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三六、雲岡石窟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六、雲岡石窟
  
  這回我們到雲岡參觀之時,從第五至第十窟本來都上了鎖,不准參觀,對於我們,則特別通融,逐洞啟鎖,讓我們依次觀覽。
  
  雲岡石窟,右至左,依序編號,小洞不算,主要者一共二十一窟。第一及第二窟,中央各雕一座方塔,塔柱直托窟頂,故稱塔洞。第一窟後壁的主像是彌勒;第二窟的北壁有泉水,經南壁流出,故有「寒泉洞」之稱。因為該兩石窟距離進門接待的地方太遠,我們沒有去參觀。
  
  我們進門之處,是第三窟,在窟前已用木構的建築以兩棟三層的樓閣形式把石窟的進門處遮蓋起來。遠看像是一座古建的廟宇。
  
  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的斷崖高二十五米,洞內寬四十三米,中上部鑿有十二個長方形透光的石洞門,該窟分為前後兩室,前室非常寬廣,後室雕刻一佛二菩薩像,主像高約十米。據學者們推測,這座大石窟可能就是曇曜法師當年譯經弘法之處。不過後室的雕像應該是隋唐的作品。
  
  第四窟的平面成矩形,中央雕一方形的立柱,柱身也有雕刻,東壁則有交腳而坐的彌勒像,保存尚算完整。

  

  ▲雲岡石窟入口處。
  
  第五窟與第六窟從外邊看是一座雙窟,兩窟前五間為四層繞廊樓閣,是清世祖順治八年(西元一六五一年),木結構的重建。第五窟內的主像是釋迦牟尼佛,高達十七米,是雲岡最大的佛像。據說該像的膝上可容納一百二十個人,一隻腳上可站十二個人。在窟中雕造這樣巨大的石像,據專家研究是從上而下,從外而向內鑿孔,層層雕琢。拱門兩側刻有釋迦、多寶二佛在菩提樹下對坐,其頂部是浮雕飛天,這是《法華經‧見寶塔品》的故事。
  
  第六窟內,雕飾富麗,被譽為「雲岡第一偉觀」,保存也最為完整,窟中央是連接窟頂的兩層方形塔柱,高十五米,每層四面雕有佛像。上層四角各雕九層出檐小塔,窟頂刻有三十三天主,在東、南、西壁的中下部和塔柱的四面,雕刻釋迦牟尼佛從誕生到成佛的事蹟故事圖,共有十七組的連環浮雕,製作精巧,主題突出,形像鮮明。

  

  ▲第十三窟巨型彌勒雕像的左手下方有一尊托臂力士像。
  
  第七窟與第八窟,從外表看也是一個雙窟,不過窟內以洞門相連,都有前後兩室。第七窟南壁的拱門上,有六尊菩薩,形像優美逼真,窟頂有八個浮雕飛天,姿態輕盈,富於動感,這是雲岡現存二千四百四十一個飛天中的一部分。
  
  第八窟的門拱兩側,刻有五頭六臂乘孔雀的鳩摩羅天像,和三首八臂騎白牛的摩醯首羅天像,這是雲岡石雕中罕見的藝術珍品,富有北印犍陀羅雕像的風味,多少也帶著希臘古雕的氣韻。
  
  從第九窟至第十三窟,儘管其形像的製作各異,保存的都較完好,又被清代施以彩繪,看來異常華麗,故被俗稱為「五華洞」。它代表著印度與中國兩種文化結合而出現的新形式。
  
  第九窟的前室東西兩壁,雕出三間仿木構建築的佛龕,它可讓我們見到北魏時代的建築模式。西壁和北壁的下層帶狀的浮雕,是「睒子本生」故事圖一套五組。窟頂的東西兩端,有飛天托蓮。後室的南壁第四層,有釋迦牟尼佛說法像。
  
  第十窟是與第九窟同時開鑿的雙窟,也分前後兩室,後室門拱上部的須彌山圖案,花紋雕飾,大方精美,結構嚴密,富於變化,後室南壁第十層,降魔成道圖也極為生動,前室頂上藻井飛天,體態優美。其前室明窗上部的石雕佛群,玲瓏精巧,構圖繁複。
  
  第十一窟的中央有直達窟頂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是菩薩像,周壁佛龕滿刻佛像千尊。西壁中層,刻有雙樹之下的涅槃圖。
  
  第十二窟的北壁最上層,自西向東雕刻了很多手持各種樂器的伎樂天人,他們手執弦、管、打擊等樂器︰簫、鼓、排簫、琵琶、橫笛、琴、篳篥、箜篌、細腰鼓、叉嘴笛、鑼、螺等四十八件共十四種。神情各異,形像生動。這些古典樂器,為中國的音樂史,提供了重要資料。導遊人員說,有人把這第十二窟形容成為「無聲的演唱會」。
  
