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三一、火宅清涼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一、火宅清涼
  
  討論會解散之時,已近晚上十點,我想打坐幾十分鐘,好讓身心休息一下。可是坐下之後,身體雖然不動,頭腦卻沒有停頓,有許多問題,盤旋在我的腦際,浮動隱現。
  
  參觀了十四處佛教的古道場,每一處都代表著許多佛教徒的虔誠、精進的信心和願心,還得加上主其事者的睿智及恆心。我們參觀北京戒壇寺時,那位屠舜耕先生就曾提醒我一個觀念︰每座寺院的創建或重建,都有一位主要的負責人,這些殿堂、樓閣、布局、設計,乃至於一磚、一瓦的選購,都是出於那位負責人的精心構思,他們雖不是建築家,卻是結合著多方面的建築知識和佛教的理念而完成的。屠先生每每讚歎那些開山建寺的僧人。
  
  這使我想到,在晉譯《華嚴經》卷第十〈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所說︰「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世界本來無一法可見,由於我們有心,所以創造了一切現象。凡夫以煩惱製造了苦樂無常的三界火宅;聖者以慈悲建設了廣度眾生的清涼世界。因此,每一座寺院,都在三界的火宅之中,一宅一宅的建立起來,也在三界的火宅之中,一處一處的遭到破壞摧毀;時時有人建寺,處處有人破壞。對我們凡夫而言,建立弘法修道的佛寺,乃為非常可喜的事,寺院遭受破壞,則是非常悲痛的事。但在聖者而言,生滅無常是平常事。所以,那些在此火宅之中建設清涼世界的大德高僧,一定已經知道,將來會有因緣,把他們所建的寺院摧毀破壞,但他們還是努力地建設。
  
  我又思想︰佛經之中處處都說,凡有佛經、佛塔所在之處,就有護法神王及諸大菩薩,給予呵護,所以像五臺山這樣的靈山聖境,應該受到保護。可是,從傳說的信仰而言,五臺山創建於漢明帝時代(西元五八─七五年)來華譯出《四十二章經》的迦葉摩騰之手,有史實可考者,五臺山佛教寺院的初建,也不會晚於北魏孝文帝的時代(西元四七一─四九九年),迄今已歷一千五百多年,不知道已經過多少次的兵劫水火的破毀,如果真有護法神王,菩薩感應,怎麼無法抵擋抗拒這些人為及天然的破壞和災患呢?每一座寺院的初創,既然都有靈驗事蹟發生,當在受到破壞之時,那些靈驗的力量為什麼就不出現了呢?
  
  繼而又想︰我作如此的思考,實在應該撲倒在地,痛哭流涕!自己已經身到聖地,竟還會對聖地的聖跡、靈異、感應,產生懷疑。於是,我的思緒立即迴轉,因為依據釋迦的聖教︰「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有生有滅是眾生世界,不生不滅是諸佛境界;有生有滅是三界的火宅,不生不滅是清涼的佛國。世間的眾生以善惡因緣的不平等心,為他們自己造作種種不同的環境。如果心向於清淨的善法,善根發起,即與諸佛菩薩的福智相應,便能見到諸佛菩薩及護法龍天的顯像放光;如果心向不善,惡報現前,就會遇到夜叉、羅剎、凶神、惡鬼、風捲雷殛、火燒水淹、刀砍槍戮。所以經過一次又一次滅佛的法難,遇有一波又一波的修行者們,再接再勵地建了一個道場又建一個道場。
  
  當佛法受到破壞之時,也正是人心危脆,道心墮落,社會混亂之際。每當災難過了之後,也就是惡報告一段落之時,另一個新的時代,即將跟著開始。所以,今天的五臺山經過「十年浩劫」的大破壞之後,又有漸漸復甦起來的氣象。
  
