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十善業道經講話 南亭法師講述

十善業道經講話 南亭法師講述

第十七講

[日期:2010-12-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南亭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十七講

各位聽眾!今天的十善業道經,講到十善利益中:

丙字下第五段、不兩舌的利益。

兩舌、並不是兩個舌頭。舌為發言的工具,在名言上表示與妄言之言,綺語之語,避免重複。而且、假如叫兩言兩語,似乎都不成話說,所以叫兩舌。

兩舌者、比如一個人,於其他兩個人,有所期圖,於是向甲說:乙、於你有謀害的意向;再對乙說:甲、於你有惡意的毀謗。使甲乙兩方,感情破裂,然後再進一步加以挑唆,使他們發生爭鬥,而後從中漁利,所謂鷸(音月ㄩˋ)蚌(音棒ㄅㄤˋ)相爭,漁翁得利。或者對於某一個人,當其於我有利的時候,我就竭力的譽揚而拉攏他;時過境遷,當初於我有利,現在反而於我有害,那末!我就散佈他的謠言,把他一腳踢開。至於無罪而證入人罪,無短而宣揚人短,這都是兩舌。輪轉五道經上說:為人歡喜宣揚人的罪惡,死入地獄,烊銅灌口。更拔出他的舌頭,以牛犁耕之。轉到畜生道裏去,則生為惡鳥,叫出聲音來,使人聽了都生恐怖。這是兩舌的報果。 佛陀深深了解到因果的必然,在在勸人不要兩舌而說和合的言語,所以經上說:

 

「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是為五。」

兩舌、含有破壞他人的惡毒作用。不兩舌,就能獲得不可破壞的果,因因果果,不會有絲毫差別的。

這五種法中,由個人的身體,一直說到善知識。因為先有個人,而後才有眷屬。有信仰而後才有修行。信仰修行,都由於善知識的啟示。

五種法中,每法兩句,都是第一句為所得果,第二句出其因由。

一、身體康健謂之「不壞身」。「無能害故」者,因為這人過去沒有破壞過他人,所以生生世世,也沒有人來破壞他。所說的壞,就是用刀用槍或其他的方法致人於死,叫做壞。

二、家庭間一團和氣,沒有爭吵的怪象,叫做「不壞眷屬」。現在社會上的離婚,或者脫離父母子女的關係,那就叫做壞眷屬。「無能破故」者?因為過去沒有用兩舌挑撥人家的是非,使別人的家庭不和,所以這人生生世世不會招致到有破壞他眷屬不和的惡果。

三、信仰三寶,堅定不退,為「不壞信」。「順本業故」者?本業、就是本來所修行的事業。這一位不兩舌的人,本來深信三寶,堅定不移。所以生生世世,對於三寶不會退墮,因為順乎他本來所修的事業。

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由於不以兩舌破壞他人的修行,所以生生世世,獲得合法的修行。這不壞法行的獲得,由於自己的道心堅固,於所修才能持久不壞。

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善知識者,善於知因識果,或德高望重,為眾人之所知識。佛教裡、尊稱各宗的長老,或說法的法師、為善知識。信仰佛教,欲得認識佛理,則必須親近善知識。「不壞善知識」,善知識、難道還有可壞、不可壞的嗎?這很難說。大概善知識的資歷,也許有淺有深,資歷淺的善知識,他的道行,遇到不可抗拒的魔境,或者就會轉變,轉變就是破壞。因此、不可破壞的善知識,是很難得到的。這一位不兩舌的人,由於不以兩舌,誑惑他人,所以生生世世,獲得德高望重,資歷老練而不可破壞的善知識,做他的導師。是為五種不可破壞法。經上接著說: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音居ㄐㄩˇ)壞」。

「正眷屬」者、正當的眷屬。「魔」、是魔羅,譯成國語為能奪命,是專門破壞佛教的一種魔鬼。「外道」、是心遊道外的修行人,自己走錯了路,還喜歡要人家跟他跑。沮壞者,阻礙破壞。

佛陀說:人能遠離兩舌,現世能獲得如許功德,如果將這功德迴轉而為佛果上的莊嚴,那末!將來成佛的時候,一定會得到具有正信佛道的眷屬。魔王是破壞人信念的魔鬼,外道是引人向邪途的愚癡人,但對這位不兩舌者成佛而後的眷屬,既不能阻礙其前進,也不能破壞其信心。向下講到:

