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教各宗派源流 太虛大師著

佛教各宗派源流 太虛大師著

第一章 總論

[日期:2010-07-22] 來源:轉載  作者:太虛大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太虛大師著

  ──十一年在武昌佛學院編──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佛說自證法一音無異

法界性相,雖本來常住如是,然未成無上正遍知,則終在窈冥恍惚之域。大覺圓明,如日光照了諸色,乃如實而證如證而說,故佛教之一切法流宗派,若直探其起源,則謂皆出釋尊菩提場中之智證可也。稱佛智所自證法界而說,證周圓故,說亦周圓,所謂「毗盧遮那佛,願力周沙界,一切國土中,恆轉無上輪」。斯則一音普宣,三際常演,雖有情隨類生解,而佛之所說固初無差異也。

第二節  佛隨機說故有諸乘差別

乘、譬有情依佛法所成運載之功用。謂具因之異生,聞果教而起信,順信解理,依解修行,行深得證,證圓果滿,故名之曰乘也。既隨有情依佛法所成功用以名乘,則有情之根器性欲差別故,佛逐機而教者亦遂有諸乘差別,二三四五乃至無量。約其大類言之,一、人天乘以濟無姓,二、小乘以濟聲聞姓,三、中乘以濟緣覺姓,四、大乘以濟如來姓,五、一乘以濟不定姓。此皆佛住世時,已有差別種姓之人所乘差別行果之教矣。雖或說一性無別,然有情習性,亦應許此差別。

第三節  佛示寂後結集諸藏差別

佛為一切教法之本。佛應世時,親聞佛說,佛示寂後,依佛遺教,佛之遺教,即諸聖弟子所聞持結集之法藏也。然法藏之結集,傳說非一。善見律傳經藏、律藏、論藏之結集。摩訶僧祇律但傳經藏,論藏;真諦則傳阿難誦經、富樓那誦論、優波離誦律、大迦葉為上首,由七葉窟界內上座眾結集之。其未及加入窟中者,曰界外大眾,別以婆師婆為上首,結集佛說。此祇及小乘者。四分律則傳經藏律藏論藏之結集;而阿含經外別有雜經藏,兼攝方等諸經,此則兼通大小乘者。西域記則傳阿難誦經、優波離誦律、大迦葉誦論;其不加入窟中之大眾部,別開會誦出經藏、律藏、論藏、雜集藏、禁咒藏。雜集藏攝根本大乘經,禁咒藏攝陀羅尼,此則兼通大小乘顯密教者。真諦又傳說文殊師利阿逸多等與阿難在鐵圍山結集大乘經;或傳大乘經由廣慧菩薩結集;而佛地經論亦言傳法菩薩結集;此三則專屬大乘者。故雖總唯一佛法藏,或分為聲聞與菩薩之二藏,或分為經律論之三藏,或分為經律論雜之四藏,或分為經律論雜集禁咒之五藏,因結集時已有差別也。按七葉窟中迦葉阿難優波離(或加富樓那)等界內上座,係當時儀式最嚴正之結集,然僅小乘之三藏(或經律藏)耳。此外大小乘諸聖弟子之結集其所聞者,應不一而足。文殊彌勒等應亦曾結集。相傳迦葉眾結集已,出至窟外見復有眾弟子之結集,即宣言:『未制者莫制,已制者我等隨順』,殆結集後曾和合界內外大小乘眾,共相參印。而文殊等或嘗請阿難證其所傳,故有與阿難在鐵圍山結集大乘經之傳說,此讀增一阿含之序分,亦可想見髣彿。而大乘莊嚴經論,謂大小乘契經原來並行流傳者,深為可憑信也。

第四節  小乘大乘之差別

綜上三節所論,則佛從菩提場之自證法界而起,應機說法,已有諸乘差別。示寂後,諸聖弟子結集法藏,復有諸藏差別。此誠佛教一切法流宗派差別之源海也。然根本唯是小乘大乘而已。在藏即為聲聞與菩薩藏,以緣覺大都出無佛教之世,值遇佛世即攝於聲聞眾,雖智解稍廣,功行稍深,而自利之心生空之果相同故。人天業果,或為出世階梯,或為利他方便,附屬於小乘大乘故。一乘或為大乘別名,或為由小乘轉入大乘之漸悟菩薩說。故諸乘諸藏之差別,要唯小乘大乘之差別耳。由小乘大乘乃復流出一切宗派,於下列各章次第分述之。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章 總論 第2頁:第二章 印度之小乘宗派源流
第3頁:第三章 東傳之小乘宗派源流 第4頁:第四章 各地小乘之宗派源流
第5頁:第五章 印度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6頁:第六章 中華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7頁:第七章 藏蒙滿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8頁:第八章 朝鮮之大乘宗派源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