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人間佛教與現代青年 文珠法師講述

人間佛教與現代青年 文珠法師講述

四、人間佛教之目的

[日期:2010-12-0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文珠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人間佛教之目的

人間佛教之目的,不止要開拓人生的智慧,使人遠離意識的錯覺,獲得正知正見,了解真理,認識自己;同時要開拓二乘聖人的智慧,使之離情去執,回小向大,自利利他,共成佛道。

因為一般人的智慧,僅憑個人的主觀與偏見去推理,毫無真理的依據,既不能理解事物的真相,更無法認識人生,了解自己;因此,形成人類思想之分歧,產生各種不同的人生觀,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儒家致知格物之知,比較平常人來得透徹而真實,但亦只限於認識有形的事物,對於形而上學的精神領域,是不可能理解的。故孔子說:「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知者也。」又說:「未知生,焉知死」。可見儒家對於人生的認識,仍然有限。

至於科學知識的不斷假設、求證、和推翻,結果所知的只是物理,似理,而非人生的真理。雖然由於科學之懷疑、追求、和不輕信的傳統態度,確實粉粹了許多人類的偏見和迷信,開發了人類智慧華果;但同時也給人帶來前所未有之苦難與災害。何況由於科學越進步,越顯出人類智慧領域之無限、廣大、和不可思議。科學越文明,越使人類精神頹喪,思想迷離恍惚,莫知所從。究其根由,在於科學只限物質文明,無法進入人類精神領域。雖然說:「食色性也」,但人生除了食和色兩種基本需要外,就是心靈對真理不停的追求。可是科學卻無法理解人生形而上學的問題;特別是心理和靈性的問題。所以,科學的成就,只是物理支離破碎的知識,根本無法接觸人類精神頜域,更不可能開拓人類的智慧,滿足人類靈性的要求。所以,我認為今後人類,欲想了解真理,認識人生,豎立正知正見,獲得正確的人生觀,進而斷惑證真,離苦得樂,則捨人間佛教莫屬。

因為人間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覺悟了平等的真理,揭開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既親證人生原本常樂我淨的真我,又透視現實人生由四大五蘊所組合的生命,只是一個假我的存在,而且是無常的,苦的,空的。人生意義,不是物質的享受,而是在於智慧的開拓;人生的價值,不是假我的佔有,而是真我的證得。可惜一般人迷而不覺,錯認四大苦空的假我,以為真實,每為我的名,我的利,我的家,我的國,而貪求,而爭取。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甚至為了我的利益而危害群眾,為了我的快樂,而牲犧他人幸福;致使高貴的人生,淪落為物質的奴隸,特別是金錢的奴隸。

大多數人,都以為生活、名譽、地位、權威和勢力,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金錢方面;金錢萬能,金錢可以操縱一切,支配一切,甚至金錢可以抹煞法律、公理、和正義。而法律、公理、和正義,都敵不過金錢的誘惑。於是金錢成為人們生命中的主宰,人們退為金錢的奴隸。多少人因金錢而作奸犯科;多少人因金錢而父子不和;又多少人因金錢而神魂顛倒,百病叢生。其實,人生許多問題和許多痛苦,不一定是由於金錢的缺乏;世界上許多有錢的人,雖然擁有大量的金錢,物質享受根本不成問題,但他們的痛苦並不見得比較窮人少;可惜很多人都被金錢迷惑,願意淪為金錢的奴隸。

美國波士頓,有一位醫生,名威廉卡夫曼博士,經過長久的實驗研究後,發現一般人精神上普遍患有一種貧金病。他在臨床經驗中,知道許多病人是為了經濟上的挫折,或未符理想而引起神經衰弱病、腦病、神經痛、背痛和胃痛等。他說:「這種貧金病的治療,比貧血病更加困難。因為貧金病是根深蒂固、病入膏肓的。人類從孩子時期便開始染著這種隱疾。所以,這種病最理想的治療法,是送贈或借患者一筆金錢,比利用藥物治療還易收效。」但我認為:威廉卡夫曼博士的治療方法,不過只可以滿足人之金錢慾罷了。至於其他權威慾、支配慾、名利慾、鬥爭慾、甚至長生慾、絕非金錢所能滿足的。古人說得好:

