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五四、拉卜楞寺的建築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四、拉卜楞寺的建築
  
  拉卜楞寺的總平面,略呈東西橫向的橢圓形,長軸一千一百餘米,短軸六百餘米。其建築的類型,主要有四︰(一)學院,(二)佛殿,(三)活佛府邸,(四)普通的僧舍。此外還有附屬的佛塔、藏經殿、印經院、經輪房、經輪廊等建築。在一九五○年代的該寺,有學院六座,佛殿三十座,活佛府邸三、四十個院,僧舍五百餘院,共有一萬餘間。文革時期,該寺遭到嚴重破壞。從一九七○年代之末,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及重建。現有的建築,則為學院六座,佛殿七座,活佛府邸不到十個院,普通僧舍約二百餘院。
  
  現在分類介紹如下︰
  
  學院︰學院的主要建築,取中軸對稱布局,自前而後,由前門(或前殿)、廊院、經堂和緊附在經堂後面的後殿組成。經堂是學院的主要建築,在學院附近,還有夏季講經院和廚房,有時在學院外還另建護法殿。各學院的形制,大同小異,只是規模大小不同。六院之中以聞思學院最大,也是全寺的中心;該院坐北向南,基地北高南低,院前是一片大廣場。前殿是漢式歇山頂樓房,東西面闊七間,廊院進深共約五十米,院內沒有綠化,地面滿砌青石板。它的經堂,前廊面闊九間二十八米,略呈橫長方形,四面厚牆圍繞,不開窗,只在左右牆前端,各開一個通向院外的門。經堂內部排成邊長三點一七米的正方形網格,東西十五間,南北十一間,共一百四十根內柱。在四壁另有附壁柱。殿內面積近一千七百平方米,可容五千人同時誦經。經堂全為平頂,高五米,但在中部進深三間,面闊九間的範圍內木柱加高,抬起平頂,利用平頂的高差,在高處開側窗採光。
  
  佛殿︰拉卜楞寺現存有十座佛殿,依形制不同,大體可分二類︰1.是典型的佛殿,平面大致是方型,前部有幾次向外凸出,體形方正如印,後部則有一、兩次高起。此如彌勒殿、宗喀巴殿、獅子吼殿、白傘蓋殿皆屬之,其內部空間布置,大致相同。2.是很像活佛府邸的樓房,平面多為長方形,沒有外凸的部分,體形為橫長六面體,也沒有特別強調高起。此如夏卜丹殿、白度母殿、文殊殿等皆屬之。
  
  活佛府邸︰活佛府邸的藏音為「昂欠」,是高層活佛們自己建造的宅院。據說拉卜楞寺最盛時期,曾有三、四十座「昂欠」,其中以嘉木樣的「拉章」規模最大;「拉章」是嘉木樣活佛府邸的專稱。又以貢唐倉活佛的府邸最華麗,院內還有全國最大的露天銅質鎏金的貢唐倉骨塔,可惜都已被毀。

  

  ▲寺院下部的僧舍群。

  

  ▲拉章宮的釋迦牟尼佛殿外景。
  
  僧舍及其他︰僧舍是普通僧侶居住的小院。拉卜楞寺的僧侶,許有私人財產,經濟獨立。一般僧侶都有屬於自己的僧舍,都是一些單層平頂小屋,低矮、清潔、明亮。每院居住三、四人或更多。按照格魯派的規矩,僧舍不許建造樓房,也不准彩繪油漆,院中不得栽樹。許多小院連成大片,以小巷間隔,小巷的盡頭,常以寺院中心的高大建築為其對景。

  

  ▲釋迦佛殿廡廊下的銅質嘛呢經輪。
  
  另有瓶式白色的佛塔兩座。還有辯經壇、轉經房和轉經廊,都是藏傳佛教寺院的特色。轉經廊又叫嘛呢噶拉廊,原來共有五百多間,從東、南、西三面,環繞在寺的外圍,即為寺的圍牆,廊向外開敞,廊內密置經筒,在廊的轉角處及寺院的各個入口處,即見轉經房,轉經房是一座座不大的方形建築,中置大轉經筒一個,寺外周圍有一圈環路。信眾們常沿此路右旋迴行,成群結隊的轉經。我們看到在拉章宮的釋迦佛殿廡廊下也有一排銅質嘛呢經輪,信徒們依次撥轉著,也看到不少信徒在各院和殿之外圍的石板砌成的迴廊上,一步一個大禮拜,周匝圍繞。也看到在各院的前庭走廊有男女大小的信徒,做大禮拜,每拜必如樹倒山崩,砰然作響。乃至一兩歲的幼兒,都能非常虔誠地跟著他們的父母禮拜。

  

  ▲聞思學院大經堂正殿門廊及前庭院。
  
  為了介紹拉卜楞寺的主要建築及其配置布局,謹依據《拉卜楞寺》一書所收蕭默的〈拉卜楞寺的建築藝術〉一文所製各種圖式陳列如下: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建設法鼓山
第3頁:二、佛教協會與建設部 第4頁:三、先考察法鼓山
第5頁:四、三次預備會議 第6頁:五、啟程那天是大凶
第7頁:六、迎接的人員 第8頁:七、佛樂迎賓
第9頁:八、林子青居士 第10頁:九、全真教的白雲觀
第11頁:一○、中國佛學院 第12頁:一一、趙樸初居士
第13頁:一二、潭柘寺 第14頁:一三、戒壇寺
第15頁:一四、香山飯店 第16頁:一五、建設部談建設
第17頁:一六、雲居寺.石經山 第18頁:一七、頤和園的群賢會
第19頁:一八、北京的故宮 第20頁:一九、琉璃廠.王府井
第21頁:二○、太原的崇善寺 第22頁:二一、南禪寺
第23頁:二二、佛光寺 第24頁:二三、金閣寺
第25頁:二四、臺懷鎮 第26頁:二五、顯通寺
第27頁:二六、菩薩頂 第28頁:二七、殊像寺
第29頁:二八、廣濟茅蓬 第30頁:二九、普化寺
第31頁:三○、古建築與法鼓山 第32頁:三一、火宅清涼
第33頁:三二、鎮海寺 第34頁:三三、塞上行
第35頁:三四、大同在雲中 第36頁:三五、曇曜法師
第37頁:三六、雲岡石窟 第38頁:三七、善化寺
第39頁:三八、上下華嚴寺 第40頁:三九、飛到蘭州
第41頁:四○、五泉山濬源寺 第42頁:四一、敦煌
第43頁:四二、鳴沙山.月牙泉 第44頁:四三、莫高窟
第45頁:四四、敦煌的佛教 第46頁:四五、藝術的天堂
第47頁:四六、天水 第48頁:四七、麥積山
第49頁:四八、南郭寺 第50頁:四九、行行復行行
第51頁:五○、拉卜楞寺 第52頁:五一、六大學院
第53頁:五二、密教的特色 第54頁:五三、貢唐倉活佛
第55頁:五四、拉卜楞寺的建築 第56頁:五五、拉卜楞寺的佛像佛畫
第57頁:五六、酥油塑像館 第58頁:五七、西藏民族.西藏佛教
第59頁:五八、隴西風土 第60頁:五九、逢凶化吉
第61頁:六○、感謝.祝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