丙字下第六段、不惡口的利益。

惡口的口,也是發言的工具。惡謂麤惡,從嘴巴裡發出來的麤言惡語,以發洩自己胸中的憤悶,或者不甚文雅的猥(音委ㄨㄟˇ)褻(音屑ㄒㄧㄝˋ)謔(音虐ㄋㄩㄝˋ)言,都叫做惡口。涵養是人們的美德,古人說:「勃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弗怒。」這就是涵養的表示。沒有涵養的人,如果遇到悖逆的境界,則瞋火一起,衝口燒心,罵詈毀辱,無所不至。都如「你是畜生,你是賤人,」做對方聽了,如刀割膚,如箭穿心。依佛教的因果律說:犯惡口的人,死了必定要墮落三途,備受眾苦。如佛經上說:惡口眾生,死墮地獄,地獄裡的獄卒,割罪人的舌頭,叫眾人自己噉食。地獄罪畢,轉生餓鬼,常有蛆蟲,或膿血,從他口中流出。如果轉生畜生,而為禽獸的話,唯有食噉糞穢,居處骯髒,叫出來的聲音,麤惡不堪,畜生罪畢,生而為人,則面貌醜陋,牙唇(音純ㄔㄨㄣˊ)爼疏(音書ㄕㄨˋ)缺,口有臭味,為每一個人之所討厭。惡口有如此的罪過。不惡口,當然就有很多的功德了。所以經上說:

「復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音要一ㄠˋ)。是為八。」

佛陀再次於不兩舌之後,又告訴娑竭羅龍王說:人們如果離開惡口,就可以成就八種清淨的事業。成就者、可能辦到的意思。那末!是那八種呢?

「一、言不乖度」。度者分寸,乖者違背。

人與人之間的言語交談,要認清雙方的關係,都如父、母、子、女之間,夫、妻、兄、弟、姊、妹之間,關係既然不同,身份亦復兩樣,雙方的說話,皆有各各的分寸。不乖度,就是不違背自己應有的尺度。

「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契者契合。理者真理。

儒家說:一世利人以言。又說:夫(音膚ㄈㄨ)人不言,言必有中(音仲ㄓㄨㄥˋ)。一個人言不妄發,說出來,就要有利益於人。有利益於人的言語,必定是合乎真理的。

「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一般的說話叫做言,說話有了章段,聲韻叫做詞。都如辦外交的人,善於說話,也叫做詞令巧妙。承領者,接受的意思。信用的兩個字,大家知道的。也就是說話可信仰,起作用。

不惡口的人,發出來的言詞,非常美妙,美妙也就是使人聽得悅耳、歡喜。因為有能使人悅耳,歡喜的力量,所以也能使人易於接受。因為有人接受,因而就能發生很大的效力,拿一般的社會活動來說:就是號召力。

「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譏者譏誚;愛樂(音要ㄧㄠˋ)者敬愛好樂。

不惡口的人,由於說話很有分寸,詞令又很美妙,所以他說出來的話,沒有一句,會引起他人的譏誚的。同時還能使聽者發生敬愛與好樂(音要)。經上說: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如來的音聲,清淨無染,所以叫梵音,就是清淨的意思。

一個不惡口的人,不但在有漏的因位中,能獲得八種淨業。假如將這功德迴向而為佛果上的莊嚴,那末!這一位不惡口的人,將來成佛時,也和諸佛如來一樣,獲得三十二相中的梵音聲相。今天講到這裡為止。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講 第2頁:第二講
第3頁:第三講 第4頁:第四講
第5頁:第五講 第6頁:第六講
第7頁:第七講 第8頁:第八講
第9頁:第九講 第10頁:第十講
第11頁:第十一講 第12頁:第十二講
第13頁:第十三講 第14頁:第十四講
第15頁:第十五講 第16頁:第十六講
第17頁:第十七講 第18頁:第十八講
第19頁:第十九講 第20頁:第二十講
第21頁:第二十一講 第22頁:第二十二講
第23頁:第二十三講 第24頁:第二十四講
第25頁:第二十五講 第26頁:第二十六講
第27頁:第二十七講 第28頁:第二十八講
第29頁:第二十九講 第30頁:第三十講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