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叩鳴集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叩鳴集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佛教代人受過四面楚歌

[日期:2010-12-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教代人受過四面楚歌

記者在講話以前,先說一段故事,作個楔子。古時有一個國王,深居宮中,不問政事,日日享樂。這樣的作風,國家自然是一天壞似一天,後來鬧的盜賊蜂起,但是一般侍臣,知道他的脾氣喜歡恭維,外邊事卻都瞞著。內中有一個忠臣,實在看不下去,一鼓氣跑進王宮,把外邊反亂的情形,一五一十說了個痛快,勸王快出來問政。這位國王正在飲酒作樂,聽了這段話,打斷了他的高興,已不痛快,那一般侍臣去齊聲喝住說:「你這人是瘋狂胡說,外邊有幾個小偷,算了甚麼大事,敢來驚動聖上,這真是胡鬧!」國王聽了更自發怒,喝左右將這人亂棒打出。後來盜賊見官兵毫無抵抗,今日攻城,明日奪池,一直打進王宮,那一般侍臣早就一溜煙跑了箇淨光,只賸下這個忠臣沒走。國王一看,盜賊進了宮,驚慌的手足失措,又看見這個忠臣沒走,隨即嘆了口氣說:「悔不聽你之言,鬧到這等地步,你還有甚麼辦法?」這個忠臣也嘆了口氣說:「今日還有甚麼辦法,我只有陪著你犧牲而已。」

讀者請看覺生的問答欄內,有一般誤解佛教,以及他教的新進之徒,時常投稿來加侮辱,臺中的某報,更是不斷的對佛教罵大街,某教會發印傳單,畫一個人,落在山澗裏,又畫一個佛,在那裏敲著木魚念經,標明是佛教不能救人,冷誚熱罵,令人難堪!在新年元旦,臺中基督教聚會所,又散布傳單,名曰「宗教十問」,內容如「你所信的教主他自己絕對沒有罪嗎?」「你們宗教經典自身的立論互相符合嗎?與科學事實符合麼?」「你們說輪迴從何時開始?念佛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人罪在心裏,吃素在肚裏,經過腸子入毛廁,如何能洗去心中罪?」「能因你的紙錢免你的罪債嗎?金錢能贖罪,分明菩薩是贓官!」「寺廟牌位偶像真有靈,為何時遭兵災水火地震蟲蛀而毀壞呢?這次地震,花運東淨寺連廟帶菩薩,一同震倒了,自身既不能保,還能保佑你嗎?」

真是閉門家中坐,罵從天上來。佛教徒並沒開罪於人,為甚麼接二連三的來包圍,來攻擊,這是什麼緣故?而自命為佛教徒的,想來也不在少數,為何均緘默無言,想必大家怕事,或是能以忍辱。果然如此!卻也很好,記者也是怕事的人,所以不敢對外人去辯駁,只好回過頭來,想著整理整理自己,加強加強力量,遂寫了一篇「敬對佛徒兼修龍華先天等教者進一忠告」,這篇文雖然是對內,但也多倍小心,特有預先的聲明,說:「佛經中說,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在下對諸位也是這種看法,只有一片至誠心,恭敬勸告,萬不敢有絲毫侮慢。」又說:「眾生皆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在下是不敢造罪,侮慢父母,毀謗諸佛。」且又把諸位當佛之高足舍利弗、目犍連、迦葉諸尊看待,又預先向諸位「一百頂禮」,有這些條件助著膽,這才敢把外界來的毀謗,告訴給諸位聽,又把教內的真相,聲敘了一遍,滿希望大家站在一條線上,將佛教發揚光大起來,爭一口氣,誰知機緣不湊巧,招來反響,甚為不佳,猶之乎前面楔子講的那個忠臣一樣,一片血心,卻落了個亂棒打出而已。至於後來的結果,那就不堪設想了。來的什麼反響?記者寫在下面:

一、你嘴裏雖說不侮慢人,但是又說「若想證道,除非驢年」這話太輕慢了。

答:驢年兩字,係出於禪宗雲門錄中,不是記者杜撰的,這是前代祖師一片苦心,用簡單的口吻,提醒一般走錯路的,使他認清正途,快證佛果。記者借來,也是希望大家快登覺路,快證佛果的意思。何敢輕慢,請你不要誤會,汝是未來諸佛,我不敢輕慢汝等,我再給汝一百頂禮,求汝原諒!

