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一華一葉一世界 如本法師著

一華一葉一世界 如本法師著

一華一葉一世界──菩提門

[日期:2010-12-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如本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華一葉一世界──菩提門

※沒有貪愛和憎恨的人,就沒有束縛。克服自己確實比戰勝別人要來得高尚。

※佛法如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正法是證成無上菩提之寶筏。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

※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緣起大悲心,趣入於大乘。

※菩提心總攝信願、慈悲、智慧。十方諸佛皆依菩提心而得成佛道,並護持菩提心如眼中珠,不可令異。

※聲聞緣覺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一位發菩提心之菩薩。

※一發大心,超過歷劫修行。

※菩提心是生死與涅槃之別。

※菩提心是大乘與小乘之別。

※菩提心是世間與出世間之別。

※菩提心是凡夫與聖人之別。

※菩提心是自度自利與度人利人之別。

※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播種。

※四種菩薩:一、名義菩薩。二、凡夫菩薩。三、登地菩薩。四、佛菩薩。

※菩薩性向有三種典型:一、智增菩薩。二、悲增菩薩。三、悲智雙運菩薩。

※原始佛教的重心,在於勸人先斷煩惱,繼而勸人迴小向大。

※佛雖然不能代替眾生吃飯,佛卻會勸挨餓的眾生吃飯。

※學佛者各見自性無相,得見本源自心是佛,當知此人功德,無有邊際,不可稱量也!

※出家僧寶,應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

※諸佛出世人間,無不辦水月道場,做幻化佛事,共度群迷為正宗。

※父母給我們色身,佛法給我們法身。

※是人弘道,非道能弘。

※佛法出現人間,普度有情,如曇花一現。

※一合掌,一點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歸依處處求,求之遍十方,究竟歸依處,三寶最吉祥。

※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不逢出世名師,枉服大乘法藥。

※超度有三:一、知見超度。二、現生超度。三、善後超度。

※眼以色為食,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舌以味為食,身以觸為食,意以法為食,涅槃以無放逸為食。

※福德智慧,二種莊嚴,解行相應,方能建立。

※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風停波尚湧,理現念猶侵。

※背覺合塵為迷,背塵合覺為悟。

※若菩薩捨一切煩惱,是名真布施。

※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兒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一切世間中,十方三世諸佛第一大,次有菩薩、辟支佛、聲聞,是四大人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

※學佛之人有三類型:一、信願增上。二、慈悲增上。三、智慧增上。

※三賢十聖居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

※學佛發三種心:一、增上心。二、出離心。三、菩提心。

※發三種心能往生淨土:一、至誠心。二、深心。三、迴向發願心。

※佛陀言:施比丘已,便供養我;我不攝受眾,依法攝僧。

※成佛是一切佛教徒共同的最高大願。

※無知的眾生,不明世間是生滅的因果關係,就以為世間一切現象,都是無因的、偶然的、自然的,故犯下無知之錯。

※有信無智長愚癡,有智無信增邪見。

※自力是解脫的親因緣,他力是解脫的增上緣。

※諸佛世尊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

※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有高深的學問,有堅強的宏願,才有偉大的事業。

※菩薩發三種心:一、發質直心。二、發深心。三、發廣大心。

※一切法因緣生,所以菩提心當然也是因緣生,絕對不是本來具足。

※為度苦難眾生才激發對眾生的悲心,是為度眾生而成佛,非為成佛才度眾生。

※真正的佛法,是絕對重視現實的人生生活。

※佛教是緣起論,非創造論,非神權論。

※凡夫的悲心是小悲,菩薩的悲心是平等大悲。

※佛教原本是緣起論,後期佛教則走入唯心論。

※四念處: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

※施比受有福。

※若人愛敬佛,亦當愛敬僧;不當有分別,同皆為寶故。

※佛法之句,如淨蓮華,華香遠益,遍滿十方,若人持誦,福慧遠揚。

※佛教是闡明宇宙人生最高原理的宗教。

※國父孫中山先生說: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寤欲昏亂,榮命難保,唯道是真。

※導以所行,釋己愚闇,得見道明。

※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

※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智者所摒棄。

※學當先求解,觀察別是非,受諦應誨彼,慧然不復惑。

※學能捨三惡,以藥消眾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脫故皮。

※夫學有二,常親多聞,安諦解義,雖困不邪。

※佛教是積極於樂善好施,精進菩提;而消極於造業,乃至淨化五欲六塵。

※唐朝布袋和尚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月,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立道之根果,於因正見,行不回顧。

※信能度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

※比方世利,慧信為明,是財上寶,家產非常。

※欲見諸真,樂聽講法,能捨慳垢,此之為信。

※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信心能生極樂國,信能悟入無生法忍。

※授與善道,禁制邪非,後無所悔也。

※至誠安徐,口無粗言,不瞋彼所,是為梵行。

※常以慈哀,淨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令諦則無犯。

※至誠甘露說,如法而無過,諦如義如法,是為近道立。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國家治還亂,器界成復毀。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旃檀多香,青蓮芳花,雖曰是真,不如戒香。

※不怕虎生三個口,只怕人懷兩樣心。

※凡人為惡,不能自覺,愚癡快意,令後鬱毒。

※此心隨欲轉,輕躁難捉摸,善哉心調服,身心得安樂。

※無害於天下,終身不遇害,常慈於一切,孰能與為怨!

※命欲日夜盡,及時可精勤,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

※學先自正,然後正人,調身入慧,同登覺岸。

※萬物如泡,意如野馬,居世若幻,奈何樂此。

※過份的喜愛和悲哀,都是障礙我們實踐佛道的根本因素。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鶴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深。

※眾苦所因,貪欲為本;能不貪欲,則無憂患。

※世間多少烈丈夫,往往多受妻兒苦,究竟妻兒何所用,生死分途不相共。

※夫為惡者,怒有怒報,怒不報怒,勝彼鬥負。

※若人打罵不還報,於嫌恨人心不恨;若瞋人中心不瞋,見人為惡自不作。

※火莫熱於婬,捷莫疾於怒,網莫密於癡,愛流駛乎河。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自己有了強烈的貢高我慢心,或嫉妒心,這是斷喪佛道的基因。

※佛言: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終之所教誨。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以來,因為有種種恩愛貪欲,所以才有生死輪迴。

※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過去有恒河沙數諸佛,一尊佛度一位眾生,早應度盡,何以如今我等亦流浪生死,不得成佛,當知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珍重!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華一葉一世界──頓悟門
第3頁:一華一葉一世界──自覺門 第4頁:一華一葉一世界──證悟門
第5頁:一華一葉一世界──淨戒門 第6頁:一華一葉一世界──菩提門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