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二一、南禪寺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一、南禪寺
  
  我們離開崇善寺,即朝五臺山方向出發。進入了五臺縣境之時,就看到路旁有一方木牌寫著︰「已到五臺聖地,小心駕駛」意思是告訴朝聖者及遊客,從此要以虔敬心,漸漸地接近諸大寺院。
  
  根據明朝神宗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釋鎮澄編撰的《清涼山誌》有云︰「按古傳,五峯內外佛剎,凡三百餘所。」而在明朝萬曆年間,該《清涼山誌》則稱,臺內有佛剎六十八處,臺外又分東臺外九寺、南臺外九寺、西臺外九寺、北臺外九寺,共計三十六寺。臺內外合計共一百零二寺。而該《清涼山誌》獨獨遺漏了一座最古的南禪寺,所以當時五臺山,應該有一百零三寺。
  
  一九五一年大陸的文物部門,對五臺山所做的普查,則謂共有寺院一百二十二處,現在保存較好的尚有四十七處,共計殿堂、房舍五千六百三十八間,各種塑像兩萬四千一百多尊。作為珍貴的古代建築及雕塑、壁畫、經卷等文物,而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五臺山有三個寺院,那便是︰1.南禪寺,2.佛光寺,3.大顯通寺。到一九五六年的調查,漢傳的青廟九十九處,藏傳的黃廟二十五處。
  
  我們老早就知道,中國大陸有一座唐代的佛教古建築,叫作「南禪寺」,那是唯一最古一直保持完整的中國佛教建築。
  
  這座南禪寺,坐落於五臺縣境西部一條叫作小營河的左岸土丘之上。那個地方是距離東冶鎮約有七公里處的李家莊。該寺的東西兩面,山巒聳峙,在進入該寺之前的山坡下有一條清澈的小河,現在已成為人工修築的灌溉渠道。我們到達之時,沿渠的兩側,有不少村中婦女在浣衣。通過水渠就是上坡,道路雖然夠寬,路況卻是很壞,所幸我們駕駛員的駕駛技術很好,總算在大顛小簸的情況下到了寺前。這是一座古寺也有點像是一座荒寺,平常寺門緊閉,沒有香客也沒有遊客,只有一位八十多歲的管理員和他一位四十多歲的兒子在那兒照顧,當我們到達之時,既有京陪又有省陪再加上縣陪,浩浩蕩蕩二十多人,因為該寺簡陋,僅僅開門迎客,沒有接待奉茶。那位中年管理員,雖非僧人,見到了我,還是含笑合掌為禮,該是一位佛教信徒。在寺側的牆上,有一方該寺的簡介,上面寫著︰「南禪寺位於五臺縣城南二十二公里李家莊西側。寺坐北朝南,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築,圍成一個四合院形式。東側房院是遊客休息之所。大佛殿創建年代不詳,平樑下保存有墨書題記,足證重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西元七八二年),其餘殿宇為明清建築。晚唐時武宗(西元八四一─八四六年)『會昌滅法』,佛寺大都被毀,南禪寺地處偏僻,倖免毀壞,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唐代木構建築。於一九六一年國務院批准並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因年久失修,大殿部分構木彎垂劈裂,樑架歪閃,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五年照原貌原構,進行了翻修。使這座唐代木構建築,更加整飾清潔,古樸挺拔。使千年古剎放射出了更加絢麗的光彩。」

  

  ▲五臺山南禪寺大殿─中國現存最古的唐代建築。

  

  ▲南禪寺的山門。

  