二、五部六冊是六祖傳下來的,道理很深,你去研究纔能明白,你說他不是佛經,這才是錯誤。

答:我早年就看過了,我不能給你辯論,恐再惹起你的煩惱來,擔當不起。我請你有工夫時,去多看有註解的佛經,你能自己解答。這真對不起,我再給你一百頂禮,請你原諒!

三、弘法要圓通,皇天老爺扶鸞也是正神,以後弘法勸你要帶五部六冊一同弘揚,才收效大。

答:謝謝你的指導,佛教三皈,我不敢違犯,學佛的條件是「依法不依人」,有違尊命,對不起!我再給你一百頂禮,請你原諒!

四、你所講的話,雖然有實例,可是所講的都是出家空門的佛教,不是在家的佛教。你對這件事,還不大清楚,所以你走錯了路,以後請你改過來。

答:我但知佛教有五乘法,並沒學過兩個佛教。你說我錯了,只可由你說,早晚你我都有明白的時候,我再給你一百頂禮,祝你福德無量!祝你智慧無量!

五、你是胡說......(惡口罵人之話,不能披露。)

答:你罵我好極了,給我消折了許多罪過,謝謝你,汝是未來諸佛,我不敢輕慢汝等,我再給你一百頂禮,請你息怒!

諸位諸位,記者卻是恭順的,不敢說一句諍論話。但是外界卻不客氣,一股勁的向佛教來攻擊,諸位知道否?我雖遭了亂棒的打,但是忠心未泯,有事還要說話,這就第不識時務。現在又有一個侮辱佛教消息,介紹如下:天主教辦的「恆毅月刊」教一卷第七期第二十四頁,登載了一段新聞,題目是「聲聞遐邇的活佛,棄邪歸正的經過」內容略記:「這個活佛係屏東住民,名潘瓜,學習佛法,在家設有天理堂,供有仙釋迦佛觀音菩薩,他平日坐在花臺修行,徒弟們稱他為聖發娘娘活佛,顯然是被邪魔作祟,縣官遣人檢察,一度被捕入獄,因此他頗願往天主堂聽經,蒙聖神默牖,全家四五十人棄邪歸正,領洗入教會」等語,並照了一張像片,登在月刊上。

請看上面這段文字,「活佛棄邪歸正」,「學習佛法」,「設天理堂供仙佛觀音」,「全家棄邪歸正領洗入教」等語,不知來攻擊記者的諸位,讀了這段文字,作何感想?潘瓜是否為佛教徒?這些事是否為佛教的事?末法時期,佛教真算倒霉,別人的事,偏要加到佛教頭上來,這樣天天代人受過,試問破壞佛法的因果誰人負擔?記者忝為佛教的喉舌,不能一味守緘默,放棄責任,要向恆毅月刊加一聲辯。

潘瓜絕對不是佛教徒,凡是佛教徒,第一須受佛法僧三皈依,其皈依佛的戒條中,有「自皈依佛,盡形壽不再皈依天魔外道」之語;潘瓜家中設有「天理堂」,佛教無此制度,「仙佛同供」為佛教所不許,潘瓜分明一個亂七八糟的多神教。再查「活佛」兩字,乃係「呼圖克圖」之俗名,係蒙藏大喇嘛之尊號,義謂不昧本性,非普通佛徒所可亂稱,彼一無知無識之潘瓜,何能擅號活佛?縱謂一班人對他如此呼喚,但是出之無知鄉愚之口,本不足怪,天主教徒多係明達之士,豈可隨聲附和,影響佛教的名譽?又謂潘瓜「學習佛法」,那更是門外漢,試問「佛法」二字怎麼講?潘瓜若能道得一句,也不至設「天理堂」,「仙佛同供」,並且也不能到貴教聽經受洗,以真佛徒有三皈戒條故。

