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四七、麥積山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七、麥積山
  
  四月二十六日,星期五。
  
  天水巿有兩個特區,一個是工商業的秦州區,一個是農村的北通區。我們住的城巿屬秦州區,麥積山則在北通區。
  
  麥積山,位於天水巿東南四十五公里的群山之中,海拔一千七百四十二米。由於此山是自平地崛起的一峯,狀如農村的麥堆,故名麥積山。因其石窟藝術的豐富而聞名於世,被譽為中國四大石窟的第四位。
  
  我們上午九點半,到達該地,拜訪麥積山研究所所長李西民,是一位畫家,接任才一年,他向我們做了二十分鐘的簡報。他說︰一九五四年設立了「麥積山保管所」,一九六一年大陸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出巨款,對山體進行了為時八年的維修加固工程。一九八四年成立了「麥積山研究所」,並於同年對外開放。該所現有工作人員一百多人。
  
  根據史書記載,西秦時代(西元三八五─四三一年)著名的禪僧玄高及曇弘,曾在此講學。《梁高僧傳》卷一一的﹁玄高傳﹂有云︰「高乃杖策西秦,隱居麥積山,山學百餘人,崇其義訓,稟其禪道。時有長安沙門釋曇弘,秦地高僧,隱在此山,與高相會。」等語。

  

  ▲狀如農村麥堆的麥積山。

  

  ▲麥積山第十三窟的摩崖露天西方三聖石雕巨像。
  
  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大興崖閣,塑造佛像。經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都曾不斷開鑿和重修。歷代雖遭地震、火災的破壞,迄今仍保全了一百九十四窟,泥塑、石刻七千餘件,壁畫千餘平方米。開鑿於北朝的崖閣,有八座。李所長特別強調麥積山處於地震帶上,崖面震塌而泥塑佛像暴露於風雨之中,然從北周以來,塑像被風化者甚少,神態依舊栩栩如生,表層光潤,猶如生人。因為北周的塑像,特別講究製泥工程,它的處方是︰三合土、料薑石、雞蛋清、糯米汁、棉花、麻布、絲綢。所謂料薑石是農民用來做灶臺的,其防水功能很強。另外從北魏起,就已知道用鋼筋做手指及飄帶的塑骨,身體及手臂的塑胚,則用堅固的木結構。從麥積山石窟所見歷代塑像的製造過程而言,非常科學,早已具備了防風、防水、防震等的工程處理。
  
  麥積山的唐代塑像,由於屢次地震而毀壞了不少。北宋曾經大修,同時加上棧道。南宋曾因金兀朮之亂,麥積山遭到兵火,直到現在還可以看到當時火燒的殘跡。

  

  ▲西魏維摩詰泥塑像。
  
  從資料顯示,麥積山金山石窟高約一百四十二米,山頂建一磚塔。西魏文帝大統元年(西元五三五年)再修崖閣,重興寺宇。大統二年,秦州刺史武都王戊,再建石窟。最重要的是西魏文帝大統五年,由於皇后乙弗氏的去世,即在麥積山鑿崖為龕而葬,號為「寂陵」;北周武帝的保定至天和年間(西元五六一─五七一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在麥積山建七佛龕。隋文帝(西元五八一─六○四年)亦曾在此修窟建塔。

  

  ▲一三三窟接引佛像高約三點五米。
  
  歷代類此的開崖造像,大都在距山基二十至三十米和七十至八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之上,層層相疊,上下錯落,形如蜂巢。窟與窟之間,用梯及棧道相連。現在我們所見的編號第十三窟,是以露出崖外的西方三聖為中心,而分成東崖與西崖兩個部分。西方三聖的主像,阿彌陀佛,高約十六米,是隋代的雕刻。
  
  我們分作上下午兩個時段,進入洞窟區參觀。上午由一位賀小姐做嚮導,下午則是李所長親自陪同。現在把我們所見的石窟編號,以參觀的先後,介紹如下︰

  

  ▲此尊北魏泥塑佛像有東方蒙娜麗莎之稱(四四窟)。

  

  ▲西魏泥塑。
  
  上午參觀了十五窟︰三號、四號、五號、一三五號、一三三號、一四一號、一四八號、一四六號、一四七號、一六八號、一五五號、一三○號、一二九號、九一號、九三號。
  
  下午參觀了二十窟︰一六五號、七五號、六二號、六○號、一九一號、四三號、四四號、二四號、二三號、二二號、二○號、二八號、一六號、一七二號、一五號、一四號、二七號、二六號、三六號、三七號。
  
