中國名字叫作「彌猴桃」。在甘肅的隴南山區,氣候乾燥,雨量充沛,是它的盛產地。果實大者供生食,小者製果醬或釀酒。它的別名叫作「軟棗」或「狗棗」,目前全世界有五十四種彌猴桃,中國就有五十二種,在隴南山區多半都找得到。
  
  據說每一百克彌猴桃含有維他命C一百到四百毫克,超過蘋果、梨、葡萄等十幾倍到幾十倍。含有高度的葡萄糖和果糖,含有維他命D、脂肪、蛋白質,以及鐵、鈣、鎂、鉀等礦物質和多種胺基酸。
  
  我在沙漠中另又見到一種叫作「青刺」的植物,在蘭州博物館內也有標本。顧名思義,是一種青綠色的灌木科植物,它的俗名叫作「駱駝草」。它雖滿身是刺,對於在沙漠中旅行的駱駝而言,不論或青或枯,都是美味的食物。
  
  甘肅的特產尚有許多,僅擇其有趣和新鮮者,舉例如上。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建設法鼓山
第3頁:二、佛教協會與建設部 第4頁:三、先考察法鼓山
第5頁:四、三次預備會議 第6頁:五、啟程那天是大凶
第7頁:六、迎接的人員 第8頁:七、佛樂迎賓
第9頁:八、林子青居士 第10頁:九、全真教的白雲觀
第11頁:一○、中國佛學院 第12頁:一一、趙樸初居士
第13頁:一二、潭柘寺 第14頁:一三、戒壇寺
第15頁:一四、香山飯店 第16頁:一五、建設部談建設
第17頁:一六、雲居寺.石經山 第18頁:一七、頤和園的群賢會
第19頁:一八、北京的故宮 第20頁:一九、琉璃廠.王府井
第21頁:二○、太原的崇善寺 第22頁:二一、南禪寺
第23頁:二二、佛光寺 第24頁:二三、金閣寺
第25頁:二四、臺懷鎮 第26頁:二五、顯通寺
第27頁:二六、菩薩頂 第28頁:二七、殊像寺
第29頁:二八、廣濟茅蓬 第30頁:二九、普化寺
第31頁:三○、古建築與法鼓山 第32頁:三一、火宅清涼
第33頁:三二、鎮海寺 第34頁:三三、塞上行
第35頁:三四、大同在雲中 第36頁:三五、曇曜法師
第37頁:三六、雲岡石窟 第38頁:三七、善化寺
第39頁:三八、上下華嚴寺 第40頁:三九、飛到蘭州
第41頁:四○、五泉山濬源寺 第42頁:四一、敦煌
第43頁:四二、鳴沙山.月牙泉 第44頁:四三、莫高窟
第45頁:四四、敦煌的佛教 第46頁:四五、藝術的天堂
第47頁:四六、天水 第48頁:四七、麥積山
第49頁:四八、南郭寺 第50頁:四九、行行復行行
第51頁:五○、拉卜楞寺 第52頁:五一、六大學院
第53頁:五二、密教的特色 第54頁:五三、貢唐倉活佛
第55頁:五四、拉卜楞寺的建築 第56頁:五五、拉卜楞寺的佛像佛畫
第57頁:五六、酥油塑像館 第58頁:五七、西藏民族.西藏佛教
第59頁:五八、隴西風土 第60頁:五九、逢凶化吉
第61頁:六○、感謝.祝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