終日忙忙只思飽,食得飽來便思衣;

衣食兩樣皆具足,便想嬌容美貌妻;

娶得三妻并四妾,出門無轎少馬騎。

良田萬頃馬成群,家裏無官被人欺,

七品八品猶嫌小,三品四品又嫌低,

當朝一品為宰相,又想君王作一時;

心滿意足為天子,又想神仙下局棋。

人的貪欲,永無止境。在一連串的欲望驅使下,終日汲汲於富貴,戚戚於貧賤,名枷利鎖,心為物轉,身為形役。甚至往往「恣鼻之所欲聞,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由於恣情放縱,唯達目的,不擇手段;致使光明的心地變為邪惡,良善的人生變為凶殘。而聖潔的靈魂,亦隨著所造作的善惡業因,而招致生死輪迴的苦果,不但生前要承受生理上生老病死苦,心理上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與人事界種種的衝擊,自然種種的災害;死後還要隨業受報,輪轉六道,此死彼生,彼死此生,永遠沉淪生死苦海,無法自拔,實在苦惱。

是以佛教我們觀察,人生是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所謂:四大苦空,五蘊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此由四大五蘊假合而成的人生,根本就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不要為了滿足假我的私欲而損人利己,作業流轉。應該寡欲知足,修心聖道,開拓智慧,尋求真理,所謂: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使自己斷煩惱,了生死,徹底拔除人生的痛苦,以獲取真我生命自由平等的享受。

二乘聖人,雖然有會機親聞佛法,知道人生四大五蘊組合的色身,是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同時追究人生的苦,因集而有。集是什麼?集是苦因,人生由於積集貪、瞋、痴、慢、疑種種心理毛病,作為犯罪之本,故招致充滿眾苦的假我。怎樣才能取消犯罪的心理,令人離苦得樂呢?佛說:「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滅,是消滅人生苦惱後,所證得的真理生命,亦是二乘聖人所得的偏空智慧。道、是佛所說五戒、十善、八正道等滅苦的方法。如果能夠修學佛所說的五戒、十善、八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方面消極的取消自私,克制貪欲,洗刷心靈的污垢;一方面積極的開拓智慧,止惡修善,發展精神文明,就可以取消苦因,止息苦果,最後,橫跨生死苦海,直達真理彼岸,悟證真我,獲得偏空智慧,證阿羅漢果,成為佛教小乘的聖者。

但小乘聖者,只能自利,未能利他;只斷見思煩惱,未破塵沙無明,只解脫分段生死,未盡變易生滅。二死只去其一,三惑尚存其二,眾生未度,智慧未圓,佛道未成,非繼續努力不可。故佛創立人間佛教,不但說阿含經,令眾生知道世間因緣生法,無常苦空,破我執,證偏空理。更說方等諸經,彈偏斥小,讚歎大乘;令小乘人恥小慕大,回小向大;又說般若諸經,真空不空,令小乘人開拓般若智慧,破執除惑,離一切相,修一切善,自利兼他,共證佛道。

故人間佛教之目的,不但要糾正世人的錯覺,使人獲得正知正見,了解真理,認識人生;同時要令已證得真理生命的二乘聖人,回小向大,開拓人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使人性甦醒,覺性抬頭,佛性顯現。不止令處於虛妄錯覺中的人生,變為正覺的真理生命;同時令二乘沉空滯寂的人生,開發智慧,長養慈悲,入世救世,自利利他,最後,覺悟成佛。正如法華經所說:「諸佛如來,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佛之知見,就是般若智慧;開示悟入,就是令眾生由聞而思,而修,而共同證入般若智慧,圓成佛道。

【書籍目錄】
第1頁:一、人間佛教的歷史 第2頁:二、人間佛教的思想
第3頁:三、人間佛教的精神 第4頁:四、人間佛教之目的
第5頁:五、人間佛教之實踐 第6頁:六、人間佛教與社會
第7頁:七、人間佛教與現代青年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