素仰貴教多為老誠修行之人,決非他派無神父無牧師專以罵人為能事之什麼「聚會所」者可比。何以染此惡習,竟因一無知鄉民,而借題發揮來侮辱友教?若說到「邪」的問題,只可說是「天理堂」,「仙佛同供」七亂八糟的多神教潘瓜個人之事,不能曲折著來說「學習佛法」「活佛棄邪歸正」這樣的話來淆亂聽聞!若說潘瓜既供佛像便是佛教,試思中國習慣,從前貴自皇帝,賤至賊盜娼妓,無不拜天,豈能硬指他們就是天主教徒?這分明是借題發揮來罵人。若說佛教是邪教,請問中國古來名儒名臣,今之黨國耆英,佛教徒何止百千,為甚麼縣官不派人去檢查捕捉他們?為什麼  孫中山先說:「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維持民族的一種最雄大之自然力!」

我再奉勸幾句話,在國憲所許的各宗教,雖然教義不同,若講到善與人同的立場上,尤其在世風澆薄,國難當頭的今天,都應該攜其手來,互相贊助。于斌主教、太虛大師,他們大家組織的宗教徒聯誼會,大可加以推廣,這並不影響個人傳教,在教義上不妨分途去作,在情誼上理宜彼此尊重,請看中國的儒釋道回,都能互相尊重,相安無事若一味罵人,不但是多啟紛爭,也恐怕使自己的教格墮落,因為宗教是注重講道的,不是學習罵人的。有道不罵人,罵人即無道,敝意如此,不知貴教以為如何?

最後再向信佛的同人進一忠告,要知佛之一字,當「覺」字講,就是正智的意思,絕對不尚迷信,迷則萬事顛倒,覺則萬事得真。既信佛必須要明白他的教理。這須依正式佛經,求有學問的人講解。萬不可信從世俗的傳說。因世俗所傳的佛說,不依經典,出於無知之人,信口捏造,要去聽從,是得不到真實利益的,反而招人譏笑。請看潘瓜自稱活佛,想必他也自命是佛徒,其實他是純粹的迷信者;去佛是千里萬里,他自己鬧出笑話來,反把臭屎盆蓋在佛教的頭上,簡直是間接破壞三寶。凡懂佛法的人,都曉得破壞三寶,是第一等的罪,這因果自有他自己去清理,說來他也著實可憐。這皆是他自命為佛徒,而不去研究教理的錯誤!既不明理,當然心地糊塗,焉能得到好的結果?不過如潘瓜自命是佛徒的,恐怕大有人在,以後向佛教來指責的,來誚罵的,也恐怕不能從此為止,佛教的前途,甚覺黯淡,還希望來攻擊記者的諸位,放開眼光,看看環境,不要一股勁的喝著亂棒,向忠臣身上打來,那是佛教前途之幸,也是大家之幸!

【書籍目錄】
第1頁:佛教與中國之命脈 第2頁:佛教世間法的一部分
第3頁:在世間出世間入世間的界說 第4頁:敬對佛徒兼修龍華先天等教者進一忠告
第5頁:佛教代人受過四面楚歌 第6頁:答辯嘉義真耶穌教的傳單
第7頁:菩提樹月刊創刊辭 第8頁:菩提樹月刊一週年紀念感言
第9頁:兩週年本願重申與立場檢討 第10頁:檢討臘月八日菩提樹三週年紀念
第11頁:恭逢佛誕祈禱雨澤 第12頁:敬為在家眾新受菩薩戒諸尊進一言
第13頁:五福齋祝辭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