  現在,大陸政府有限度的給宗教以活動的自由,並且補助經費,重建修復具有歷史文化地位的佛教道場,那也就是為中國佛教的前途透露了再度復興的曙光。
  
  想到這兒,覺得身心非常舒泰,而對三寶無限的感恩,我就站了起來,向著顯通寺及菩薩頂的方向拜了三拜,此時也發覺我的兩頰不斷地流著欣慰和感激的熱淚。畢竟我是到了文殊菩薩的化宅五臺山,這樣的事實,若在四年以前,連做夢也無法做得到的。
  
  我正想上床休息,腦際又浮起另一個問題︰因為有人聽到我說︰「如果古人也像今人這樣,坐著轎車臥遊聖地,我相信他們是見不到文殊菩薩。」便擔心著今後再也不會有人在五臺山得到感應了,問我怎麼辦?我當時的回答是︰諸佛菩薩,無剎不現身,無處不顯靈。但得心性明淨,諸佛菩薩便會時時跟你把臂同行,何必追求有相的感應。但在心性未明之前,有相的感應依然有用,例如人在渡河之後,必須捨舟登岸,渡河之前就先否定舟楫的功用,卻是大錯。諸佛菩薩的靈異感應,能使許多人起信修行,發菩提心。時代環境雖已變遷,獲得感應經驗的基本方式,則不會有所不同。若想徒步朝山,乃至三步一拜,依舊可以照做;拜經、讀經、拜佛菩薩,今昔並無二樣。若能懇切修行,到五臺山固可獲得感應,人在五臺山的萬里之外,虔誠懇切,同樣也有感應。朝山的目的,是在巡禮菩薩的聖跡,感應當然好,未見菩薩現相,以此巡禮功德,也會增長善根,堅固信願。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建設法鼓山
第3頁:二、佛教協會與建設部 第4頁:三、先考察法鼓山
第5頁:四、三次預備會議 第6頁:五、啟程那天是大凶
第7頁:六、迎接的人員 第8頁:七、佛樂迎賓
第9頁:八、林子青居士 第10頁:九、全真教的白雲觀
第11頁:一○、中國佛學院 第12頁:一一、趙樸初居士
第13頁:一二、潭柘寺 第14頁:一三、戒壇寺
第15頁:一四、香山飯店 第16頁:一五、建設部談建設
第17頁:一六、雲居寺.石經山 第18頁:一七、頤和園的群賢會
第19頁:一八、北京的故宮 第20頁:一九、琉璃廠.王府井
第21頁:二○、太原的崇善寺 第22頁:二一、南禪寺
第23頁:二二、佛光寺 第24頁:二三、金閣寺
第25頁:二四、臺懷鎮 第26頁:二五、顯通寺
第27頁:二六、菩薩頂 第28頁:二七、殊像寺
第29頁:二八、廣濟茅蓬 第30頁:二九、普化寺
第31頁:三○、古建築與法鼓山 第32頁:三一、火宅清涼
第33頁:三二、鎮海寺 第34頁:三三、塞上行
第35頁:三四、大同在雲中 第36頁:三五、曇曜法師
第37頁:三六、雲岡石窟 第38頁:三七、善化寺
第39頁:三八、上下華嚴寺 第40頁:三九、飛到蘭州
第41頁:四○、五泉山濬源寺 第42頁:四一、敦煌
第43頁:四二、鳴沙山.月牙泉 第44頁:四三、莫高窟
第45頁:四四、敦煌的佛教 第46頁:四五、藝術的天堂
第47頁:四六、天水 第48頁:四七、麥積山
第49頁:四八、南郭寺 第50頁:四九、行行復行行
第51頁:五○、拉卜楞寺 第52頁:五一、六大學院
第53頁:五二、密教的特色 第54頁:五三、貢唐倉活佛
第55頁:五四、拉卜楞寺的建築 第56頁:五五、拉卜楞寺的佛像佛畫
第57頁:五六、酥油塑像館 第58頁:五七、西藏民族.西藏佛教
第59頁:五八、隴西風土 第60頁:五九、逢凶化吉
第61頁:六○、感謝.祝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