  共計參觀了三十五窟。麥積山的石窟,主要是泥塑,壁畫很少。由於朝代的不同,泥塑的風格各異。從北朝的「秀骨清像」,到隋唐的「豐滿圓潤」,而至宋朝的「吊眉、細長眼、垂膽鼻、櫻桃唇」,都各有其優點,藝術界的人士,多半比較偏愛北朝精品,其中特別是四十三窟,魏后乙弗氏墓龕內的塑像,非常慈祥、柔美。而第四十四窟的一尊坐姿像,面帶微笑,造型優美,衣紋線條流暢,故被近人稱為東方蒙娜麗莎。第一百三十三窟的接引佛像,高約三點五米,站在蓮花臺上,上身向前微傾,兩目以關懷的神情向下俯視,左手掌心向上微微抬起,食指向下;右手半招,手掌朝下,就在右掌之下,半米左右的地方,站著一尊約一點五米高而表情恭順,面帶智慧微笑的比丘像,這也是令人非常感動的一組。
  
  在宋代,麥積山石窟崖,還有木構寺院,石窟本來是供人朝山膜拜、恭敬供養、修行弘化的地方。因此,在文獻中稱為麥積山寺,至今仍有巨大的石窟,同時可容納數百人入內瞻禮。可見古時鑿窟塑像的目的,不是供人當作藝術品來欣賞的。
  
  關於麥積山石窟的內容,可以參考天水麥積山保管所暨麥積山藝術研究會出版的《麥積山石窟資料匯編》(一九八○年三月出版)。
  
  不過,我想介紹一下,麥積山石窟建築的類型名稱,有如下的幾種︰1.崖閣,也就是石造的佛閣;2.人字坡頂廊;3.摩崖龕,就是以石崖造佛龕;4.棧閣,就是木造於崖外的棧道樓閣;5.拱楣穹頂型窟;6.人字坡窟頂;7.摩崖大造像,那就是編號第十三窟的西方三聖露天大佛像;8.方楣稜錐頂型窟;9.稜錐頂型窟;10.方楣平頂窟;11.方楣覆斗藻井型窟;12.覆斗藻井型窟;13.拱楣;14.方楣藻井型與覆斗藻井混合。總結而言,在以上各種建築類型之中,以「摩崖龕」數量最多,其次是「崖閣」,從這些洞窟造型,也可以看出歷代古建築物式樣的演變軌跡。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建設法鼓山
第3頁:二、佛教協會與建設部 第4頁:三、先考察法鼓山
第5頁:四、三次預備會議 第6頁:五、啟程那天是大凶
第7頁:六、迎接的人員 第8頁:七、佛樂迎賓
第9頁:八、林子青居士 第10頁:九、全真教的白雲觀
第11頁:一○、中國佛學院 第12頁:一一、趙樸初居士
第13頁:一二、潭柘寺 第14頁:一三、戒壇寺
第15頁:一四、香山飯店 第16頁:一五、建設部談建設
第17頁:一六、雲居寺.石經山 第18頁:一七、頤和園的群賢會
第19頁:一八、北京的故宮 第20頁:一九、琉璃廠.王府井
第21頁:二○、太原的崇善寺 第22頁:二一、南禪寺
第23頁:二二、佛光寺 第24頁:二三、金閣寺
第25頁:二四、臺懷鎮 第26頁:二五、顯通寺
第27頁:二六、菩薩頂 第28頁:二七、殊像寺
第29頁:二八、廣濟茅蓬 第30頁:二九、普化寺
第31頁:三○、古建築與法鼓山 第32頁:三一、火宅清涼
第33頁:三二、鎮海寺 第34頁:三三、塞上行
第35頁:三四、大同在雲中 第36頁:三五、曇曜法師
第37頁:三六、雲岡石窟 第38頁:三七、善化寺
第39頁:三八、上下華嚴寺 第40頁:三九、飛到蘭州
第41頁:四○、五泉山濬源寺 第42頁:四一、敦煌
第43頁:四二、鳴沙山.月牙泉 第44頁:四三、莫高窟
第45頁:四四、敦煌的佛教 第46頁:四五、藝術的天堂
第47頁:四六、天水 第48頁:四七、麥積山
第49頁:四八、南郭寺 第50頁:四九、行行復行行
第51頁:五○、拉卜楞寺 第52頁:五一、六大學院
第53頁:五二、密教的特色 第54頁:五三、貢唐倉活佛
第55頁:五四、拉卜楞寺的建築 第56頁:五五、拉卜楞寺的佛像佛畫
第57頁:五六、酥油塑像館 第58頁:五七、西藏民族.西藏佛教
第59頁:五八、隴西風土 第60頁:五九、逢凶化吉
第61頁:六○、感謝.祝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