  第十三窟的正中主像,是菩薩裝的交腳彌勒,高有十三米。它的特色是在右臂與腿之間所雕的托臂力士像,其在美學上起了陪襯裝飾作用,又在力學上產生了支撐作用。據說那條彌勒的右臂,重有一千公斤。此窟東壁為北魏的原雕,西壁是後世補泥彩繪,南壁七尊立佛及東壁下部供養天人,乃為此窟的精品。特別是龕內有龕,每龕中有一佛或兩佛,及一佛兩脇侍等。雕工十分的細緻生動。
  
  第十四窟的雕像多已風化。在西壁上部,尚存有部分造像遺跡,東側只有一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萬餘尊小佛坐像,被稱為萬佛洞。其西壁的佛龕上部,所雕飛天及佛菩薩像,也都非常精細。
  
  從十六窟到第二十窟是雲岡石窟最早開鑿的,通常稱為「曇曜五窟」。每窟中的雕像,身高都在十三米至十七米之間。第十六窟的主像是釋迦主像,胸前有帶繫結,上身還算完整,自腰部以下多已風化,它的形像服飾等的雕刻,都接近印度和中亞的雕像,不大追求細部,只抓住主要的形態及精神。
  
  第十七窟的正中主像,是交腳彌勒佛,倚於須彌座上,面部表層已有些許剝落。東西兩壁各有佛龕。

  

  ▲雲岡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
  
  第十八窟的正中主像,高達十五米多,袒露右臂,身披千佛袈裟,衣紋流暢,線條逼真,刻化細膩,這是所有雲岡石窟之中唯一身披千佛衣的大佛像。頂上有寶蓋,兩側有大小不等的弟子及菩薩雕像,面貌都很清晰完整。
  
  第十九窟的坐姿主像高達十六點八米,是雲岡石窟中第二尊最大的佛像。下巴及左耳已有殘缺。
  
  第二十窟的窟面已經崩塌,巨大的坐姿佛像及兩旁的脇侍佛像幾乎已完全露天,它的臉形豐滿圓潤,雙耳垂肩,兩目有神,面容慈祥,身姿挺拔,剛健雄渾,是雲岡石窟中最富有親和力及代表性的佛像。

  

  ▲此窟被鑿掉的三尊佛像,現在美國波士頓。
  
  在我們的參觀過程中,看到了不少北魏和唐代的建築模型,有雙檐但多半是單檐歇山頂、樑、椽、枋以及斗拱,特別是拱頂的藻井,在簡單中看出繁複。
  
  在第十三窟前側,作為影壁裝飾的崖壁,原來雕有九龕九尊佛像,現在只剩下六尊,還有三尊現在已流落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但是別想能把它們要回來,人家是以高價標購回去的,並且還有正式的文件證明。若要追究,究竟是那一位於那一年那月,在雲岡鑿下了這三尊佛像,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其實,在龍門和敦煌等的石窟,也曾發生過很多類似的案件。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建設法鼓山
第3頁:二、佛教協會與建設部 第4頁:三、先考察法鼓山
第5頁:四、三次預備會議 第6頁:五、啟程那天是大凶
第7頁:六、迎接的人員 第8頁:七、佛樂迎賓
第9頁:八、林子青居士 第10頁:九、全真教的白雲觀
第11頁:一○、中國佛學院 第12頁:一一、趙樸初居士
第13頁:一二、潭柘寺 第14頁:一三、戒壇寺
第15頁:一四、香山飯店 第16頁:一五、建設部談建設
第17頁:一六、雲居寺.石經山 第18頁:一七、頤和園的群賢會
第19頁:一八、北京的故宮 第20頁:一九、琉璃廠.王府井
第21頁:二○、太原的崇善寺 第22頁:二一、南禪寺
第23頁:二二、佛光寺 第24頁:二三、金閣寺
第25頁:二四、臺懷鎮 第26頁:二五、顯通寺
第27頁:二六、菩薩頂 第28頁:二七、殊像寺
第29頁:二八、廣濟茅蓬 第30頁:二九、普化寺
第31頁:三○、古建築與法鼓山 第32頁:三一、火宅清涼
第33頁:三二、鎮海寺 第34頁:三三、塞上行
第35頁:三四、大同在雲中 第36頁:三五、曇曜法師
第37頁:三六、雲岡石窟 第38頁:三七、善化寺
第39頁:三八、上下華嚴寺 第40頁:三九、飛到蘭州
第41頁:四○、五泉山濬源寺 第42頁:四一、敦煌
第43頁:四二、鳴沙山.月牙泉 第44頁:四三、莫高窟
第45頁:四四、敦煌的佛教 第46頁:四五、藝術的天堂
第47頁:四六、天水 第48頁:四七、麥積山
第49頁:四八、南郭寺 第50頁:四九、行行復行行
第51頁:五○、拉卜楞寺 第52頁:五一、六大學院
第53頁:五二、密教的特色 第54頁:五三、貢唐倉活佛
第55頁:五四、拉卜楞寺的建築 第56頁:五五、拉卜楞寺的佛像佛畫
第57頁:五六、酥油塑像館 第58頁:五七、西藏民族.西藏佛教
第59頁:五八、隴西風土 第60頁:五九、逢凶化吉
第61頁:六○、感謝.祝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