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十善業道經講話 南亭法師講述

十善業道經講話 南亭法師講述

第十三講

[日期:2010-12-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南亭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十三講

各位聽眾!上星期一,講的是「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也就是獲得十種沒有煩惱的報。這十種報是:「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恒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

我們為什麼殺生?大概不出以下的三點:一、為的是報仇雪恨,或路見不平,拔刀而起。或者、大庭廣眾之間,受了對方的侮辱。或者、為了名利或情愛的爭奪,不惜殺人,以快慰自己的私心。二、為了滿足口腹的食慾,於是豬羊、雞鴨、魚蝦之屬,每天皆在遭受到集體的屠殺。三、有一類的生物威脅人群的生命,或擾亂人類的安寧,人類為了自衛,以及保護自己的安寧,不得不予以集體的消滅。這三種皆是人類殺生的起因,有沒有理由,姑且不去分辯。假如我們能控制自己的心理,忍耐下去而停止不殺,就能得到如上的十種好處。我們以三種殺生的起因,和十種離惱法,對照起來比較一下子,就知道孰輕孰重,何去何從了。以下講到回向無漏。經上說: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什麼叫做迴向?什麼叫做無漏?這兩個問題,是應該先行弄明白的。在這兩個問題當中,先來談談無漏。漏者、洩漏,比方一隻茶盃上有了裂痕,很顯然的是、這一隻茶盃已經壞了,是不堪再用的東西。一隻鉛桶,日久生鏽,在某一部份,已經有了幾個小洞,這鉛桶也已成了廢物了,因為這都是有漏的事物。在佛法上說:人、具有了貪、瞋、癡、愛的煩惱,這就是有漏。有漏就是殘缺而不完整。殘缺的用物,不過把他送上垃圾堆,就算完事;殘缺的人,可要遭遇到三惡道的墮落,墮落到三惡道裏去,那就苦了。所以有貪、瞋、癡、愛、煩惱的存在,就是有漏;反過來說:沒有貪、瞋、癡、愛的存在,就叫做無漏。

其次、再講迴向。迴者迴轉,向者趣向,這是佛學上的一個特別名詞。意思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為自己所有,而迴轉過來,趨向於另一個方向。明白一點說:等於做母親的千針萬線,縫好了一件衣服,但不是自己穿的,而是為的他的兒女。迴向的定意,在佛學上包含了有三點:一、迴事向理。事是事相,但不是自己穿的,而是為的他的兒女。迴向的定意,在佛學上包含了有三點:一、迴事向理。事是事相,也就是人類行為的外表;理是理性,也就是人類的性靈。外表的事相,是有限制的,內心的性靈,卻是廓大而無邊的。學佛者應當將有限制的事相,隨心理的範圍,將他放大到無邊無涯。比方說吧,一國的行政首長,他的舉心動念,皆要以國家的前途,民眾的生命為前提,決不能以一人一家的私情為施政的因素。

二、迴自向他。就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迴向一切眾生。這仍然如前面所說,母親為兒女縫衣一樣的理由。

三、迴因向果。因、就是所有的修行;果、就是所證果位。學佛者所修的一切法門,如佈施、持戒之類,絕不是為了今生或來世的福報,而是為了圓成佛果。所以因位中所有的修行,一一皆是為了佛果上的莊嚴。如維摩經上說:「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禪定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智慧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菩薩就是發大心的學佛者,菩薩修行的法門,不出六度。菩薩修行六度的時候,一一皆為了佛果上的莊嚴,不是求人天的福報,所以他成佛的時候,就有這許多修同等法門的眾生,來輔助他,為他國土上的莊嚴。俗語說的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因為聲應氣投,物以類聚,是顛朴不破的原理。

我遶了這一個大圈子,現在才講到經文,因為經上說的,「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成國語為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學佛者所要求證得的果位。所以這一段經文,就是三種迴向中的迴因向果。如果不知道三種迴向的意義,怎麼能懂得這經文呢?所以必須遶這個大圈子。

無上正等正覺的「無上」,表示佛果上的覺悟,是登峰造極,再沒有超過他以上的。正等的「正」,是不偏於一邊,「等」是平等,也有普的意思。正覺的「正」,是不偏邪而有異於外道。「覺」就是覺悟,梵文為菩提,或者是佛陀。總謂佛陀為超越於菩薩、二乘、外道的一個無上正知,知的覺者,為菩薩修因所祈求的果位。

佛陀說完了不殺生可得十種利益以後,更補充的說:修行不殺生的人,如果不貪圖世間上的五欲快樂,而將所修不殺生的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的話,也就是回因向果。將來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你將來成佛而後,可以獲得要長即長,要短即短的壽命。隨心自在,就是不受業果的支配,而能隨心所欲。

殺生為短命的正因,因中能修不殺生,所以果上的壽命,能隨心自在。今天講到這裡為止。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講 第2頁:第二講
第3頁:第三講 第4頁:第四講
第5頁:第五講 第6頁:第六講
第7頁:第七講 第8頁:第八講
第9頁:第九講 第10頁:第十講
第11頁:第十一講 第12頁:第十二講
第13頁:第十三講 第14頁:第十四講
第15頁:第十五講 第16頁:第十六講
第17頁:第十七講 第18頁:第十八講
第19頁:第十九講 第20頁:第二十講
第21頁:第二十一講 第22頁:第二十二講
第23頁:第二十三講 第24頁:第二十四講
第25頁:第二十五講 第26頁:第二十六講
第27頁:第二十七講 第28頁:第二十八講
第29頁:第二十九講 第30頁:第三十講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