  ▲南禪寺唐朝泥塑釋迦牟尼佛像高達屋頂二樑。
  
  南禪寺之所以歷經一千二百多年還能不受破壞,正是因為「地處偏僻」,故在大陸的文革期間,也沒有受到損壞。該寺東西寬五十一點三米,南北長六十米,總面積僅有三千零七十八平方米,是很小的一個寺院。它的主要古建築,就是大殿,一共三間,是單檐歇山頂,通面寬十一點六二米,進深九點九米,平面略近方形,殿內沒有柱子,頂上沒有天花板。殿的四周柱子是微向內傾的側角式,角柱是稍高的坐起式。因此而增加了建築物的穩定性,其造型雄渾古樸,坡度緩和的屋頂,粗壯簡練的斗拱等,都是唐代建築的特徵。
  
  殿內有一個長八點一四米,寬六點三米的大佛壇,分布陳列著佛、菩薩、天王等塑像十七尊。主像釋迦牟尼佛居中,相當高大,背光高及屋頂的二樑。兩側文殊、普賢,以及天王、菩薩、羅漢弟子等,有坐有立。這些泥塑像的姿勢自然,面容豐滿,特別是供養菩薩和身側的拜佛童子像,形象生動,雖經後代的裝修,依然保持了唐塑的風貌。
  
  該寺尚有唐代雕刻石獅子和石塔。石獅為二獅爭鬥之狀,極為生動。石塔底方二十厘米,高五十一厘米,頂已殘缺,現有五層,每層均有佛像、佛傳圖、佛塔等的浮雕,也是為許多雕刻家所讚賞的精品。
  
  從該寺建築樸素的特色,可以看出唐代的佛教建築重視實用、堅固,而內部無柱又無天花板,它的建築年代正好是百丈懷海、南泉普願、溈山靈祐、石頭希遷等禪宗大師們行化的時代,所以頗有禪家的風貌。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建設法鼓山
第3頁:二、佛教協會與建設部 第4頁:三、先考察法鼓山
第5頁:四、三次預備會議 第6頁:五、啟程那天是大凶
第7頁:六、迎接的人員 第8頁:七、佛樂迎賓
第9頁:八、林子青居士 第10頁:九、全真教的白雲觀
第11頁:一○、中國佛學院 第12頁:一一、趙樸初居士
第13頁:一二、潭柘寺 第14頁:一三、戒壇寺
第15頁:一四、香山飯店 第16頁:一五、建設部談建設
第17頁:一六、雲居寺.石經山 第18頁:一七、頤和園的群賢會
第19頁:一八、北京的故宮 第20頁:一九、琉璃廠.王府井
第21頁:二○、太原的崇善寺 第22頁:二一、南禪寺
第23頁:二二、佛光寺 第24頁:二三、金閣寺
第25頁:二四、臺懷鎮 第26頁:二五、顯通寺
第27頁:二六、菩薩頂 第28頁:二七、殊像寺
第29頁:二八、廣濟茅蓬 第30頁:二九、普化寺
第31頁:三○、古建築與法鼓山 第32頁:三一、火宅清涼
第33頁:三二、鎮海寺 第34頁:三三、塞上行
第35頁:三四、大同在雲中 第36頁:三五、曇曜法師
第37頁:三六、雲岡石窟 第38頁:三七、善化寺
第39頁:三八、上下華嚴寺 第40頁:三九、飛到蘭州
第41頁:四○、五泉山濬源寺 第42頁:四一、敦煌
第43頁:四二、鳴沙山.月牙泉 第44頁:四三、莫高窟
第45頁:四四、敦煌的佛教 第46頁:四五、藝術的天堂
第47頁:四六、天水 第48頁:四七、麥積山
第49頁:四八、南郭寺 第50頁:四九、行行復行行
第51頁:五○、拉卜楞寺 第52頁:五一、六大學院
第53頁:五二、密教的特色 第54頁:五三、貢唐倉活佛
第55頁:五四、拉卜楞寺的建築 第56頁:五五、拉卜楞寺的佛像佛畫
第57頁:五六、酥油塑像館 第58頁:五七、西藏民族.西藏佛教
第59頁:五八、隴西風土 第60頁:五九、逢凶化吉
第61頁:六○、感謝.祝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